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俺爹俺娘》连图带文不足二百页,在我看来,是一部厚书。经看,经得起反复看。书里照的写的“俺爹俺娘”,不是常被“典型形象”化了的文艺人物,甚或还是一双过时的旧式“老朽”,很是不具流行观念的“时代气息”。 我看《俺爹俺娘》,仿佛在读一部流传已久的民间故事。似曾相识似无相识的“俺爹俺娘”,依稀活了很久很久的岁月。初始看时,觉得作者焦波是个考古工作者,从自家领域挖着“出土文物”。再看下去,图文便泛出历史感,觉到文化深度。 一部图文并茂的书,这么读来读去,渐觉意趣滋生,深不可测。 由于是作者随意道来的平凡人的平常事,读者随手翻到哪里,都可以随时看起来。如唠家常,说来道去都成语。平凡人的生活,虽然平淡,付出平常心,也能咂出人生味道。人说能把白开水喝出滋味来,才算真会生活。此言精辟,我看焦波便是识得生活意味的摄影家。 二 走出病房,走出医院。故城的行道依然,景观则生疏起来。昨日长过24小时,朝发洛杉矶白云间,万里程途一日还。半夜出目的地机场,满心喜悦。见到来接机的家人,头句话便问爸妈。却道我爸住院,病情莫辨。闻言霎时惊出一身冷汗。 漫无目的漫步街头。高楼巨厦春笋般支起,精品商店春花般缤呈,故城日趋陌生。挂念父病在心,思绪迷迷糊糊。沿街观光,走得进去的还是书店。一排排书架,一册册书籍,《俺爹俺娘》孤零零地落在某架某格边角。伸手取出,封面压膜起皱,仅此一册,别无选择,买了。 独坐空无父母的父母家中,阅读《俺爹俺娘》。 按父系,我家籍贯在山东的鲁南山区,应与焦家的“鲁中山区”比邻。焦波拍下的地域影像,该是我爸熟悉的家乡背景。我爸的爷爷教私塾,我爸受其启蒙,之后上师范学堂。我爸抗日战争之前暗地入了共产党,解放战争从山东渡海打到关东。若无此迁徙履历,我爸或许就会活成焦波他爹的样子。自出生至今,我未曾去过祖上活过的那片地方。将《俺爹俺娘》如此这般联想着看图解文,竟意外平添出一股形象化的乡情来。 读到焦波写他娘在泰安招待所另买香皂,“俺还以为那些牙刷肥皂都是摆设呢,一直不敢拆开用”时,禁不住为山里人的憨朴笑出声来,由此缓解了我抵家即逢父病的当头沉郁。想起我爸跟我讲过当年在师范学校,一班从未出过山区的学子们赴省城济南观光,初见铁道,庞然大物的蒸汽火车赫然开来时,吓得一位女学生大哭的往事。大半个世纪过去了,鲁地山区的民众,仍沿续着初见世面的趣事,闻之开怀不已。 《俺爹俺娘》全书看完,掩卷在手。一时间串通上我一直莫解的祖辈鲁地生活实际,似乎在知觉上与根源的东西连结了干系。我本无强烈的寻根意识,不断在焦波的书里碰上了相关事物。恍如附在长辈身上,血脉相承,回溯及父系家族一支的往昔光景。 三 身为由父系传承的鲁地后裔,我从焦波《俺爹俺娘》里,感动来一股从前莫明的地域乡情。不由地想及一再被拽上中国摄影观念主体的“时代性”说词,而剥除掉历史线索的“时代性”,又是怎样的东西呢? 《俺爹俺娘》的时代性,似乎是做为主体事物的背景附带的。《俺爹俺娘》的主动脉是亲情,是被中国传统文化视为至理的人间不灭的血缘之情。焦波将这般常理表达得不愠不火,充沛殷实。可见这份实在真情,乃属不受外在干予(包括所谓“时代性”)的人性感情。尽管“时代性”的印痕,在摄影展现上是抹不掉的,然而焦波颇为明智地把握了融于时代与紧跟时尚的区别处理。 反思中国当代摄影,大多混将时尚当时代,以“紧跟形势”去“贴近时代”,往往落个买椟还珠,不得要领、未解真谛。在一个转型的、动荡的,浮躁的时代,焦波能以《俺爹俺娘》显露杰出的影像与文采实力,我则觉得可能得之于他本质的单纯。在中国摄影圈子这块名利场上,今朝风明朝雨,焦波得以一介山里人步上“摄坛”,我觉得其心态的定力比之专业的身手更其重要。能够以内在定力克服一界浮躁,乃焦波成就《俺爹俺娘》的难能可贵之处,也是焦波务摄影的过人之处吧。 [FS:PAGE] 此番返家探亲,每天赴医院不期成为日程。家人说,老父已半年余未做体检 ,曾于我到家前周患感冒,拒绝入院治疗,执意坚持在家中候我远道回来相聚。直至转肺炎,才不得不急诊住院,查出还有不明隐患疑症。 我将《俺爹俺娘》带到病房给我爸我妈看。