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大家.我的摄影大家

缺乏性格

2006-4-6 16:37| 发布者: | 查看: 1296| 评论: 0|原作者: 王瑞

    看得多的还是一些对摄影创作理论得“头头是道”的大块文章。捏鼻子咽下的,并非白开水,犹似色味可疑的糊涂浊汤。
    古人的许多成语,随手拈来,可为种种现象来个言简意切的概括。比如,有那样子一大类的“摄影理论文章”,模式化的概念高谈过后,总会叹息一声中国摄影理论之薄弱。这“老生常谈”的例行公事就不说了,单说为消减“薄弱”而顺带堆积出的抽象“理论”,徒有字与页的数量厚度。对理论的薄弱,不但不解决问题,反而增强些更加薄弱的印象。不能不说作文者是下了力气,单是在如今钱潮澎湃的时势下,能坐在桌旁码出层叠的字数,便属功夫。可这功夫使的不得力,对于“中国摄影理论之薄弱”问题的解决,宛若“隔靴搔痒”,甚至“雪上加霜”,起不到什么良性作用。
    见郑辛遥的一幅漫画,题曰:“在一切缺乏中最可悲的缺乏,是隐而不显的 ‘性格’的缺乏。”画面上是众人一面众人一形的刻板面孔罗列。
    可否用“一针见血”来形容此漫画所指?将此命题针对中国摄影创作与摄影理论扫视几眼,是否对号?
    关于“性格”之于创于作于论于评于人等等之重要,有郑辛遥的评断在此,已用不着我多废话。
    不免加一句,其之所以薄弱,是因为身为主体的人的缺乏性格。
    摄影创作与摄影理论皆有此积弊,引大人一句话:“积重难返”。改革开放了,前途已豁然开朗。只是欲跑快却不行,张嘴喊突破,挥臂状冲锋。待动弹起来,发觉脚已被长年的裹布缠绕得走不利落。被约缚惯了的,不只是脚步,更有性格。无性无格,难免就有一窝风的类同而无个性风格的鲜活力。这一点,则为许多大块文章点不破之最明显的病灶症候。
    当年有一句政治口号,叫做“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放在经济工作上,绝对灵。然而套在摄影事物上呢?即有镜头照一处瞄,话题搅一处讲,一元化套路师出有名、渊远流长。如果说也有性格,那就是万众一律的类同性格。从多样化的方针看,一律即意味单调。中国摄影事物要步入性格阶段,且有一程路好走呢。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收藏 分享 邀请

手机版|小黑屋|摄影大家 ( 粤ICP备2021111574号 )

GMT+8, 2025-5-3 11:57 , Processed in 0.089818 second(s), 3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