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大家.我的摄影大家

摄影人应如何出好自己的书

2006-4-6 18:04| 发布者: | 查看: 4387| 评论: 0|原作者: 杨晋峰

   摄影人出书一直是圈内人士所关注的话题,特别是近年来随着摄影类图书市场不断发展与成熟,摄影人如何走向市场更成为大家探索的主题。创办于1984年的浙江摄影出版社,在全国的专业摄影出版社中可以说是出版品种最全的,档次也是最高的,每年出版摄影类图书近40种10万多册,为更好地引导摄影人出书,出好书,出真正适应市场之书,记者特地采访了浙江摄影出版社摄影编辑中心主任钱明……
记者:您是从何时介入摄影专业图书出版的?
钱明:我从事画报编辑工作十几年,1999年起开始介入图书出版工作,2003年底到浙江摄影出版社摄影编辑中心。
记者:请谈谈目前国内摄影类图书出版的整体现状?
钱明:摄影类图书是指以照片为主要表现手段的摄影文化图书,主要分为摄影器材、摄影技法、摄影理论、摄影作品集等种类。据北京一家权威图书研究所公布统计监控的数据,在2001年全国出版摄影类图书的出版社有258家,出书品种超过5种的有47家,全年共出版了摄影类图书1561种,总册数为164281(此监控册数占实际销售数字的1/10)。这监控的164281册图书的市场份额的占前十位的出版社占全年总体份额的48%,而我们浙江摄影出版社占市场总额的近13%,总体排位第一名。而刚才说的出书品种超过5种的47家中,专业摄影出版社仅占4家,美术出版社占18家,科技出版社占10家,其余为其它出版社。因此,摄影图书市场基本上形成了专业出版社、科技出版社和美术出版社三足鼎立的局面,美术类出版社和其他一些出版社不断加盟摄影类图书出版,说明摄影类图书在市场的地位在迅速提升,摄影文化类图书市场份额的增加,预示着读图时代正快速向我们走来。
  从出书专业来说,摄影类图书专业出版社共有8家,其中中国摄影出版社、浙江摄影出版社、吉林摄影出版社和新疆美术摄影出版社最为强劲。是2001年畅销品种在10种以上的专业出版社。其中浙江摄影出版社232种、中国摄影出版社76种、吉林摄影出版社30种、新疆美术摄影出版社13种。但在今年北京图书订货会上,中国工人出版社、广西师大出版社、陕西师大出版社等出版了一批摄影类图书,成了摄影类图书出版的新军。
  记者:摄影类图书可分为哪几类?贵社主要出版哪几类的摄影图书?
  钱明:摄影类图书一般可分为摄影器材、摄影技法、摄影理论、摄影作品集(画册)等。当然,再细分可增加摄影时尚、摄影理财(经商),数码摄影、摄影文化等,最简单可分为摄影技法和摄影文化两大类,前者是学习、入门,后者是可读性、欣赏。我社是一个专业的摄影出版社,上述种类的摄影图书我们都出,在全国的专业摄影出版社中可以说是最全的,档次也是最高的,就去年来说,我社出版了摄影类图书近40种10万多册。只占我社全年品种的1/4,这些品种和册数也是根据整个摄影图书的市场和出书计划、方向而决定的。
  记者:什么样的摄影图书市场销售最好?请举一二个具体实例说明,并阐述原因。
  钱明:一是技法类的书(包括摄影教材、摄影工具书),如我社出版的《四季风光摄影》、《摄影大师的构图秘诀》、《高品质黑白摄影》等,销量都在1万册左右。像中国摄影出版社今年2月出版的《摄影师手册》,在短短两个多月时间内就销售了2000多册。中国摄影出版社的《美国纽约摄影学院摄影教材》出版至今20年畅销不衰,发行了近10万册,仅彩色版就重印了3次,已成为该社的一大支柱。而我社的《大学摄影基础教程》自2000年出版至今,短短的几年就重印了18次,印数已达10万册。摄影画册如果销对路也是可以的,如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透过镜头》,2003年11月印刷25000册,至今已基本销完,这是因为该书是美国《国家地理》杂志几十年的摄影经典作品汇集,不少摄影人购买此书是认为物有所值,能从这些世界著名摄影师中找到自己需要的东西,得到值鉴。而这两年出版的一系列人体画册、人体图书也销路不错。
记者:你选择摄影出版物的标准是什么?
  钱明:首先是市场,这本书市场有销路、有读者。再是选题,这个选题是不是可以和其他书形成系列、规模,然后是书稿质量、包括作者的影响,这是因为出版社出的书,最好是经济、社会效益双赢。但是,根据现在的国情,真正双赢的选题很少、很难,在考虑图书的社会效益时,当然很重要的是要考虑经济效益,如果一个出版社没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再好、再有意义的光有社会效益而无经济效益的好书也是出不起的。如果既有市场,选题又好,作者又有知名度,加上出版社的精道策划、编辑、包装、营销,这本书是完全可以做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双赢的。 [FS:PAGE]
