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摄影的分类与评价标准--兼评中国当代人体摄影的现状与走向 关键词: 人体摄影 艺术审美化 社会观念化 古典唯美 局部特写 抽象变形 观念形态 人体自拍 性的升华 概要: 人体摄影的基本特征与定位:人体摄影应该是摄影师通过对裸体人像的描绘,在对人体进行审美(或者是进行审丑)的基础上,充分揭示人的本质属性的摄影创作过程。它可以是对人体本身的直接刻画进而深入人的本质状态,也可以是利用各种环境揭示人与自然、社会的复杂关系,可以选择不同性别、各种年龄层次的模特儿(当然也包括以自身为拍摄对象),可以通过任何一种拍摄技法(包括后期的暗房或电脑加工)或写实、或抽象、或变形,将人体样式艺术审美化或社会观念化。 人体摄影的大致分类:1、古典唯美的人体摄影;2、局部特写的人体摄影;3、抽象与变形的人体摄影;4、观念形态的人体摄影;5、自我镜面的人体自拍等。 人体摄影的基本评价标准:优秀的人体摄影可以是通过精确的光影形色,以写实、变形、抽象、异化等种种手法,将人体转化成超越时空局限的视觉样式,再现人体外在形态的魅力和人物内在气质的丰富多样性,同时挖掘出人与生存空间、社会环境以及道德观念等特殊的关联,同时不回避情欲和性感等与人体密切相关的因素,尽可能将性的力量在人体中得以升华和提炼。 中国人体摄影的现状与走向:中国人体摄影正在走向成熟。但是将中国人体摄影放在国际摄影的大环境中观察,可以明显地发现它的先天性缺陷和严重的"缺氧状态"。尤其是在国内公开的出版物、影展和大赛中所看到的人体摄影,仅仅停留在沙龙式的唯美状态。中国人体摄影要想走得更远,恐怕需要付出比一般想象中的更大的努力。 在中国摄影界的分类体系中,人体摄影属于人像摄影范畴。这似乎已经是一个约定俗成的归属。比如这两年的全国性人像摄影大赛或展览,都设置了人体摄影这一项,人像摄影类的杂志也将人体摄影作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原因大概就是人体摄影和人的拍摄形态相关,又是属于艺术摄影的范畴。尽管人体摄影在中国,已经不是什么新鲜的事。但是从无序走向成熟,我们还是可以从中发现许多不甚了了的东西。尤其是人体摄影的从属以及本身的分类方式与评价标准,也许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人体摄影在中国的健康发展。 在这篇文章中,笔者试图对人体摄影的结构形态做一些深入的分析,力图找到可供资鉴的规律性的东西,从其本身的艺术特征以及分类方式上,给中国人体摄影的发展带来一些思考,同时还就中国人体摄影的现状与发展趋势,提出一些建议性的想法和观点。 一、人体摄影的基本特征与定位 首先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人体摄影具有其非常特殊的一面,它与其他的摄影题材有着很大的区别。因为人体摄影所表现的是所有拍摄题材中最具隐私特征的题材,它不仅涉及到艺术审美的趣味问题,更重要的是,它受到了诸多拍摄条件的限制,同时还和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时代的社会道德观念、民俗生存方式紧密相关。在人体摄影的过程中,我们无法像拍摄风光摄影那样只须静心地选择角度、等待光线,无法像拍摄一般的人像那样有那么多合适的被摄对象,也无法像新闻和纪实摄影那样在现实生活中凭借敏捷的抓取获得理想的画面。在人体摄影中,我们首先需要符合要求的模特儿,而这样的模特儿即便比起时装摄影模特儿的选择来说,难度更高,选择的面也更小。我们又需要合适的拍摄空间,这是一个隐秘的空间,是摄影师和模特儿单独对话的空间,是其他人不能介入的空间。