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摄影是否是艺术的争论早就已经烟消云散,但摄影的艺术品格问题却还是像一屡游荡在头顶上的乌云飘忽不定,而且随着机械时代和信息时代的双重挤压,又时不时让人感到疑惑。机械和数字制造的缤纷色彩和越来越清晰的影像,使摄影者除了在镜头后面选择拍什么,然后按下快门,就可以基本完成摄影创作的行为了。如此简单的艺术创作行为,已经使这种艺术样式彻底地从传统的艺术制作规程中疏离出来。在摄影术出现以前,几乎所有的艺术创作均离不开手工艺的制作过程。艺术在相当长时期的人类历史上和手工艺是一个等同的概念。在中世纪以前,并没有现在概念的艺术家,无数精美的艺术品(绘画、雕塑等)都是由无数不知名的手工艺匠人创造的。艺术品在那时只代表了人类在技艺和精神活动方面的集体进步过程,还未获得独立的精神产品的意义。从文艺复兴初期的意大利画家乔托以后,艺术作品才开始出现创作者的签名(见贡布里希《艺术与科学》)。于是,艺术作为人类个性化精神活动的意义才正式确立。摄影诞生的时候,人类艺术活动正处于转型时期。工业革命的兴起,使传统艺术的生产创作受到工业时代机器的威胁。艺术的生产从手工开始转向机械的规模制造。原有因受手工艺劳动效率低下所限,艺术品稀缺并为少数富人所占有的艺术品审美活动的链条,也被机械的齿轮所碾碎。各种造型优美的曲线、复杂变幻的色彩,原来只是富有阶级享受的权利。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原来稀有、奢侈的艺术产品开始走向廉价,进入社会的各个阶级层次,成为文明普及进步的一般消费物。 摄影的出现,不但使人们观赏艺术的权利泛化,而且使艺术创作的专有权普及化。机械和化学替代了大部分的摄影艺术品生产的劳动过程,因此也在一定程度上抹杀了这一全过程生产中各阶段必然会出现的生产者各异的个性化特征。于是,摄影的艺术品格从一开始就受到传统艺术家的普遍质疑。如果我们在这里引用E·H·贡布里希(E·H·Gombrich 1909-)在他著名的美学著作《秩序感:装饰艺术的心理学研究》中对艺术品价值判断的一段论述的话,摄影的艺术品格似难逃被贬低的命运。他说,"我们对任何一种美的东西的赞赏总离不开对它物质上的估价。它的独特性或稀有程度,它的贵重程度以及制作时所耗费的技能和劳动,这些都在我们考虑的范围之内。"贡布里希提出的价值标准,至今或未来可能仍然是我们判断艺术品价值的依据,尤其是他在其中提到的技能和劳动的耗费程度,应是任何艺术品都无法逃避的检验标准。就象我们面对一张印刷艳丽的糖纸和另一张手工绘制的设计样稿一样,轻易就可得出价值高下的判断一样。 现代摄影的材料无疑是廉价和普遍的,而且摄影的基本工艺制作过程是简易快速的。在技能和劳动的耗费上,现在一般的摄影制作根本不能和其它传统艺术样式的制作同日而语。因为除了我们须将胶卷装进相机,寻找视觉瞬间,按下快门,取出胶卷,其它就是洗印商的事了。当然可能会有寻找瞬间的体力付出,但因其它艺术也具有相同的付出,所以不具比较的意义。也因此,现代的一般摄影行为,已经成为普罗大众的准艺术活动。 不过,摄影也具有和其它传统样式一样的,充满全过程的技能劳动的创作方式,那就是现在大部分摄影家久违了的黑白摄影。 早期的摄影家受当时社会工业科技水平所限,是像任何一个手工艺匠人和手工劳动的艺术家一样控制自己的全程创作的。初期的摄影家连材料都须由自己制作,像现场制作感光的湿片,然后曝光、显定影。