  记者:就市场而言,当前摄影人出书或出画册存在的问题是什么?
  钱明:摄影人出书一般分为三类:一是摄影技法类(包括作品欣赏、分析)和摄影教材;二是摄影画册(包括作品画册和专题画册);三是摄影文化书(如赵铁林的《另类人生》等)。
  第一类图书存在的问题是,有些摄影人出这类书,大都是东搞搞西凑凑,没有自己的东西,因此在市场上被读者认为是大路货;占多数的是第二类的画册,作品类画册中个人作品居多,自己出集子是好事,但因为缺乏个性或没让人感到很特别,所以除了送别人以外,只能束之高阁。而那些专题类画册,如果没有找到市场卖点(或定位),也是很难销出去的。而这些画册,由于成本大、定价高而让读者望“价”怯步;而第三类书,则是与读者贴近不贴近,这类书如果做的太考究,定价又高,读者就会少。这类书少的只有1000~2000册左右,跟市场很难接近,反之,题材内容贴近百姓,图书做的朴素些,成本少,定价低,发行量就会大。
  记者:摄影人出书或出画册,应如何进行市场定位?
  钱明:关键给什么人看的问题。出技法书是技术和经验总结。出作品书是因为有成果,出的目的也就是既展示自己,又促进交流,知识共享。但是要讲市场定位,定位得好,你的书对路了,可能会产生双重效益。如果没有读者,你这本书哪怕是自己掏钱,也可能无人问津,摄影人出书、出画册,都要讲究一个新字,技术类摄影书已出过几百种了。前段时间,出了数码的书,这就是适应市场。作品类摄影书,讲究的是吸引力,如前面谈到的《透过镜头》。听说四川民族出版社出版的《圣地稻城亚丁—蓝色星球上最后一批净土》也是比较好销的。摄影文化的书,图文并茂,它既有摄影人的摄影作品,又有摄影人对世界的感受,这些图书往往受到题材的限制。这些题材往往是社会热点居多,就看这个题材吸不吸引人,你对这题材的把握(包括政治把握)怎样,纪实照片拍的精不精彩,文字可读性强不强。
  记者:请为摄影人出书或出画册提供一些可操作性的模式和思路?
  钱明:如果你没有做过书,我认为你最好把你的选题思路同出版社的摄影图书编辑进行交流,让编辑来替你出主意(编辑根据他和出版社对市场的了解),然后再进行写作和拍摄;如果你已出过书了,你也不妨把自己的提纲或内容简介同出版社沟通,出版社可以根据不同选题和特点,给你策划、包装、发行,做成一本高质量的好书;当然,也有能力又比较入门的,自己做好书稿,从出版社拿个书号,自己印刷发行。但我认为这不可取,因为卖买书号,是违法行为,一旦出问题,出版社和个人都将受到查处。摄影人可根据自己的专业特长,和对生活的熟知程度和自己的强项进行策划。如当年徐勇对北京胡同的熟悉造就了《北京胡同101像》的出版;冯学敏的外婆家在绍兴,他出版了几本绍兴风情的画册。又如侯登科的《麦客》、王毅的《最后的家园》,这些都同他们对身边的人和事物的热爱、融和相关。又如,王文澜刚刚出版了《自行车的日子》,说的是自己家庭的故事。每个人都有自己成功的经验,他可以写一本摄影技法的书;每个人有对生活事物的独特的见解,他可以拍一本有意义的画册。总之,一个简单的道理,你出的书必须有书的基本功能,也就是读者在你的书中能找到什么,能得到什么。但是必须是新鲜的,不要让人觉得司空见惯。
  记者:请谈谈摄影类图书的市场前景?你们摄影中心今后发展的战略方向与市场策略?
  钱明:据最新统计,全国现有1300万的摄影爱好者,而最高的摄影组织——中国摄影家协会,就有7500名会员,还有不断发展的大学摄影专业、影楼、老年的、少年的不计其数。如果每人每年买一本摄影书则全年需要量为1300万册,而我们每年出版的摄影书远远不到这个数字。可见市场的潜力是非常大的。我们作为一个专业摄影出版社,不出好适销对路的摄影图书,也就对不起我们的摄影人,也就愧对摄影出版社这个牌子。 [FS:PAGE]
  现在,不少出版社认为摄影类图书有市场,都想分一匙羹,但摄影类图书的读者是有限的,此类图书的选题是很难创新的。面对竞争,不成规模的出版社必然被淘汰,而专业的出版社更具压力。我们浙江摄影出版社摄影编辑中心,已调整好今后的发展方向,上品种、上规模、出精品,多渠道地稳步向前。
  作为摄影专业图书出版人,钱明不仅为我们从整体上详细剖析了摄影图书出版市场的现状,而且也为我们摄影人如何出好自己的书提出了一些可参考与借鉴的建设性意见,忠心希望摄影人能够充分把握好市场,出版更多、更好的能够适应市场的好书。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收藏 分享 邀请

手机版|小黑屋|摄影大家 ( 粤ICP备2021111574号 )

GMT+8, 2025-5-2 23:09 , Processed in 0.134658 second(s), 3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