同时,在拍摄过程中还必须考虑受众的接受面和接受能力,以免因道德观念和意识形态的错位造成不良的反应…… [FS:PAGE] 当然,众多的限制反而大大刺激了人体摄影的创作欲望,从而使人体摄影不仅在欧美,同时在中国,也日渐成为摄影家热衷的拍摄题材。然而,我们如果仅仅将人体摄影看作对人的身体的表面展示,仅仅是完美地表现一个脱去服饰的个体人像,恐怕是远远不够的。正如在20年前拍摄一片夕阳下的海滩,被称为风光摄影;后来在海滩上加上一个美女,就是沙龙摄影;接着凭借敏感和机遇在海滩边捕捉一个独特的生活瞬间,叫做纪实摄影;那么,如今在海滩上让一位裸体女郎迎风而立,就可以称之为人体摄影的话,势必是对人体摄影的曲解,也是不利于人体摄影健康发展的。 于是从严格的意义上说,人体摄影不仅仅是对人的身体的表面描述,也不仅仅是对人体浅层次的审美状态的表现(比如线条、光影、皮肤质感、造型姿势等等),而应该是通过人的身体形态,深刻地揭示人类心灵状态的复杂层面。至少也应该是揭示出人类所在的一个民族、一个地区独有的生命结构形态,从中传递出人类自身在数千年中的进化魅力,以及身体和整个社会环境结构、意识观念中所构成的千丝万缕的关系,甚至可以通过人体将人们一直羞于启齿的性的魅力升华。如果不能达到这样的一个层面,那么人体摄影就很可能变成简单化的符号标志,只是一个可供玩赏的裸体的人像而已。 结论:人体摄影应该是摄影师通过对裸体人像的描绘,在充分利用光影形色对人体进行审美(或者是进行审丑)的基础上,充分揭示人的本质属性的摄影创作过程。它可以是对人体本身的直接刻画进而深入人的本质状态,也可以是利用各种环境揭示人与自然、社会的复杂关系,可以选择不同性别、各种年龄层次的模特儿(当然也包括以自身为拍摄对象),可以通过任何一种拍摄技法(包括后期的暗房或电脑加工)或写实、或抽象、或变形,将人体样式艺术审美化或社会观念化。 从这样的定义出发,如果将人体摄影归入人像摄影的大范畴也是可以的。但是就人体摄影的特殊性而言,由于它和一般意义上理解的人像摄影又有很大的区别,因此将其为一种独立的分类,或许显得更为科学些。也就是将人体摄影和人像摄影作为并列的分类样式,和风光摄影、静物摄影等等处于同样的平面上,也许更有利于人体摄影的个性化发展,使其成为更具独立意义的创作空间。 二、人体摄影的大致分类方式 假如将人体摄影作为一种独立的创作样式进行分类,可以发现其中所蕴藏的丰富可能性。分类方式的提出以及细化,有利于拓宽人体摄影的创作空间,丰富人体摄影的表现力和完美程度。因为在一般读者的理解中,甚至在很大一部分的摄影师在人体摄影的过程中,都只是将人体作为一种唯美的艺术样态作为欣赏或拍摄的依据,或者只是将人体摄影分成审美的和色情的两大阵营,从而大大局限了人体摄影的表现魅力和生存空间。尤其是人体摄影的审美与色情之间的关系,又很难有一个截然明显的分界线,或者说难以形成一个达成共识的评价标准。这样就给人体摄影带来了相当的压力和制约,唯恐稍有不慎踏入"禁区"。其实如果仔细审理100多年来的人体摄影的发展历史和创作空间,可以清楚地看到人体摄影的多样化的巨大魅力。限于篇幅,这里就不再展开具体的历史发展过程,只是对人体摄影可能涉及到的方方面面,结合一些简单的样例,作一个大致的分类,从而帮助观众和拍摄者从更为广泛的意义上认识人体摄影的多样性。 [FS:PAGE] 此外,这里也仅仅局限于人体摄影在艺术领域的创作范畴,而不涉及人体摄影更为多样化的作用和表现空间。比如在100多年的历史中,人体摄影除了是摄影师艺术创作的源泉之外,它还广泛用于科学和社会学的领域,有时候甚至模糊了它和艺术创作之间的关系。比如人体摄影广泛用于医学的领域,用于人种学的领域,用于科学研究的领域,用于社会学的发展领域,以及其他诸如健美对比、犯罪侦探等等各个方面,也就不在本文的论述范围。 1、古典唯美的人体摄影 由于人体摄影从一开始就和古典绘画产生了枝枝蔓蔓的纠葛,所以古典氛围笼罩下的人体摄影成为最早的时尚。同时,在现代乃至当代的人体摄影中,古典氛围作为一种怀旧的情绪,依旧弥漫在诸多大师的镜头底下。