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大家.我的摄影大家

亨利·格罗津斯基——驯服光线的人

2007-2-13 09:23| 发布者:| 查看:1602| 评论:0|原作者:牛牛/文|来自:摄影世界

    尽管《生活》画报1936年已经面世,但当时所刊用的照片并不多,所涉及的题材也有限。这主要是当时的印刷技术还不能满足高层次读者的需要,用比较薄的画报纸难以将层次丰富的照片细腻地表现出来。新闻照片对纸张的要求较低,而艺术照片的要求却要高出许多。到了上个世纪的60年代,  《生活》画报的印刷质量大为改观,彩色照片的比重越来越大,因此像格罗津斯基的后来者就有了用武之地。
    来自意大利的格罗津斯基擅长在不使用任何人造光源的条件下拍摄室内照片,同时也善于在户外巧妙地运用自然光抓拍绝妙的瞬间,不过他本人也不反对使用人造光源。有些摄影师不屑于使用闪光灯,认为那是一种不得已之举。而格罗津斯基认为运用自然光和使用闪光灯并不冲突。天下任何事物都不是绝对的,手段只为目的服务。当然,就摄影的本意来讲,当然是越自然越好。因为不使用闪光灯,抓拍工作少,他照片中的“新闻成分”就会受到一些影9向,好在后来的《生活》杂志更看重照片质量和艺术内涵,至于有没有新闻性,则另当别论。
    彩色照片需要更高的印刷成本,这在上个世纪的60年代以后已咸事实,在彩色比黑白更讨人喜欢的年代,格罗津斯基的作品有很大的市场,他为《生活》打开了一扇通向未来的窗子。但是,彩色照片毕竟不是能让《生活》走出困境的灵丹妙药,在电视开始风靡的上个世纪70年代,  《生活》杂志的日子越来越不好过了。尽管没有一个人说照片不好,但大众喜新厌旧的心理是无可救药的。仅此一点,纵然<生活》画报有一百个像格罗津斯基这样的摄影大师,恐怕 也难挽颓势。不过在大浪淘沙面前.最沉的沙子会一直待在海底而不受影响,而好照片就是最沉的沙子。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收藏 分享 邀请

手机版|小黑屋|摄影大家 ( 粤ICP备2021111574号 )

GMT+8, 2025-5-3 12:17 , Processed in 0.069777 second(s), 3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