目前的影楼市场一片混乱,固有的市场游戏规则在影楼行业里显得支离破碎、软弱无力,原因既有从业者违背市场规律,也有政府职能部门的监督不力。 影楼行业在市场形成初期出现的各种现象都可以理解,但无论哪一种不正当行为都可能是一个行业健康发展的严重障碍。 首先说说从业者的构成,一般与客人接触的影楼工作人员包括摄影师、化妆师、门市接待等。持证上岗是说了好长时间的事了,雷声大雨点小,具体来说谁来培讯和颁证?据说摄影师是劳动部门颁证,由摄影协会或国营照相馆来负责培训,国营照相馆已经是“泥菩萨过江”,而摄影协会的人干的事大都与影楼无关,志不同道如何谋?中国摄影家协会举办了师资培训班,接受培训的有多少是影楼摄影师呢?好像大部分都是各级协会的领导,即使是影楼摄影师,各人有各人的风格,很难整齐划一,很难评价孰优孰劣,如果所有影楼拍摄出来的照片都是一个调子,这还叫艺术吗?干脆把影楼改为加工厂更为贴切。影楼摄影师的实际水平参差不齐,靠几天的培训就能“立竿见影”?即使拿到了上岗证,还不知里面有多少水分!并且上岗证有着鲜明的论资排辈的色彩,没有恁多的工作年限就拿不到恁样级别的证,具有大学文凭的摄影师由人事部门评定职称,是不是也要接受劳动部门的培训?考证还要交一笔不菲的费用,很容易被人认为是在打着幌子搞创收,门市接待呢?化妆师呢?门市接待也是服务员,影楼有自己的行业特征,靠酒店服务员的规则培训出来的服务小姐能适应影楼的工作吗?影楼化妆师能像美容店那样来培训吗?影楼持证上岗不像医院等单位对人员构成有着严格的要求,连职能部门都尚不知道如何进行持证上岗前的培训就盲目要求持证上岗,到头来,持证上岗肯定又是一个典型的“形式主义”。 摄影师、化妆师跳槽现象越来越严重,今天在北京干着,说不定明天一早就在上海的某家影楼出现了,一个影楼的出片质量与摄影师、化妆师息息相关,会随着“师”们的来来往往而潮起潮落,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很难形成一个店自己的风格。有关劳动的法律法规对用人做了这样那样的规定,媒体发表评论要求经营者正确对待人才的流动,而“师们”也把自己当宝贝,一切向“钱”看,竞业精神越来越差,集体观念、团体意识越来越淡漠。台湾影楼称“劳动合同”是“卖身契”,可对天不怕地不怕越来越浮躁的“师”们来说,无疑是一纸空文。“师们”从一家跳到另一家带走的不仅仅是经验,还可能包括原主家的一些致命的“商业秘密”。似乎社会也在鼓励人跳槽。这样的用人制度和用人环境同样不利于影楼业的健康发展。作为一个“职业”(不是专业,也与职业杀手的职业无关)摄影师,离开原单位之后就应该抛却以往的恩恩怨怨,不要再藕断丝连、拖泥带水,如某小影楼的广告就是来自上海×××影楼的摄影师,何必呢?侵权不侵权?你看又有官司打起来了,北京“巴黎婚纱”状告“米兰春天”,全是摄影师惹的祸。 再来看看商家与消费者的关系,在到处流行这病那病的今天,影楼作为公共场所,它的卫生状况被卫生防疫部门给忽视了,拍照用的服装、道具及化妆工具都应该及时消毒,而绝大多数的影楼做得并不好,曾经看到因为拍照而感染皮肤病的报道,如果因为影楼而传染疾病,谁还敢到影楼去拍照?作为卫生检疫和防疫部门是否检查过影楼行业的卫生状况?小一点的影楼对客人所拍套系包含的物品往往靠双方的口头协议,从拍照到取件需要一个不太短的周期,到最后因为送这不送那往往引起不必要的纠纷,影楼为什么不按照《合同法》的有关规定制作一份拍照协议呢?按时按质按量向客人交付物品,也可以让消费者“明明白白消费”。引起纠纷最多的恐怕是关于“肖像权和著作权”吧!一方为保证拍摄质量多拍,一方以自己拥有肖像权要求无偿拥有多拍的照片。一方说我是摄影师,我拥有著作权而不奉送底片,一方说我出钱拍照凭什么不给我底片?为此我查遍《法律之星:中国法律法规大全》也没找到一个答案,请教有关法律专家,答案也不尽相同。正像摄影界有关人士呼吁的那样:着急,摄影者拍人如履薄冰;上火,肖像权立法急待完善。[FS:PAGE] 尽管影楼的物价是放开的,由各影楼自行定价,但物价部门也应该根据不同的物品及不同的质量有一个最高和最低限价,否则消费者如何适从?单靠行业组织制止不了这种行为。