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圈子”一说,做为“中国摄影理论”的热门话题,已经具有跨世纪的资历了。在我的印象里,这个命题似乎是伴随摄影家黑明的成名和成功而兴旺起来的。当初,摄影青年黑明以“知青”题材的影像一鸣惊界,评论家的论调就是定在“走出小圈子,迈向大社会”。自此以后,“摄影圈子”这个词儿,便成为界内人士耳熟能详的一个“理论”概念。只是这么一个概念,在“圈子”的界定观念方面,跨了世纪之后愈益扑朔,经过许多人士在平面媒体和网际网络上的不休争议,“圈里圈外”分化出诸多定义,不但未能把“圈子”的界限轮明廓清,结果更趋迷离。
有评论家认为,青年摄影家黑明的成功,在于摆脱了“小圈子”的观念局限,才有脱颖而出的影像光景。那时节,这所谓“小圈子”的概念实指,从一般的常识去想,虽无理论的定义和定论,却在朝野关心影事者的心目中,实有普遍的共识涵义。似乎也是因为“摄坛”上下对黑明的影像成绩,一时间形成了较少异议的“承认”。于是“走出小圈子”的论调,似乎也就成了“摄影创作”的一个褒义说法,以代表一种新颖而正确可行的摄影方针。如此讲来,“小圈子”的提法便带有了一定的贬义成分,而“小圈子”式的东西,自然也就成了应当予以克服的一桩不良事物了。
近来我在新世纪流行的网上群言堂间观瞻“冲浪”,眼见 “圈里圈外”居然成了一个激烈争辩的“烽火台”论题。这类的文章言论浏览过一些,因我实在是与论争主题的“摄影圈子”在地理和心理上都相距颇远,故对相关的概念界定等观点,频闻却不得要领。甚至也不明白那个被人们聚上一个焦点话题的“圈子”之范围,是否已经由“小圈子”而扩编至“大圈子”了。只是以常识意识思之,这“摄影圈子”的范畴,似乎还具有了“评定职称”的意思,是否能入围“圈里”,也是一种“相当于中高级职称”的专业头衔。如此,不知何时,黑明成名时的“小圈子”负面效应,已经类似于曝光技术上的“倒易律失效”作用,而重又“归队”于其正面甚至是荣耀的社会心理位置去了。
其实,说归说,做归做。成名前的摄影青年黑明,如果还难以被定位于“小圈子”内外之位置,那么他因“走出小圈子”而达到的一举成功,则无可质疑地让他入围进“摄影圈子”的范畴之“圈里”的名家地位了。其实,只消提出“谁是摄影圈子以外的名家”这样的问题,如果能有答案,则也不失为一种反证得来的相关“圈子”难题的求解方法。
近年来,面对面或网对网地接触了若干摄影媒体的编辑,在言及如何办好报刊的问题上,他们大多都提及“要走出摄影圈子”的观念。似乎是若能够“走出摄影圈子”的话,也就成就了一种有为的出路。然而,果然会如此吗?
在此无必要把已见的那些关于“圈子”定义的观点,罗列出来计较。我总觉得那个被视为“摄影圈子”的东西,综归是一种难以令人们等闲视之的重要事物。言论者们对这个事物的爱恨情仇,皆因为它实在是非常有力有效地作用于人们的摄影观念与行为。或许,人们之所以很难把“摄影圈子”这东西说得清,乃是由于“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之故吧?而且,不论自命为“圈里”还是“圈外”者,凡言及此话题,便不由自主地跌进了“圈子”范畴的陷井。简言之,谁要是真的不把“摄影圈子”当回事儿,也就不屑于谈它了。所以在谈,所以再谈,所以热烈地谈,所以热烈地一再地谈,所以一而再、再而三地谈,所以一而再三地谈个不休,无非是因为“摄影圈子”这玩艺儿在谈论者的心中抹不去、丢不下。所以才会争论不休,而且越争论越混乱,却还是要继续不休地猛劲争论下去。可见,“走出摄影圈子”是个多么困难的事情。而似乎又走不出去还不行,实在是掉进一个怪圈式的观念陷井了。 [FS:PAGE] 其实,所谓的“摄影圈子”,乃是中国摄影界现存的最为强劲的一股主流势力。我以为,大量对“摄影圈子”事物的争议,其实犹如透射着世俗男人心底里的女人情结。
禅宗的一个公案是说,两个和尚过河,逢一个女人也要过河而不能。于是其中一个和尚二话不说就背起那女人过了河去。放下女人后,两个和尚继续行路,另一个和尚就评议说:佛经教导佛门弟子应避女色,你背女人的行为,是犯了戒条。背过女人的和尚就说:我已经把那女人放下了,可是你还把她抱在心上不放。
我看大多数对“摄影圈子”的言论,都是有这么一股难舍的心理情结在作用着。尤其其中的一些激烈言论,似乎可以归之于是对“摄影圈子”的“形恨实爱”之感情类型。
在此再引一段日本的禅话来比喻问题:二十名和尚和一个名叫慧春的尼姑,一起在某位禅师会下习禅。慧春生得非常漂亮,虽然剃了头发,穿上了朴素的法衣,仍然颇有姿色。有几名和尚暗恋着她,其中的一个还写了一封情书给她,要求来一次私下的约会。慧春没有理会。第二天,禅师上堂对众说法之后,慧春起立对那个写信给她的和尚说:如果你真的那样爱我,现在就来拥抱我嘛!
其实,对于“摄影圈子”的问题,争论归争论 ,如果在心底里放不下她,就不如正视起来的好。如果真心爱“摄影圈子”,就公开地去拥抱她好了。
而今的社会风气是愈益讲究无名无利是“万万不能的”,其实追名逐利的过程即是陷入是非的过程。对“摄影圈子”问题的争论,无非反而证明“摄影圈子”就是个货真价实的“名利圈子”和“是非圈子”。真要不把这样的“圈子”当回事儿,便只有超脱它。超脱不得,就应予正视它的实际存在和作用。
我个人的看法是,人们所谓的“摄影圈子”,已经不再是那个一元化的一成不变的旧事物了。中国“摄影圈子”本来是一个非常特殊的政治文化事物,在社会转型的历史演变过程中,它已经发生了很大的结构性变化。现在人们心目中的“摄影圈子”,是一个由多重因素架构的变化了的主流摄影行为的代表事物。强劲的市场经济因素已然切入其中,尽管意识形态的成分仍然是它的架构主体,然而随着意识形态转型的嬗变,这种意识形态已经并不仅只是政治主体的单方面因素。
就中国当前的摄影文化生态而言,急需的就是在整体摄影社会的各个层面,进行具有建设性意义的必要建构。仅以“走出摄影圈子”为发展“出路”,未必有多大创意的出息。重要的是无论身在圈里圈外,当事人如果能够自主地秉持个性化的风格,积极地建构中国摄影事物的变化实质,就是有出息有作为的行动。如果表现不出个性化的创意,则身在圈里圈外也都是一回事儿。
2003年3月10日
|
手机版|小黑屋|摄影大家 ( 粤ICP备2021111574号 )
GMT+8, 2025-5-3 12:16 , Processed in 0.073128 second(s), 3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