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凡玩相机的普通影友,都不是腰包鼓囔囔的,有了些碎银子,往往都赞助给胶卷商了,每一次买耐用品(相机、闪灯、电脑等)对影友来说都是一个勒腰带瘦身的过程,自然不愿意花冤枉钱。 二手器材怎么买,对一些影友来说,如果手头不那么宽余,购买二手器材,往往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因为二手器材会比新机便宜30%,甚至更多。买谁的呢?超级发烧友手中的物件个个都是宝,更新换代比较快,处理旧机基本上不斤斤计较,尤其是在购新机之前,条件合适,基本上都能成交。新闻记者和影楼摄影师手中的相机,如果不是价钱特别合适,最好不要买,由于工作性质不同,二者相机的使用率非常高,等到要出手时,可能已经物非所值了,以后故障也会逐渐增多;如果你的目的是使用,最好不要问津古董相机,价高,能不能用还是未知数;购买二手器材,尽量不要在器材店,因为商家往往会加上10%左右的利润。互联网和报刊上的二手信息要有鉴别,虽然都是影友,但不是每一个影友都讲诚信的,吃亏上当的事时有发生。 购买新机在质量均有保证的情况下,要价比三家,我们知道有些器材在销售时是有保护的,也就是说,为了保护销售商的利益,总代理往往会在某一地区限定某家店销售某种型号,利润空间往往比较大。随着数字化的加深,影友手中的数字产品也日渐增多,影友们添置设备也大多先到网上查报价,然而,媒体报价与实际成交价还有一个不小的空间,我们且不可按媒体报价购买,那样就大亏特亏了。尽管商家们都说,没有利润,可是没有利润谁干呢?摄影器材也是这样。影友们在确定购买的产品品牌后,尽量选择靠上的经销商,有代理商,就不要选择经销商;有地区总代理就不要选择代理商,能够在全国总代理那里拿货就再好不过了,他会把代理商的利润让给你相当一部分,当然我们别指望享受代理商的待遇。有影友担心回头保修不好办,其实,只要是知名品牌的产品,故障基本上都很低,更何况,经营与维修是分离的,能在当地买到的器材,在当地找维修点并不是难事。顺便说一句,无论价钱高低,发票都是应该给开的。笔者最近买了一台扫描仪,网上报价1999元;商家报2888元,最低价2300元;我直接汇款到上海这个品牌的总代理那里,只用了1700元,费点事不要紧,只要可以省银子。 购买器材先不要找熟人,我们这里有些话叫“欺熟”、“见了熟人,搂着抱着缺(que音,意思是骗)”、“柿子,拣熟的捏”,都是讲的熟人骗熟人,还真在理。买器材呀,就是不能认准一家熟店,有时候,我们明知道挨灾了,还爱面子不好意思提出来,商家就是抓住了我们这个“死要面子活受罪”的心理,尤其是商家知道你腰包有多鼓的时候,他更会看碟下菜。最好的办法是先到别的几个店询问一下价,然后再到熟人店里看能优惠多少,最后决定在哪里买,你别说,有时候,在生店里买的物品还就是比熟店里价钱低,我在熟店拿1包A4过塑膜,需要35元,同样的东西(品牌规格一模一样)在生店花22元就行了。笔者虽然不是什么大人物,但在我们当地的圈里,认识我的人还真不少,需要添置器材,往往找我参考参考,上周我在“老耿”那里帮朋友买了一台奥林巴斯μⅡD相机,从880元便宜到850元,网上有报价874元,以为沾了大便宜,买后,才发现“八方电器”卖780元,“新百货”卖880元,再打9折,合到792元,我又到另外一家店,答应750元给我,找到“老耿”,他给我讲了一大堆理由,硬是没退1分钱,还不给开发票,在朋友面前真没面子,自己感觉也挺窝囊,忙没帮上,从自己腰包掏了100元钱退给了自己的朋友,吃一堑长一智,但愿,影友们别在干跟我一样的傻事。 其实,购机与购买其他商品一样,慢慢总结经验,总会省些银两的! |
手机版|小黑屋|摄影大家 ( 粤ICP备2021111574号 )
GMT+8, 2025-5-2 23:39 , Processed in 0.112457 second(s), 3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