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陆画是佛教、道教举行水陆道场、宗教仪式时悬挂的一种宗教画,内容多为菩萨、尊者、天后等。而水陆道场是一种佛教、道教的法会,以诵经、设斋、礼佛、拜忏为主,目的是使六道众生脱离苦海。 右玉县宝宁寺原保存有水陆画一堂,是寺中之精华,更是我国明代绘画宝库中的上品,于1953年调藏山西省博物馆。 相传康熙皇帝西巡路经右玉,正遇蒙古叛匪噶尔丹大军南扰,康熙几乎被俘,幸亏右玉民众保驾,才幸免于难。康熙回朝后,念当地民众保驾有功,特将宫中珍藏的水陆画赐与宝宁寺,一套共计136幅,名曰定边水陆神帧。此后,每年旧历4月8日悬挂于寺内,远近僧道及右玉的市、农、工、商都要前来礼拜观赏,作水陆道场。 该画幅主要是描绘佛教为超度水陆一切鬼魂,普济六道四生的一种法会——水陆斋仪。画面儒、释、道三教人物同堂,布局合理精妙,色泽鲜艳逼真,人物生动传神,是我国现存明清绘画中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对研究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艺术和社会风俗民情提供了宝贵的历史资料。 这些水陆画除记载清代两次装裱情况的3幅外,还有道释人物画108幅,各种世俗人物画12幅,反映当时社会生活的画13幅。各种世俗人物计有:帝王、妃、孝子、贤妇、烈女、九流百家等。反映生活的计有:雇典奴婢、弃离妻子、枉滥无辜、赴刑都事、幽死猩牢、反戈盗贼、军阵伤残、水漂荡灭等。这些描述现实生活内容的作品,虽旨在渲染人生痛苦、灾难和人世无常,用以劝诱人们皈依佛法,谋求解脱,却从侧面反映了当时的某些社会现实,鞭挞了封建统治者,其价值不仅远在其他道释人物画之上,而且在今天也还有一定的认识意义。这类作品虽然为数不多,却是这批画的精髓。 现山西博物院佛风遗韵展厅为配合主题展览,所展水陆画共14幅。其内容为佛、菩萨及佛的护法诸神等。均高为120厘米,宽为60厘米,均以细绢为底,用淡红色和黄色花绫装裱,大部分画面清晰,保存完好,少数因受潮或被烟熏,绢色较暗或稍有裂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