甚至古典在某种意义上并非意味着复辟,而且可以成为一种时尚--时尚向来就是风水轮流转的,多少年以后总会来一次轮回。 从总体的技术手段上看,19世纪末期的画意派摄影家主要通过柔光等技巧,使裸体成为合适的拍摄题材。一些摄影家还采用一些如今已经失传的古典印相工艺,借助其典雅精致的画面效果,产生古典浪漫的风格特征,直逼绘画中的裸体效果。而一些经过印象派加工的裸体画面,也逐渐成为国际沙龙中画意摄影的代表作。大量的摄影家,包括韦斯顿和斯泰肯,在拥抱现代人体摄影之前,就是通过一种古典的、画意的氛围和朦胧的方式完成人体摄影的。 当摄影进入20世纪20年代以后,画意方式的人体摄影渐渐退到了后台,现代人体摄影的表现方式如潮而至,但是也并不妨碍画意方式的"死灰复燃"。这些摄影家力图回应早期画意式人体摄影的辉煌,进行了许多的努力。尽管他们的作品无法再一次成为人体摄影中的主流,但还是让我们想到的是,摄影中的古典、唯美的人体永远是一种可以复兴的主题。比如当代中国摄影家张旭龙的"汤加丽人体摄影系列",就是比较成功的拍摄实践之一。 结论:以完美的光线、影调和色彩,通过模特儿经典的完整造型,结合唯美的背景和道具,构成的具有画意色彩的人体摄影作品。 2、局部特写的人体摄影 当人体摄影从古典的意境中走出来的时候,摄影家突然发现,人体的思考不一定要借助完美的整体来表现。局部的片段特写,也可以使人体摄影走向理想的彼岸。后来,在人体实践中有着重要贡献的著名摄影家拉尔夫·吉布森就人体的感受发表过这样的看法:"我对局部的片断构成形态尤为感兴趣,从中可以找到闪光点。我对整个人体不感兴趣;我需要提炼的形态。" 作为一种审美的实践,拍摄人体的局部片段,始于20世纪。在19世纪的人体构成中,占优势的都是学院派的完整的人体实验,从而作为画家和雕塑家的素材。在19世纪,摄影家们无法想象我们在今天所认同的人体片段。首先,所有维多利亚式的人体摄影都是和高艺术的以及纯净的科学相关,人体的片段明确地被认为是"下流"的,属于一种偷窥,为批评界所否定。此外,很难想象摄影家会选择片段的视觉作为任何审美的可能,他们完全为整个人体的审美作品所吸引。 [FS:PAGE] 从20世纪20年代以后,许多摄影家开始聚焦于人体的局部片段。一些摄影家开始表现人体的局部躯干,仅仅将人体的头部或者说是目光排除在画面之外,从而保留一个完整的身躯。这样的做法正好将19世纪的审美趣味来了一个颠倒,那时候的头部是趣味的中心所在,是身体的统治部分,是心灵和精神的所在。也许正是作为一种激进的逆反心态,现代摄影家在一开始首先将头部驱赶出了构图之中。 在后来的人体局部表现中,大致可以形成三种分类。一种是写实主义的片断,身体的部分是作为非常逼真的对象出现的,强调的是对象的清晰度和写实性。第二就是形式主义的局部片段,所强调的是线条、形状、体积、抽象,使身体成为一种几何学的构成材料。第三种为变形或者是模糊的局部片段,通过局部变形产生一种错觉,使人体构成似是而非的变幻莫测的视觉诱惑。 结论:以人体的局部为拍摄重心,强调人体局部的趣味性或象征意义,以其更为细腻的描述或更为精确的提炼,构成局部特写的人体摄影作品。 3、抽象与变形的人体摄影 其实局部特写在某些情况下,也已经具备了抽象的可能。但是在这里所论述的抽象与变形,则不是局限于局部特写的概念,同时在处理手法上和形式感的表现上,显得更为多样化和具有更为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安德烈·柯蒂兹拍摄于1933年的幽默风趣的人体变形系列,就是一个整体变形的典型例子。他在一个特殊的房间里使用一面扭曲的镜子,伸展、压缩和克隆了女性的人体。他的变形决然不是怪诞的或者是残酷的,也不是嘲笑或攻击女性人体的造型,而是一种愉快的变形。 身体可以成为摄影中大量变形和重置的理想题材。关键就在于形成一种象征或符号,比如史蒂夫·佐特穆勒将具有快感的生命体和无生命体融合后,构成了新的"容器",观众在美丽的光影之间看到了不稳定的世界;雷·K. 