拍婚纱照从数千元降至数百元,正好走了“暴利”和“低价倾销”两个极端,影楼自己出卖自己,如何不让消费者对整个摄影行业失去信任呢?据报道,北京一些影楼价位低得几乎无利可图,难怪那么多影楼关门,而贵阳市台北经典婚纱影楼打出了一元钱拍价值2576元婚纱照的广告。好多影楼依靠“打折”招揽顾客,按照有关规定,打折必须有原因,常年打折的影楼能对打折的原因说出个一二三吗?“低价倾销”又涉及到“不正当竞争”。物价管理部门、质量监督部门应该对影楼的级别进行严格的界定,分别对其进行最高和最低限价,这样既可保护消费者的利益,又分别保护了大影楼和小影楼的利益,还可制止价格战的继续升级。不完善的市场经济还离不了宏观调控。 有的影楼从故纸堆里扒拉出来一个名字,配起来就成了“全国连锁”,其实呢,八不沾九不连!北京有一家摄影店是“中国人像摄影学会团体会员”,那么它的具备独立法人资格的连锁店是不是也是“团体会员”。如果是这样,一个从庄稼地出来的人到北京转一圈回来开个儿童影室,就是“团体会员”,那它真是被上帝宠着出生的“幸运儿”。“中国人像摄影学会”则沦为别人发财的工具,失去它本来的学术团体地位,这是谁的悲哀? 在摄影圈内流行着这样一句话“老百姓不懂艺术”,言外之意客人最好哄、最好骗。其实你也不懂艺术,更不懂作为一个现代商人的起码的职业道德,否则你为什么花大价钱买样片?这是对所有消费者的欺骗行为,消费者协会应该管一管这事儿。把别人的照片买来做成影集摆在自己的接待大厅里,做成灯箱装点门面,是什么滋味?犹如抱别人的孩子真当成自家的来养,其实自己没那能耐!客人又是什么滋味?在漆黑的小屋里与自己心目中的白马王子忘情的热吻,灯亮了,原来不是他!就这感觉。上当受骗的滋味很不好受,换了谁都一样,哼,下一次长个心眼吧!——“睁着眼睛接吻”,看你是真的还是假的。世间自有公理在,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 有魔鬼词典给广告下的定义是“把一只猫说成是一只老虎”,这在影楼广告里面被发挥得淋漓尽至,明眼人只要认真读一读任何一家影楼的广告,就可以对它的底细了解得一清二楚。 什么是“免费拍照”?这仅仅是商家与消费者玩的一个小小的文字游戏,商家在广告的一角念念不忘打上“本活动最终解释权归本店”、“详情请看店内海报”等字样,嘿,有消费者就愿意陪着玩!最终解释是什么?拍照免费,取像交钱;拍照免费,化妆不免;拍照免费,不送底片,放大加钱。什么是“拍婚纱送钻石”?据说钻石的纯度特别低,你要是动真格去鉴定,又不能说不是“钻石”。什么是“拍一套送三套”,那一套肯定是婚纱照,而那三套肯定不是婚纱照!什么是“神秘礼物”, 成都东风大桥附近的一家婚纱影楼送出来的礼物是让新娘们“花容失色”的一盒安全套!送“神秘礼物”好像是计生委的事,这样越厨代庖的行为是该奖还是该罚?什么是“港台名师驻店掌镜”,你店里真的有来自港台的师傅吗?这个师傅真是“名师”吗?据报道,如今在大大小小的影楼里主拍的99%是本地摄影师,你厉害!驻店的是港台摄影师,其实香港和台湾都不算小,也有修理地球的老农民和拾城市垃圾的叫花子。你不允许在广告中使用“最”等字样,我使用“TOP”、“BEST”,欺负国人不懂外语是不是? 笔者就是所在广告公司的广告审查员,制作广告有着严格的审核程序,之所以出现以上种种虚假广告,工商管理部门的广告科室,应该负一点点责任,至少是监督不力。[FS:PAGE] 影楼的虚假广告不能单纯地作为虚假广告来看待,它暴露出了影楼行业存在的种种弊端,有很多问题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和探讨。 影楼行业要想健康成熟稳定有效地长期发展既需要所有从业者遵循游戏规则;又需要法律法规的健全和完善,使从业者有章可循,严格自律;还需要政府职能部门建立起一套完善的监督机制,进行行之有效的监督。 |
手机版|小黑屋|摄影大家 ( 粤ICP备2021111574号 )
GMT+8, 2025-5-3 11:45 , Processed in 0.109861 second(s), 3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