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听说拍片和写作的窦海军也开始玩DV了,不禁感到好奇,同时也颇有感慨。我们对某一个行当或者某一个领域或者某一个社会阶层很习惯性地进行划圈,并对人进行“圈内”和“圈外”地界定,可是随着时代潮流的进步,“圈”的概念会变得越来越模糊。 “圈”其实是不存在的,只不过是人为地划定了这么样一个圈子,现在有人动辄就“圈内”、“圈外”、“界内”、“界外”地划定,实际上,可能是更多地在乎了“圈”字所带来的那种耀眼的光环,但是,摄影是一个很开放的艺术领域,摄影本身并不排斥非摄影人或者非摄影语言的介入,有人不愿意倾听更多的来自不同群体的不同的观点,是因为盲目“排外”的心理在作宠。我们可以对社会的不同层面发表自己的见解,为什么就不允许非摄影人发表对摄影的看法呢?并且这也不见得是什么坏事,总比一帮摄影人自己划定一个圈子,搞圈里斗好吧?接受不接受,关键看它是否对摄影的发展有益,而不是以“圈”为标准。 摄影是一种工具,一种创作工具,一种谋生的工具,一种使用特定语言表达自己内心感受的工具,摄影是实实在在的,她并不是曲高和寡的阳春白雪,谁也不敢说谁是从来不与外界打交道的纯粹的摄影人,作为一个摄影人,根据对摄影的用途不同,摄影人又会有不同的社会定位,譬如新闻摄影记者、广告摄影师、人像摄影师,甚至是一个商人,或者是一个企业家,这样以来,“圈”就不可能准确,或者是错误的,我们很多摄影师在玩相机之前,可能在做各种各样的事情,并且做得也有好有坏,没人在意你的“出身”的,姜健是搞音乐的,没人排斥他搞摄影,为什么牛群就不能拿相机,一定要“出身论”,将其排斥在“摄影”之外呢?我们看到中国摄影家协会的入会标准也不是完全以是不是玩相机为标准的。 新技术的发展必然带来艺术形式的变革,很多边缘学科也在不断地诞生,“圈”的界定就会更加困难,以通过电脑平面设计为主,摄影仅为其中一道程序的人,算不算摄影人呢?假如,一个摄影人去拍电视,算不算电视人呢?据说在北京有很多在玩DV,据说,赵铁林、窦海军也在玩DV,难道因为,他们是玩相机者,就不允许拍电视片吗?即一个领域排斥另一个领域。 我们一直强调摄影人应该是一个杂家,所谓“杂家”并不是虚无缥缈的,要想成为或者接近一个杂家,就必须跳出“摄影”这个狭小的圈子,实实在在地去听,去看,去做,去接触,去体会,去感受,以实际行动去吸取各领域、各艺术门类的营养来充实和发展摄影艺术。我们看到李保田的小屋里到处是书,要想做一个有深邃的思想、有敏锐的艺术感悟能力和洞察力的摄影家同样需要多读书,并且不仅仅是传统的纸书,还包括深入生活,深入社会,深入其他艺术门类,感受不同艺术形式的艺术魅力。 摄影要想健康、稳定地向前发展,必须拆除“圈”的藩篱,因为艺术是无边界的!摄影艺术也不例外! |
手机版|小黑屋|摄影大家 ( 粤ICP备2021111574号 )
GMT+8, 2025-5-2 23:36 , Processed in 0.069564 second(s), 3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