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大家.我的摄影大家

我读《夏日炎炎》

2006-4-6 16:36| 发布者: | 查看: 1164| 评论: 0|原作者: 王瑞

    《人民摄影》2001年7月18日的“影吧”版,刊出黄亚飞作品图文:“摆拍《夏日炎炎》”,该版编辑按语,希望读者“各抒已见”。首先,我对这张照片有“我抒我见”的兴趣。其次,若干年前的“索维尼”和“多丽”有赏评论活动落幕之后,摄影评论便日渐凋零。而今“影吧”编辑企图以一例图文来引发公众参与评议的办法,实在是对摄影评论的鼓励与诱导。但愿编辑的这片苦心,能为热心于摄影评论的读者们积极响应。

宣传摄影作品 
    以《夏日炎炎》拍摄者黄亚飞的自述推测,他可能是个业余摄影爱好者。而从他的文风语态分析,其观念意识显然是秉承了半个世纪以来中国摄影主流传统的典型模式,即从一个社会现象引发,进而归之为一个现实的热门话题,再以此意图策划设计画面,进而摆拍出一个似乎可以反映现实和有助于解决问题的摄影照片。
    这套定性定型的“图解”拍摄模式,长期且坚固地锁定在几代中国摄影人的观念中,确实做到了把它“融化在血液里,落实到行动上”。如此“创作”模式,曾经蔚为中国摄影的主流形式,其影响之深远,贯串于一整部“新中国”的主流摄影文化史。
    《夏日炎炎》作者实话实说的自白,就是“宣传摄影”模式深入摄影人心的证明。从摄影文化生态而言,这是在最强劲的一股摄影观念制导下形成的一则通用“摄影创作”公式,长期以来立竿见影地控制着普通摄影者的摄影行为。
    《夏日炎炎》的作者黄亚飞,花费了“两个胶卷”和大量的时间进行编排演练这么一个镜头画面,的确是相当下了大力气的。只是他没有说明,拍摄这样一张照片的动机和目的是什么?我推测他是想拍摄完成之后,投稿给主流媒体报刊用的。因为以这样的模式拍摄照片的人,显然对相关媒体的图片发表方式相当熟悉。由此可以反映出,主流媒体的图片面貌,大约还是脱不出定型的“常规”范围。
    不论拍摄的模式还是图说的文体,黄亚飞影友自觉不自觉地都在贯彻那种影响力最大的宣传摄影概念。由此可知,宣传摄影在中国摄影人心中和摄影文化生态中,仍是生命力强盛的主流势力。正因为媒体报刊对这种“摄影创作”图片葆有巨大的需求,所以宣传摄影作品一直都在现实社会中极有市场。

观念纪实摄影作品
    在近年来的纪实摄影理论研讨中,照片的“真”与“假”往往被系于“抓拍”与“摆拍”的方式方法上。这之后关于纪实摄影的讨论无以深化、难以为继,我认为是撞上了“真实”这样一个哲学概念的铁板。
    美国摄影家沃克·伊万斯在受雇于农业安全局期间,大量拍摄经济大萧条时期的贫困农民生活实况。在这批公认的经典纪实摄影文献中,有些照片是伊万斯挪动现场实物“摆拍”出来的。擅长拍摄犯罪题材的美国纪实摄影家维吉的现场照片,有时为了加强“视觉冲击力”,他也会小幅度地更动尸体的肢体位置。
    中国的纪实摄影讨论,其实已经陷入“抓拍”之“真”与“摆拍”之“假”的论断中无以自拔。如果“宣传摄影”模式本身就是社会文化的一种真实存在的现象,那么,关于“纪实摄影”的理论研究,抓拍与摆拍就未必是论断“真实”的铁定衡量标准。
    也许,至今仍然具有顽强生命力的“宣传摄影”形态,似乎可以归类进某种“观念纪实摄影”的范畴。当图解政策的种种配合政治形势的意识形态化宣传照片,由于社会转型而式微之后,类似于《夏日炎炎》这种迎合媒体宣传(或言传播)的摄影方式,便旧瓶装新酒地继往开来了。
    无论从广义还是狭义而言,所有的宣传摄影都是“观念摄影”,宣传摄影表现和反映的也是一种社会的真实存在。由此,需要理论探讨的一个话题则是:摄影真实除了来自于抓拍式的客观纪录,是否也可以由摆拍的表现达成真相意义上的真实?