梅泽克寻找更为抽象的思考方式,通过高反差的对比,使观众必须经过仔细审视之后,才能发现画面中的人类的形态。 还有的摄影家在探索身体本质的过程中,将人体的动感以及人体的抽象结合在一起。一些摄影家则绕过照相机和自然的材料获得更为直接的人体摄影作品。这一类作品主要强调形态上的错位与异化。这些注重表面结构的提炼过程,不仅诞生了形态上全新的审美空间,同时也将一些隐喻隐藏其中,只是在一般情况下,不太为人所读懂罢了。 结论:通过前期的特殊拍摄手段,或是后期的特技制作手法,将人体正常的形态抽象变形,以陌生化的方式构成抽象变形的人体摄影作品。 4、观念形态的人体摄影 [FS:PAGE] 观念形态的人体摄影其实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它可以将当代摄影中许多样式的人体摄影包容其中。然而从严格的意义上说,这一类表现方式,主要强调其强烈的主观意识和与主流色彩不相兼容的观念形态,人体在这里常常因为支离破碎而令人困惑。 20世纪初前卫艺术的出现,对人体摄影的观念化进程造成了很大的影响。比如超现实主义对身体的重新组合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尤其是一些身体的碎片和动物、客观的实体以及机器重新组合后,所带来的精神刺激是不言而喻的。 捷克艺术家卡雷尔·泰格在钢铁支架中捕获了非人性的人体。在波兰,卡兹梅尔兹·波萨德基使用蒙太奇和拼贴画意提醒人们对机器的过度崇拜,以强调身体本身惊人的活动方式。超现实主义的幻觉以及性意识困扰,使德国摄影家汉斯·贝尔莫给我们带来的是令人挥之不去的噩梦。通过一个个关节活动的石膏玩偶,贝尔莫在人体中注入了最为强烈的性意识的困扰和恐惧。美国艺术家安德烈·雷兹则精通于超现实主义的无意识行为法则,在作品中组合气球般膨胀的人体,通过贝壳和其他的构成样式,并且在活泼的影像上加上了刮涂的线条,使人体有了奇特的荒诞意义。日本摄影家高田深深受到超现实主义和战争期间实验摄影的影响,采用了多重曝光和其他手工处理的暗房技巧,使女性的人体成为自然风光的一部分,形成梦幻的特性。 此外,随着后现代艺术观念的介入,以否定的观念形态对人体进行新的解构,也是观念形态的人体摄影的趋向之一。尤其是随着现代社会的世俗化,人体已经成为通俗文化中的普通的主题,被彻底庸俗化了。摄影家或想通过令人震撼的方式重新使人的身体成为一种艺术(不过有点力不从心),或是反过来彻底使其世俗化,从而完成对艺术新一轮的颠覆(瓦解之后的重建又遥遥无期)。至于观念形态的人体摄影,在具体实施上,可能借助或综合运用了丰富多彩的媒体,或是将各种现代手法或技法推向极致,甚至不再追求表面形态的合理性和完美性,更注重于通过人体形成对意识形态的冲击。 结论:借助现代艺术媒体的多样化特性,在将人体摄影进行重组的过程中,突出强调摄影师非传统的思维方式,构成观念形态的人体摄影作品。 5、自我镜面的人体自拍 摄影一开始就有这样的比喻:"自然的镜子","记忆的写?quot;。尽管如今无处不在摄影图像已经使人们失去了对它的崇敬,然而一些摄影家还继续保持着一种自我迷恋的心态。于是他们就将自己的身体转向照相机,从而使人体摄影有了这样的可能:以自拍的方式揭示内心的感悟。 最早将人体的自拍引入实践的探索者是法国摄影家希伯莱特·巴亚德。他将自己半裸体的形象放在了照相机前,如同一个淹死的男人,从而发泄一位摄影发明家没有受到人们重视的悲哀。另外一位19世纪自我拍摄的先行者是杰出的摄影术的发明者雷兰德--画面中的身体隐藏在一张床单的后面,脸部被手臂所遮挡,就好像他本人无法承受照相机镜头对他的凝视。 [FS:PAGE] 接下来,对于自拍的探索越来越频繁了。一些摄影家对自己的裸体和半裸体进行了实验,并以其艺术的敏感传递出情感和身体的疑惧。女摄影家坎宁安曾经介绍了她的第一幅人体摄影作品的拍摄过程,这是她在树林中的一幅自拍像,时间是1906年,地点在华盛顿大学校园中。