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大家.我的摄影大家

这一步的意义----看20届国展的征稿分类

2007-10-22 09:08| 发布者: | 查看: 1381| 评论: 0

     第20届全国摄影艺术展览(国展)的评选终于结束了。
     客观的说,这是一次成功的评选。之所以成功,是因为它终于迈出了艰难而关键的一步,显示了和以往历届国展有些不一样的特征。
     在近50年漫长的时间中,"国展"历尽沧桑。在它初创时期和改革开放启动的年月,都曾有过灿烂辉煌的业绩,为其时代的发展做出过卓越的贡献。后来,虽然各种历史的、政治的、社会的因素,困扰和纠缠着它,但它还是步履蹒跚地跨越了世纪。它是我们生活时代的晴雨表和风信标,是几代摄影人为之瞩目的神圣光荣榜。于是,它又成了一种传统和定义,成了引领旗帜前进的旗杆,指引和规定着前进的方向。旗帜是随风飘动的,但旗杆却是有既定方向的。风可以四面八方吹来,但只要旗杆前进,最终旗帜会迎风飘扬。因此,"国展"的导向性就非同一般了。
     "国展"的全称是"全国摄影艺术展览"。其中的"摄影艺术"词组才是这个展览的性质所在。而在"摄影艺术"这一词组中,"摄影"只是"艺术"的修饰词和形容词,"艺术"才是关键词。在往昔的岁月中,"艺术"往往是一种高尚的权利和地位,摄影必须用它来装点和打扮,来提高自己的品位,以至于将自己委屈地放在修饰词的位置上。另外,摄影在相当长的时间内,确实也是一种权利的象征,因为有条件摄影的人群太少了,胸挂照相机本身就是高贵和与众不同的符号标志。因此,摄影是艺术的理念就成了人们约定俗成的共识。于是,摄影人自诩为艺术家,社会也视其为艺术家。要艺术,就必须有艺术性。但什么是摄影的艺术性?它的艺术特征是什么?它是否还有更深层、更本质的特征?人们却懒得去认真地思考,只是方便地搬来了绘画的理论来拼凑摄影的艺术性征,和滥用诗学中的一些词汇来提升摄影作品虚假的形而上品格。摄影真正的本体特征就这样被误读地建构了。其实经历了一个半世纪历史的摄影,被当作纯艺术看待的时间很短。在上个世纪的初叶,摄影就显露和开始了它更宽广和更强大的社会功能。它是人类为自己进步所发明的利器,是促进社会和科学发展的媒介。它纪录图象的伟大功能,改写了人类视觉的历史,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步伐。作为一种记忆和暴露的媒介,它广泛地参与了人类丰富多彩的生活,渗透到科学、艺术、政治、经济、历史文化研究等各个领域。在此情况下,如果我们还只将摄影孤立地作为一种视觉艺术媒介看待,显然显得过于狭隘,和缺乏一种历史的态度。实际上摄影的其它功能,也早就渗透、或可以说侵入到我们一直视其为神圣的"摄影艺术"殿堂,并在其中引起过无数次争论的波澜。像纪实与艺术之争、新闻与艺术之争等等。但争论似乎一直没有明确的结果,其间原因众多,不过落实在话语上,就是大家好象对"艺术"两字无法释怀。捍卫"艺术"的名义,就像捍卫自己的生命一样。但生活之树常青,摄影之树常青。随着时代生活的日新月异和摄影行为的泛化,"摄影艺术"这一狭隘的称谓,就日显苍白和无力。"艺术"一词就像一道欲掩还开的混沌之门,将"艺术"的摄影和实际的生活割裂开来。近年来的国展,就是因这道无形的大门显得含混不清和语焉不详。在热烈地热爱摄影的人们中,无疑认为国展是对中国摄影事业全面的现实巡礼和检阅,应该反映当代生活中摄影角色的方方面面的成就,但因"艺术"一词所累,国展虽然还依旧有惯例保有工业、农业题材等内容,但艺术沙龙化模式的倾向,在飞跃发展的现实生活前就显得有些矫揉造作,缺乏时代感。这种结果显然与现实生活中的摄影状态无法对称,最终造成相当数量上的优秀摄影家与国展渐行渐远的疏离。国展的权威性,也因此受到现实最无情的挑战。另一方面,由于前述的国展倾向,也在很大程度上误导了一批摄影爱好者,使他们认为美丽的花朵和灿烂的晚霞是摘取国展桂冠的不二法门。无形中使他们的摄影之路,走上偏狭,疏离了伟大而且壮阔的生活,忘却了摄影在我们生活中更伟大的作用和肩负的责任。 [FS:PAGE]
     终于,第20届国展作出了改革的姿态。国展的主办者,中国摄影家协会在国展的征稿简章中,对征稿进行了与其说是限制不如说是启示,与其说是规定不如说是引导的分类。实际上,历史上的国展一直在为更科学的分类进行不断的努力和尝试,因为科学的分类体现着公正的评判和导向的时代性。但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每次的努力似乎都差强人意,大多都是在 "艺术"题材的范围内重复,缺少在更宏观的视野上突破,显得简单和含混。针对过去概念含混的简单分类,这次国展将整个摄影从本体、功能、手段和题材几个层面分成三个大类和二十三个分项。所分类别和项目,几乎涵盖了镜头可能瞄向的生活的方方面面和自然界的各个角落。它既兼顾了传统的艺术诉求,更开拓了摄影实际上已经开拓了的视野。既然已经开拓,为何又称开拓?这个开拓,实际上是国展的一个姿态,一个对既成现实的接纳,象征着国展的大门终于向波澜壮阔的生活和多功能的摄影开启。这是艰难与关键的一步。20届国展冲破了以往自我限制的、"艺术"的藩篱,将自身的定位放置到宏大的生活背景当中。它的意义深远,用心也颇为良苦。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对过去单纯惟美倾向的终结,是对滞后于时代的僵化观念的清理。它将倡导广大的摄影家和摄影爱好者,将镜头瞄向更广阔的视野,让摄影真正与时俱进,成为反映生活和参与社会历史进程的伟大力量。 分类后的征稿,立即显示了分类的作用。部分原来游离的优秀摄影家开始向国展送稿,一批相当有质量的,关注现实生活的纪实类作品在来稿中出现。这些作品无论从拍摄视角到拍摄技巧和制作,都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准,展现了当代中国纪实摄影的水平。一些动植物的摄影作品,也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单纯惟美化的倾向,开始注意在其生物学等其它层面上的表现。不过,多数的参展者似乎对分类还显得并不适应或不熟悉,还在按过去对国展的理解惯性投送稿件,造成某类题材的拥挤和竞争激烈,像风光类和人体题材。看来,分类的良性导向还有待广大摄影人的深入理解和共同努力。不管怎么说,20届国展迈出了令人欣慰,充满希望的一步。这一步的深远意义,将会在未来的发展中越来越显示出来,引导中国的摄影事业走上一个更高的平台。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收藏 分享 邀请

手机版|小黑屋|摄影大家 ( 粤ICP备2021111574号 )

GMT+8, 2025-5-3 11:05 , Processed in 0.111177 second(s), 3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