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082期的《中国摄影报》发表了一篇题目为《摄影圈内的“对骂”》,似乎对骂双方火药味十足,对此我不敢苟同,撰此小文,斗胆权作探讨。 文艺圈内的对骂,在一定程度上是媒体炒作的产物。报刊的兴风作浪使骂人和被骂成为司空见惯的事,使“文艺评论(批评)”沦陷为市场体制下媒体的“花边评论”。有一点我们应该看到,“骂”是“文艺骂手”们的职业,如果没了对骂,不知多少人将会加入“下岗”的大军。但是,摄影是一门务实的艺术,如果只会“打鸣”,而不会“下蛋”,很难在摄影圈立足。 一、“纪实派”与“艺术派” 我在学校学习摄影,也学习新闻,新闻摄影也应该属于纪实派,如果刻意摆布,那还叫“纪实”吗?如果没有新闻摄影,报纸如何报道国内外每日发生的新闻呢?不会再退回到“一支笔”的天下吧!“原汁原味”是新闻摄影的特色,实际上,新闻摄影记者也是非常讲求光线的运用的,王瑶参加“荷赛”的作品,你能否定其艺术价值吗?我不知道《摄影圈内的“对骂”》的作者胡先生是否认为“广告摄影”是否是“艺术摄影”,而广告摄影无论如何不能抓拍,尤其是拍产品时,更是如此。纪实派和艺术派都是摄影的一个流派,其干不干涉被摄对象是由其类别的特征所决定的,无法评判孰优孰劣。 二、“数码派”与“传统派” 我向来主张以辨证的眼光看待问题,任何事情都有正反两方面,矛与盾是对立统一的。当年的摄影没有取代绘画,当年的电视也没有取代电影,如今的第四媒体更没有取代前三种媒体,数码相机五十年后也不会取代传统相机,或许永远也取代不了,97年我就准备买数码相机,但至今也没有买的原因:一是其光学解像力还远远达不到我的要求,我现在使用的还是哈苏;二是其储存介质和电源还满足不了野外拍摄的要求;三是数码相机拍摄的照片要想放巨幅照片必须牺牲分辨率,这是许多摄影师所不愿意的;四是数码相机拍摄的照片唬唬人还可以,绝对不可能用于高档的精美的印刷品。“葡萄”不是“蟠桃”,“葡萄”谁都可以吃到。我使用电脑四五年了,其中的一些效果靠传统暗房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根本适应不了商业行为的需要,而使用电脑,只需轻轻一按,便大功告成;更何况电脑的一些特技效果是传统暗房无论如何做不到的,如金箔画效果、双面绣效果。现在我已经将计算机运用到影楼后期制作和广告设计之中去了。 三、“佳能派”与“尼康派” 器材是硬件,技术是软件,做任何事情都必须“软硬兼施”。我使用的是尼康F90X,器材是创作的工具,无论使用“英雄”还是“永生”,写不出文章,永远当不了作家。尼康的耐久性和佳能的科技含量都为人称道,如果你不是相机收藏家,你不可能买完尼康或者佳能。尼康的闪光灯我用了十年之久,至今不坏,不禁感叹“旧的没去新的没法来”,一个摄友的尼康 F5后背被车撞凹陷去一块,照用不误;而佳能的“眼控自动对焦”、“十六区测光”让我心里直痒痒。所以我向摄友推荐尼康F5、F100,也向摄友推荐佳能EOS3、EOS5、EOS-1V,萝卜白菜随其所爱。 以宽阔的胸怀,兼收并蓄,齐心协力,共同来促进摄影事业的发展,这才是我们的真正的目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