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收藏地图,因为那里面有我的经历与体验。闲瑕时随手从书架上抽出一册.标注着记号的山脉与河流.带有明确日期的市镇村庄,提醒着淡忘的记忆,印证着人生的所思所想。 地图上经常会跳出一种独特的符号,凹凸连续,绵绵不断地横亘在中国北方的山野大漠之中。这个符号形像源于城墙上的垛口,当我在小学地理课上第一次阅读中国地图时,就毫无困难地理解了它的本来意义。 中国人对于长城的极具智慧的描述.抽象中的具象。可是长城既不是自然地貌,又非城镇村落、道路交通在地图上出现,带有明确的情感因素。 情感在地图上弥漫,中国人与生俱来的一种对长城的特殊情感.从孩童时代的民间传说到民族危亡的血肉搏杀,无言的歌哭,哲理的启示.英雄的预言.长城永恒地站在中国北方疆域的版图上。 曾看过一本1936年出版的《中国分省新图》,由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翁文灏和丁文江编纂。那上面凹凸连绵的矩形符号竟然在每一种不同性质的地图上都会出现。 “政治区域图”有长城的标志,可是长城不是行政区划;“地质矿产分布图”上标有长城,可是长城原本出于军事目的,与地质矿产的分布毫无关系; “交通路线图”更少不了长城.可是长城不是道路,与交通的关系无关紧要。

在我的书架上还有近几十年出版的《中国历史地图集》《中国交通地图集》《中国旅游地图集》《中国地形地图集》,无论哪一种专业地图,长城已成为中华地标,无一例外地出现在各种不同的版本上,甚至连美国和日本出版的地图,都毕恭毕敬地把那些凹凸符号一一摆定。后来翻看了一些其他国家的地图,没有哪一种人工建筑必需要出现在地图上。 公元1136年.南宋绍兴六年,有人在一块巨大的石头上刻了当时的中国地图,名为《华夷图》。这块供印刷用的石板上,竟然也刻着长城的符号,凹凸的矩形,与今日地图相差无几。这城垛一样的图形,从华北大地一直绵延到西域的居延。循着《华夷图》的踪迹寻去,另外一部有四十多幅地图的《历代地理指掌图》上也都印着长城的图形,这部宋代官方地图把图上长城的历史锁定在一千年前。 人文与地理,长城是一个象征,古往今来,中国的版图,有长城压在上面,经历了秦风汉雨,宋雪明霜,依旧江山不改!当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有我们的血肉.又筑起新的长城。 国泰民安,文化人开始了对长城的情感宣泄。文学、美术、音乐都有了关于长城的代表性作品。一幅八达岭长城的摄影作品被制成工艺挂毯陈列在联合国总部,依山就势的长城宛若长龙,中国人的精神写照。自此以后二十余年,摄影人对于长城的表达.似乎没有超越这个范本。 在标有长城符号的地图上仔细地搜寻那些可以拍摄长城的代表性景观,摄影人在崇山峻岭,长河大漠之间艰苦跋涉。凡是山河奇异之处,长城都会留下精神的图像,山脉逶迤之处有八达岭、金山岭:海河交汇之处有老龙头。老牛湾;大漠戈壁则有嘉峪关、古阳关。再佐以夕阳残照,旭日东升,千里冰封,万里雪飘,雷鸣电闪,长虹齐天,春花秋月,苦雨寒风.豪情与感伤,没落与辉煌,都明明白白地写在那座伟大的墙上。

作为第一层面的思考,这座伟大的墙成为中国摄影人的精神写照。一座孤立的墙只具备功能上的意义,但是当它与山川、河流、土地、荒漠紧紧连接在一起时,就有了一种象征的意义。我曾翻阅了几十册中国境内出版的长城题材的画册。也搜索了历次重大摄影展览摄影比赛中有关长城的作品,这座伟大的墙在中国摄影家的镜头里有了一种完美到苛刻的表现。经上世纪70年代末开始,三十年间三代摄影家以一种真挚的情感、巨大的勇气跋涉在山水之间,以自然气象的变化作为调色板,描绘出精彩绝伦的长城风貌,这些漂亮的照片在让我们头晕目眩之后,却另有一种怅然若失的感觉,人到哪里去了? [FS:PAGE] 我自己也无法摆脱这些美丽的诱惑,如那雨后高悬的彩虹,明明知道它只是阳光的折射,但无法忍受太阳周而复始的平淡而甘愿屈从于彩虹那艳丽的魔力。于是,我混迹于三十年间那些拍摄长城的大家之中,重复着几乎众所一致的概念,把长城的图像拍成了地形地貌的摹本和物候气象的解说。 在苦恼中重复着美丽一一中国摄影人在拍摄长城时一个无法解脱的怪圈。 三年前去塞上名城张家口,看到古城大境门的门额上赫然题着四个字“太好河山”,如此明确的提示,城上河山,我幡然顿悟.多年的疑惑得到解答。长城已成为中国人的精神情结,作为一个感情符号与山河大地互相依存,而长城的本质和人文意义却像我们每天见到的太阳一样而被淡漠,被淡漠的恰恰是最重要的!但是精神情结却像一枚巨大的钢钉穿透岩石,牢固地站立在峰峦之上,于是,不管需要与否,那些独特性的凹凸符号在各种版本的地图上延,摄影人沿着这些符号的踪迹,拍摄出不同版本的山河态和气象图。