社会纪实摄影作品
    此前的关于“纪实摄影”的理论研讨,忽略了的一个议题是:如果一幅摆拍的照片,恰好形象化地展现了一种社会现象的话,那么它算不算一幅反映历史真相的社会纪实摄影作品?或者说:通过刻意摆拍组构的影象事实,是否也能揭示历史的真相?
    具体而言,照片《夏日炎炎》在未来的社会学者们研究中国小学生课业负担繁重的历史现象时,这幅照片所提示的情景,是否有符合历史实际的代表性? [FS:PAGE]
    如果是这样,《夏日炎炎》就可以被视为一张社会纪实摄影作品。此前曾经引发争议的作品《救救孩子》,以导演的手法表现一群少年在公共厕所里抽烟的问题,也未必不能列入社会纪实摄影范畴,虽然那是一幅摆拍的照片。事实上少年抽烟的社会问题不但切实存在,而实际情形甚至比那幅照片摆出的情形更严重。

现实主义的摄影艺术作品
    如果按照曾经被奉为主流创作思想的现实主义艺术标准:“表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那么《夏日炎炎》和《救救孩子》也可以被视为秉持现实主义方法创作的摄影艺术作品。
    我极想听听不同意这种认为者的反驳理由。以“艺术反映现实生活”为观念与方针的“现实主义创作原则”,在作品《夏日炎炎》和《救救孩子》中,实在是得到了具体入微的刻画展现。

准新闻摄影作品
    如果《夏日炎炎》的作者拍此照片的目的就是向主流媒体报刊投稿,那么他的思路只要稍加开扩,就可以成就一张具有新闻意义的照片。
    做法是在画面里加入一个持照相机拍摄此场景的摄影者的形象,把照片说明文字这般书写:“小学生的课业繁重,在夏日炎炎中也要被迫忙赶作业,这个社会现象已引起摄影人的关注,并把这种实际情况拍摄下来,以引起教育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广泛注意。”或者也可以这般书写:“虽然教育部门已经贯彻大幅减轻小学生课业负担的决定,但是许多家长们仍然强迫自己的孩子做额外的家庭作业。而孩子们有苦难言,甚至反抗,这个问题已经引起了社会的强烈反响。”

家庭纪念照片
    毫无疑问,这是一幅生动的黄氏家庭的生活照片,把日常的实际生活情景带有戏剧化地拍摄下来,比之干巴巴的家庭合影和楞看镜头的呆板纪念照,要有趣得多,《夏日炎炎》乃为成功的一个例子。
    作者黄亚飞的儿子若长到他父亲现在的这个年纪,再翻看这张童年生活的老照片,一定会欣喜其父为他留下了一张如此珍贵而有趣的个人照片。
这就是业余摄影爱好者的家庭影集,比非摄影爱好者的家庭影集更生动活泼也趣味盎然的例子。

公益广告作品与商业照片
    《夏日炎炎》和《救救孩子》都可以成为反映少年问题的公益广告的画面。
    如果黄亚飞的这幅摄影作品被收购用做为公益广告图片,那么,这张照片就具有了商业照片的性质。而且,这张照片也有可能被图片库和经纪人购买,它就成为商业照片了。 
产品广告图片
    把《夏日炎炎》用做广告图片也未尝不可,广告词如下撰写:“夏日炎炎似火烧,宝贝儿子受煎熬。空调器坏了真难受。不要紧,XX牌电冰箱一物两用,为您带来炎夏的清凉。看!您的聪明儿子现在的感觉好爽哦!” 
争议话题
    《夏日炎炎》照片及其作者黄亚飞的相关拍摄手记,可以做为中国摄影理论研究的具体案例;可以做为各类影赛甚至全国影展评委争论的入选或淘汰作品,也可能成为奖牌获得者;可以做为摄影教师为学生讲解拍摄的范例;可以成为教育部门教学改革的实证;
以及其它等等等等。
    当然,《夏日炎炎》 已经被用做《人民摄影》报“各抒已见”栏目的开篇之选。而且,已经勾引我热烈响应“影吧”版编辑的号召,立即写出此篇我抒我见之拙文。鉴于本人水平有限,错误在所难免,欢迎批评指正,谢谢。 

2001年9 月
《人民摄影》2003.1.15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收藏 分享 邀请

手机版|小黑屋|摄影大家 ( 粤ICP备2021111574号 )

GMT+8, 2025-5-3 12:10 , Processed in 0.083854 second(s), 3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