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第45届WPP获奖作品来看,2001年9月11日发生的纽约世贸中心大厦与华盛顿美国国防部五角大楼遭恐怖分子劫持的民航飞机袭击事件,毫无疑问地成为突发新闻项目的焦点。事实上,美国的摄影记者在“9·11事件”中表现出色。仅就本届入围的作品而言,发生在“9·11事件”当天和后来美军在阿富汗向塔利班政权开战的新闻图片,不出世人所料地成为当然的重头戏。由此可以判断,当某年世界发生特大新闻事件之际,“荷赛”评选的获奖题材便非此莫属。值得争议的可能是作为“9·11事件”罪魁祸首,本·拉登的新闻图片“缺席”,这种争议已经在著名的《时代》周刊选择2001年世界风云人物时发生过。今后这个轰动世界、甚至被视为“改变了一切”的事件的新闻处理,将会成为更加错综复杂的命题。 本人受报社委托,首次对WPP官方网站公布的英文原始信息进行中文译述工作,发现的行文差异是:WPP的奖项名次为1st、2nd、3rd和Honorable mention,按中文直译应为第一名、第二名、第三名和荣誉提名。鉴于此前本人常见的中文译称,多以“金牌奖”、“银牌奖”、“铜牌奖”呈现,故本文沿袭旧制,一以贯之。 但就本人对国外影赛奖项的目力所及,诸如WPP和普立策新闻摄影奖这样专业性和学术性的影赛,奖项皆以第一、第二、第三名之。使用金、银、铜奖表示的,往往都是沙龙类的摄影比赛。今后WPP奖项名次的中文译述究竟何者为妥,还望摄影译手和编辑通过协商进行规范化为好。 WPP网站列出的获奖者个人资料的姓名和国籍后,皆有其所属的新闻机构或为某某媒体、某基金会、某画廊等拍摄该照片的显示。 这是一种重要的专业信息,显示出该图片的版权所属。从中可见,即使是像美国《纽约时报》这样重要的大报,也有委托英国图片社拍摄特定专题的现象。这种由委托方出资策划拍摄方案,并买断相关版权的方式在西方媒体很普遍,否则再大的媒体也很难做到在世界各地皆有自家属下的专职摄影记者拍摄独家图片,当然也包括计算新闻采访经济成本的因素。 曾有国内某采访奥运会的摄影记者抱怨,采访中,国外大媒体都有很多摄影记者采摄各个比赛项目,他一人无法拍全有中国运动员参赛的项目。殊不知,那些国外媒体不少都是委托其他媒体或自由摄影师工作的。即使像美国《体育画刊》这样的专门媒体,也不会有足够的本刊专职摄影记者拍全一个大型比赛的所有重要项目。本届“荷赛”获奖作品中有幅大鱼吞小鱼的照片,就是《体育画刊》委托阿拉斯加当地报纸的摄影记者拍摄的。 在“与国际接轨”方面,以采访世界大型体育比赛为例,国内媒体若能委托旅居海外的摄影人协助记者或全权委托其拍摄,无论从成本、熟悉国情甚至运动项目等方面,都有合适人选。 其实,出资委托他人拍摄的事情,在中国早就有过。上世纪80年代初,即有外国出版机构委托中国图书进出口公司代为拍摄苏州园林的专题图片。该机构向中方付费后,还邮来照相机及装在一只手提冰箱中的彩色反转胶卷。完成此拍摄任务的是时任中图公司刊物《世界图书》美术编辑的钟阿城,也就是后来的作家阿城。他按委托方要求,去苏州拍摄完成后,将曝过光未冲洗的胶卷置于手提冰箱中,同相机一起寄还委托机构。这便是某方委托他方拍摄特定题材的工作过程,出资方当然持有图片的版权,而且胶卷由出资方冲印,所有拍摄资料皆不会流失外人之手。 此乃西方媒体运作的一项惯例,可为国内媒体借鉴。省人、省钱、省事且有实质效益,何乐而不为呢?之所以有所不为,恐怕是另有缘故罢了。 WPP官方网站的信息显示,现在已经有英国的专职“网络摄影师”(Network Photographer)在为媒体工作了。由此可见,如何“划算”地广泛利用潜在的非本单位的摄影人才资源,已是新阶段媒体新的经营思路和操作方法了。 |
手机版|小黑屋|摄影大家 ( 粤ICP备2021111574号 )
GMT+8, 2025-5-3 11:33 , Processed in 0.083045 second(s), 3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