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大家.我的摄影大家

摄影师需要适度炒作

2006-4-6 10:27| 发布者: | 查看: 2419| 评论: 0|原作者: 朱玉芳

   一位摄影师为什么选择摄影的道路,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答案,选择摄影需要大笔的资金着则是不挣的事实,很多摄影人,尤其是靠死工资吃饭的影友,常常面临为一支胶卷而缩衣节食的境地,有的甚至因为得不到家人的支持,家中常常鸡犬不宁。搞摄影搞到这个份上,为了陶冶情操也好,修身养性也好,不为名不为利也好,都是摄影的悲哀。
    淡薄名利,自甘清贫,两耳不闻窗外,一心钻研艺术在现代信息社会里已经不太可能,指望摄影作品像某些字画那样作者生前默默无闻,死后作品大放异彩的现象发生也已经不太可能,毕竟优秀的摄影作品是靠金钱购买的大量的胶片堆砌出来的,只有靠摄影换来适度的名和利,然后靠这种“身外之物”来保持“摄影爱好”,才可能形成良性循环。
    参赛投稿,是获取名和利的一种有效的形式,并且能够产生强大的动力继续投身于摄影创作。如果一个摄影师他参赛投稿不为获奖、发表,重在参与,则是套话,有几个参赛者不希望自己的作品获奖,明知道自己做的是无用功,为什么还要去做呢?天长日久,其积极性何在呢?各级摄影协会也应建立相应的“名衔制”作为激励机制,
    现代社会,信息传递日新月异,机会来的时候,你不想出名都不太可能。如果一个人,做了很多工作,拍了大量的摄影作品,一点名不出不太现实,这只能说明社会对他和他的摄影作品还没有认可,也让人于心不忍。如果太出名了,名与实不符,则有哄炒之嫌。
    越来越多的摄影师放弃了固定的工作,成为自由职业者(自由撰稿人、商业人像摄影师、广告摄影师等),靠手中的相机吃饭,如果没有一点名气,谁敢让他拍照?社会上论资排辈的现象还很严重。如果《边缘女孩》没有使赵铁林名声大震,他的第二本书《另类人生》就不可能出版得那么顺利;如果一点知名度没有,清化大学也不可能选择邵华和他的公司来做《水木湛清华》画册;去年,笔者有篇小文烦请一位影友在当地小报上发表,得到的答复是:有太浓的商业味,须交一定的版面赞助费,为什么,还不是因为笔者乃无名小卒,文章是没有问题的,因为这篇文章在国家级刊物上发表了,并被广泛转载。“名师大家”的作品无论发表或获奖都相对容易得多,为什么,“名大”!
    知名度也是资本财富,在商品社会里会创造无限商机。适度出名是社会对一个人和他所创造的社会价值的认可,摄影如果想成为一门真正为社会公认的有价值的艺术,首先摄影师必须得到应有的认可和尊重,必须创造更多的有利于摄影师创作的环境,得到这样环境的条件是,公众传媒多给摄影师一些关注,多给摄影师一些出人头地的机会!
1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1 人)

收藏 分享 邀请

手机版|小黑屋|摄影大家 ( 粤ICP备2021111574号 )

GMT+8, 2025-5-3 00:08 , Processed in 0.072734 second(s), 3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