作为一种精神升华和情感寄托的长城情结.我无法做出准确的评述,但是面对一座被神化的伟大的墙.情结的困扰确实妨碍了我们对长城本质的认识。 重新认识长城必须变换角度。站在大地上仰望天空只能看到绚丽而虚幻的彩虹,站在太阳的角度俯视大地看到的是真实的生活。 “万里长城万里长,长城里外是家 乡。” 长城是人类社会生活的一种界定,农耕和游牧两种生产方式在长城内外交汇融合,无论是兵戈相见还是边市贸易,两种人类文明都在长城上面留下鲜明的印记。 在长城内外生活的人们,不可能像居住在象牙之塔里的文人那样只对长城做些紫塞边墙,冷月荒垣的感情宣泄,实际生活的状态由于长城的修建而重新界定了位置,草原牧场和城镇铺堡之间发生了微妙而复杂的人际关系,于是,人成为主体。 一百年前,一个名叫威廉·埃德加·盖洛的美国人带领一支考察队沿着长城从山海关走到西藏,在原以为长城终点的嘉峪关以西的纵深地区,仍然有连绵不断的城墙。盖洛详实地记述了他的发现,并在长城沿线上拍摄了五百多张照片,这些照片的内容包括关城、烽火台。屯兵的军营、庙宇、农舍、村镇、城市。学校、衙门、总督、巡抚、士绅、农人、牧民甚至小贩工匠.乞丐妓女.江湖郎中,朝圣香客,长城内外社会生活的实况记录。百年之后再看这些照片,许多场景已不复存在,长城却在一段活的历史中确定了它的人文价值。

沿着盖洛的视角拍摄今日的长城,穿城而过的高速公路、城砖盖成的猪圈、希望小学.超级市场、旅游团疲惫 的游客、已经不再种地的农民、穿吊带裙的年轻女孩、山脚下小煤窑的矿工,在现在的瞬间里挖掘一脉相承的深层历史,衔接未来转折点上的中国社会状况,长城在人的呼吸中延续着古老的生命。 长城的视觉表现从地理空间转移到人文空间,并不是互相隔裂的关系。中国传统地理学专注于自然环境的研究,中国近三十年的长城摄影家们久已浸淫其中,却并没有清醒的认识,像中国历代各种版本的地图一样,长城符号的标注处于一种根深蒂固的潜意识。当代地理学加上了“人地关系”,在空间里强调了动态的变化,从人文地理的概念上拍摄长城,应是长城图像第二层面上的思考。 美国人盖洛不具备中国人“长城情结”的感情因素,他仅用了“人文地理学”的方法来考察和拍摄长城。当中国的摄影从单纯的“大好河山”感情因素中解脱出来之后,事情就好办了,照着盖洛的略数走.尽管是一百年前的方法,仍然不会落后,因为今天的影像表现能力不可同日而语,让人担心的只是能否具有雄健的体魄和执着的敬业精神。虽然盖洛仅用了“人文地理学”的方法,但我们现在缺乏的就是这个“仅用”。 [FS:PAGE] 不必再用狭隘的民族主义情绪来比较哪种方法哪种图像更好,长城是世界文化遗产.世上的人都有解释的权力。

盖洛在1909年写成《中国长城》一书,以五百多张照片和实地考察文字使得这本书极具权威性。被世界各大图书馆收藏。而我们出版的那些;壮美的画册还仅仅停留在旅游指南的尴尬位置。 需要一种不带偏见的反思,认真地读一下盖洛的那本《中国长城》中国古代有两位姓李的人,一个叫李白。一个叫李冰。李白是诗人,写过“黄河之水天上来”的千古名句;李冰是工匠,修造了都江堰.至今还造福人民,关于水,李冰只留下了“深淘滩,浅做堰”六个字。 两个人。两句话,两种方法,两种结果。 浪漫的李白,实在的李冰,缺少谁都是遗憾。 在长城面前,我们已经浪漫了,余下的日子,该做一点实在的事情。 山高水远,概念的基石,理性的分析,文化的认定,一幅图片,可以追寻山高水远,一块砖石,可以成就万里长城。 长城,伟大的墙壁。

主持人的话 文/梅生 众志成城 长城是一部无字的史书,阅读时的位置决定了结论的判断。 站在南方农耕人的角度看长城,长城是边塞,是阻挡戎狄南侵扰乱农业文明的屏障。 此方草原帝国的游牧人则渴望越过长城,寻求财富与社会文明的广大疆域。 整个人类文明在生产形式上经历了游牧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的进程。历史上长城是游牧与农耕的临界点,当代社会由于多种生产形式与长城的交叠,如高速公路给长城地域带来的商业活动,使得长城出现了多元的经济形态和文化形态。 当代摄影人对长城的描述已经经历了游牧和农耕的两个阶段,无论从南向北看还是从北向南看,已经有经典图像问世,但都具有相对的狭隘,真实的片面,是摄影人重新选择角度,重新定位的时候了。 长城两千多年的历史起了一个“中心”、“临界”的作用,两边的农耕与游牧从各自不同的概念发展着,如中国摄影人以地理概念和美国人盖洛以人文概念解读长城,最终得出不同的结论和不同的拍摄结果。长城的历史意义在中国封建时代最后一个王朝发生根本变化,康熙大帝以他游牧民族入主中原融汇两大文明的亲身实践对长城提出新的概念“在德不在险”与“众志成城”,自此,长城的政治定义和军事定义完全否定,康熙自此不修长城,而着手建立道义长城。 当代摄影人的长城图像已完成了两个概念,需要建立摄影上的道义长城了,问题已提出,不知谁是康熙大帝。 长城在空间上时间上的巨大容量使摄影人无法以个人的力量对长城的整体诠释,中国摄影几代人的努力终于有所成就。本期专稿邀请了其中的一些代表性人物对长城作了概括描述,作品由各人自己决定,兼顾了时间上和空间上的不同的选择。 这样的编辑方法更具有象征性的意义,世界遗产的专题拍摄是一个巨大的系统工程,任何个人行为都极其有限,面对新的难题,需要更多的智者共同承担责任。 众志成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