她在安排好一切后,启动快门的自拍机构,跑向预先设计的场地,躺在草丛中,静静地等待快门声音的响起。用她自己的话说:"就这样完成了。"然而,事实并非如此简单,在20世纪初,一个年轻的女性能够无视当时保守的伦理道德,毅然将自己的身体交付给照相机镜头,的确需要付出惊人的勇气--坎宁安所走向草丛的几米路程,却是艺术创作道路上举足轻重的几米--当所有的衣服在镜头前缓缓飘落,当青春的气息渐渐融入草地,现代摄影史上浪漫的自拍戏剧就已经有了一场非常出色的序幕! 这样的探索刺激了20世纪许多摄影家的想象力,许多实践者都从自拍中发现了人类精神的许多秘密。在将自己的身体面对镜头陈列时,所有这些摄影家都将自己开放于一种自我陶醉和虚荣心的状态中。但是通过强烈的自我审视,总会有新的领悟,或者关注个体的存在,或者形成概念化的人类,从而在全新的角度挖掘出身体的魅力。 哲人曾说:认识你自己。摄影师通过对自己身体的关注,在人类精神的终结之处,找到肉体与灵魂缓和的方式。这也就是人体摄影自拍的魅力所在,同时这样的表现方式,还将拓展和延伸,无以穷尽。 结论:通过自拍的方式,将拍摄者自己的身体或整体或局部作为主要的被摄对象,并且注重体现自我精神的探索过程,构成自拍样式的人体摄影作品。 其实人体摄影还不仅局限于以上的分类,同时上面的分类也有不少交叉重复的地方。但是从总体上说,上面的分类可以基本涵盖人体摄影的整体层面,提出供大家探讨。 三、人体摄影的基本评价标准 关于人体摄影的评价标准,恐怕是所有摄影分类中最使人感到头痛的问题。正如前面所说,人体摄影涉及的是所有摄影题材中最具隐私性的领域,因此如何建立一个较为客观的评价体系,尽管在100多年中人们有过无数的努力,但是最终还是难有定论。因为人体摄影的隐私性,决定了人体摄影本身不再局限于摄影的范畴,而是和社会风俗、伦理道德、政治观念以及其他各种各样的观念形态密切相关。国外因人体摄影所引起的种种困窘,中国人体摄影的潮起潮落,早就证明了它的复杂性。但是正因为如此,我们还是希望尽最大的可能,为人体摄影的评价标准找到相对合理的空间。否则,对于来势凶猛的人体摄影大潮,会陷入难以把控的局面。这里试图结合国外人体摄影的发展趋势和中国人体摄影的现状,就一些评价标准上的敏感问题,进行梳理。 1839年,在摄影术正式被命名之后,人的身体立即被当作拍摄的主题并历久不衰。当然,如果将当时的人体摄影和绘画以及雕刻等具有悠久历史的艺术中的裸体相比较,人体摄影的地位远非其他艺术门类的裸体作品那样被人们所确认。尽管摄影家们乐观地认为,通过艺术的理想化和美化,可以通过照相机的镜头把人体的裸露转变为一幅艺术作品,但在19世纪时,一些传统的艺术家坚持认为,由于摄影固有的写实性,不可能产生艺术的裸体摄影。就这样,为了追求摄影的艺术地位,对一些有雄心的艺术摄影者而言,人体一直是富有挑战性的摄影主题。 [FS:PAGE] 首先我们可以看到,作为一种评价体系,一些摄影家借鉴绘画等艺术手法,使人体摄影更像一幅画并带有古典主义的倾向,从而巧妙地获得社会的公认。比如摄影高艺术流派中的奥斯卡·古斯塔夫·雷兰德创作的《人生的两条道路》在1857年参加了英国的曼彻斯特艺术珍品展览,使照片第一次和油画、雕塑平起平坐,被承认为艺术作品。画面中的裸体形象只是引起了短暂的争议并很快被人们所承认。结果这幅作品被英国皇室收购,也就证明了它符合正统的维多利亚标准。又比如由法国画家维尔纳夫拍摄的一张持陶罐的妇女的碘化银照片,借助于法国画家如弗兰西斯·波维恩等的作品造型。这些简单的姿势以及戏剧化照明的形态,显现出传统油画中的肖像手法持续影响着人体摄影,同时成为摄影是否成为艺术的衡量标准。 |
手机版|小黑屋|摄影大家 ( 粤ICP备2021111574号 粤公网安备44049002001081号 )
GMT+8, 2025-8-2 12:39 , Processed in 0.018230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