我们父子间一直有互荐书籍的习惯,童年时我爸选唐诗宋词书为我讲解,去年还托捎季羡林《牛棚杂忆》并附信评。 我给我爸我妈递上《俺爹俺娘》,翻开卷首焦波的自序,念道:“在我学摄影之前,爹娘只照过一次相。那是日本鬼子时期办‘良民证’时村上让照的。”我对我爸说:“这就是你说过的,日本鬼子让中国老百姓照良民证相,你们抗日游击队到处造谣惑众搞破坏,说照相会吸走人身上的血那回事儿吧。”我爸用山东腔说:“是那个年月的事儿。” 我爸看书比我快。次日他见我就称这书好,并转给陪住看护的我妈,说:“这本书好,你应当看。” 焦波在《俺爹俺娘》里,满怀感情回顾许多民间的日常生活和凡人琐事。人们见了,不禁都会忆及自己人生中类似的亲切往事,心头不免惹起些或辛酸或甘甜的滋味。就是这些不起眼的凡人小事,令人深省人生的白开水的切实意义。 《俺爹俺娘》是一部展现中国传统家庭生活的独特著作,由于作者能够纵横兼顾到历史线索和现实细节,落实以平易亲和的影像与朴素干炼的文字,终能将这么多被视为平凡琐碎的小题材,经营成为较深刻表达中国人基本伦理现象的厚实文献。 《俺爹俺娘》可以被当做人类学和社会学的研究对象,也可以是民俗摄影、纪实摄影和文学的优秀作品,还可以做为历史和记忆的凭据等等。《俺爹俺娘》以小见大的非凡成绩,反映出在一贯贪大的中国摄影主导着眼点之外,民间常态事物已被蔑视、排斥、忽略得太久了。 四 探亲的日子转瞬即逝,临行前在医院跟我爸我妈辞别。我爸照常叮嘱一句:“回去好好过日子”,并记得将《俺爹俺娘》一书还我带走。我将坚持要送我下楼的我爸挡在病房门口,经过长长的走廊,回头见他仍伫立原地不动。 焦波“送行”一节写得亲情淋漓:“也不知有多少次这样的送行,不知有多少次。每次娘送我,我都不让她往大门外走,她总说:‘我不出去了。’但当走远了猛一回头,娘每次都跟在后边……” 《俺爹俺娘》令我屡屡忆起往昔没太在意的人生细节,文化大革命期间,戎马生涯中负伤的“革命残废军人”我爸我妈,被流放到不通电不通车的偏远农村。每次探望他们,走去公社搭长途汽车的几十里路,我爸我妈总要相送直到见我上车离去,他们再走十几里原路返回。夏日行于闷热的苞米地,深秋走过坎坷的地垅沟。北国寒冬,乡间小路尽被厚雪掩埋,拖着伤腿的我爸我妈就送我到村头。走出老远,回头还见两个小黑点定在茫茫的天地那边…… 出国八年头回探亲,返程在天黑时分,装好行李上车,未见老父。抬头才见他在楼窗上俯首下望,室内灯光将他的半身剪影印在窗口。我知他不忍别离伤情,乃若即若离隔窗相望。霎时心头一阵惆怅,拖了长长的一路。后收家书,信文首句他引了古诗:“相见时难别亦难”,令我永志不忘暗夜楼窗上老父望我上路的身影。 五 《俺爹俺娘》好在“恰似寻常一首歌”,一首能够抵达人性感情深处的歌。 时尚轮转,“摄坛”流行“出精品”之说。“精品”似乎“高档商品”称谓,文化上的事,精美往往流于匠意造作。把“出精品”做了文化口号,令我想及不直言大跃进的一厢情愿拔苗助长。凡传世之作,非以号召得来。时常是卓然出世于意料不到处,且常有不被时代所识者。“精品”往往只是条理之选,得合乎时尚的现世成功。 [FS:PAGE] 我不以《俺爹俺娘》为“精品意识”的产物,它是自然流露的真情抒发,是“当时只道是寻常”的琐细事情,且附于一个很老很土的题材。文化作品之能够经典,贵在寻常处展露卓识独创,尝以平中见奇超越精品成为神品。时尚之精品常有,而传世之神品不常有。神品可遇不可求,即“不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所以,太把自己当回事儿,主观以为怎么怎么样,虽壮志可嘉,却欲速不达。 其实,人生中的不凡,每每来自秉持本分的平凡。象焦波的《俺爹俺娘》这般沉得住气,潜心淡定,不事喧哗,从容不迫,滴水石穿,功力自现。 带一部土色土香的《俺爹俺娘》上路,越万里关山,在远离故土的地方,展卷赏思。淡如水,醇似酒,亲情永系,爱不释手。 1999年9月 |
手机版|小黑屋|摄影大家 ( 粤ICP备2021111574号 )
GMT+8, 2025-5-3 11:35 , Processed in 0.225036 second(s), 3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