直到19世纪末,美国依斯曼柯达公司用硝化纤维材料进行工业机械化的规模生产,才结束了摄影家自己制作感光片的历史。但影像的放大、晒印以及显定影仍需摄影家自己完成,而且这种状况持续到20世纪的70年代美国出现机械化的洗印技术,才得以社会性的结束。虽然拍摄、洗印的社会商业性分工在更早的时候就出现,但那也仍是在手工劳动的范畴之内。 黑白摄影的制作特点,给艺术家留下了巨大的个性禀赋发挥空间。许多摄影家探究黑白感光材料的曝光特性,解析化学显影反应的各种效果,并辅之手工遮挡、手工漂白减薄的技艺,就像一个传统的雕塑家一样在手、脑和材料之间建立一种有机的生命关联。这种关联正是人类原初的自由艺术精神的投射,是保持我们人类不懈的创造活力必要的技能持续。也因此,这种创作(制作)过程,使黑白摄影作品具有更多的不可替代的原创性。美国20世纪的摄影巨匠安塞尔·亚当斯(Ansel Adams)和威斯顿(Weston)等都是这方面杰出的代表。亚当斯对黑白摄影发明?quot;区域曝光法",直到今天仍是许多崇尚古典原创艺术精神的摄影家们所津津乐道的艺术圭臬。这些摄影家一直以严谨、富含科学精神的态度坚持自己的黑白摄影创作,维系着原创摄影风格的时间延续。 最近看到亚当斯的弟子约翰·塞克斯顿(John Sexton)在2000年出版的《力量的所在-技术的美学》(PLACE OF POWER-The Aestbetics of Technology)一书,令人重温了黑白摄影的艺术魅力。塞斯顿用师传的技艺和几年的时间,从拍摄位于科罗拉多州的一个叫阿纳萨兹(Anasazi)的900年前的印地安普埃布罗(Pueblo)文化遗址开始,顺着人类技术发展成就的轨迹,又连续拍摄了位于内华达州的胡佛大水坝,和威斯康星州的火力发电厂以及正在维护修理的亚特兰蒂斯航天飞机。无论是对人类早期技术萌芽的建筑遗迹,还是代表现代人类技术力量高峰的现代工业成就,塞斯顿都是用摈弃一切色彩的黑白摄影拍摄。单纯、安静的黑、白、灰色,使塞斯顿的摄影叙事凝重、洗练,富有高贵的理性力量;丰富和含蓄的影调,充满了超越时空的穿透力,塞斯顿镜头中的这些人造物体,闪烁跃动着人类智慧的光芒和毅力信心的张力。塞斯顿在经营处理这些作品时,用最彻底的手工技术态度,对每一张照片都做了精细的分区控制,以至于照片上的每一处影调,都是经过严格的试验与计算方才确定下来,以求获得最佳的摄影表现。象遗址洞穴的屋顶,从拍摄时选择合适的室外光线时机,到曝光值的计算、底片的冲洗、放大时各光位的人工补偿,都做到一丝不苟,精益求精。塞斯顿在事后谈到这些照片的制作时说,他充分享受了技术的乐趣和控制的魅力。 塞斯顿对这一题材的构思创作,也具有行为艺术的特征意味。他将古代人类的技术活动和现代人类的技术成就进行了摄影的连接,显得意味深长。人类历史时代的分期称谓,都是以其当时的核心技术成就命名的,像石器时代、青铜时代、蒸汽机时代和我们现在所处的信息数字时代。塞斯顿以带有手工色彩的技术态度,来处理和表现这跨越悠远时空的人类技术之旅的摄影,所要诉说和赞美的就是人类劳动的精髓产物-技术,以及技术之上的关于创造力的美学精神。 |
手机版|小黑屋|摄影大家 ( 粤ICP备2021111574号 )
GMT+8, 2025-5-4 01:22 , Processed in 0.068801 second(s), 3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