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大家.我的摄影大家

关于平遥摄影节——给马康兄的回帖

2007-10-23 11:11| 发布者: | 查看: 1143| 评论: 0|原作者: 藏策

 我去过平遥,但从没在摄影节的时候去过平遥,所以对平遥摄影节谈不上观感。今年本来也曾经动心,想去看看,后来又因有事而作罢。前些时看到一篇报道,转自《新京报》的,那个记者对平遥的印象很负面,但我也只是看看而已,没太往心里去。现在看了马兄的帖子,随便说几句。
关于平遥摄影节——给马康兄的回帖 
  
    我去过平遥,但从没在摄影节的时候去过平遥,所以对平遥摄影节谈不上观感。今年本来也曾经动心,想去看看,后来又因有事而作罢。前些时看到一篇报道,转自《新京报》的,那个记者对平遥的印象很负面,但我也只是看看而已,没太往心里去。现在看了马兄的帖子,随便说几句。 
先转上《新京报》的文章:
         922,是平遥摄影节接近尾声的一天,我到了平遥。遗憾的是,摄影展太“乱”了,商业气氛太“浓”了,平遥古城太“新”了。
  看平遥摄影节的展览,就像看今天很多城市的建筑一样,互相不搭界。反正是图片就挂在墙上,不管欣赏者和参观者的感受,摄影展更像个摄影杂货铺,低档而凌乱。走马摄影节的感受是一个“乱”字,乱七八糟的“乱”。
  摄影可不可以商业?当然可以。但是,因为商业而强奸摄影,是一件非常可悲的事情。这次摄影展有很多作品不值得一看,是因为它太商业,直接是景点的宣传图片。
  据介绍,本届摄影展有来自47个国家和地区的摄影师参展,总人数达到1130人,照片在10000幅左右。
  大展,只考虑数量,不考虑质量,所谓“大”,是范围和规模大,而绝对不是作品分量足。
  平遥摄影节如果不自己警惕这样的苗头,而是任其发展下去,将和某些艺术节或展览一样变成自己人自娱自乐,与艺术创作没什么关系。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我想与当地官员对摄影节的期待有直接的关系。当地官员特别在乎“平遥国际摄影大展所承载的意义,早已超出了摄影本身”。平遥县领导说:“大力发展文化产业,通过文化搭台,让经贸唱戏。今年大展期间举行的招商引资会成果显著,最新签订的13个项目,引资达到了7.3亿元。”他们更在乎的是摄影节使得平遥成了“国际上的王牌旅游产品”。
  为了摄影,还是为了旅游?正如同丽江的所谓“纳西古乐”是为了赚钱而不是为了音乐一样,平遥摄影节的主要目的直奔赚钱而去,而不是为了摄影艺术。
  但是,当地为了摄影节,从2006年起,将平遥的9条主街道、52条中小街道、42条小街小巷全部动工进行了重新整修、管线铺设。还新建了南门外广场和环城绿化带。古城是文物,是世界遗产,想修就修,想建就建,想涂画就涂画,唉,平遥太新了。街道全部重新铺设了一遍,临街的建筑,重新油画过后,真的是在毁平遥啊!
  但愿平遥还是平遥,摄影还是摄影。古城不再改造,作品精致而动人。为的是保护古城,也保护我们可能有的审美的愉悦。  

                                                  引自《新京报·平遥摄影节》

     平遥摄影节到底如何,我不知道,只是道听途说。但我可以想象,因为平遥摄影节如果真的“国际”了,真的“摄影”了,那倒真的是个稀罕事了!在中国生活了这么多年,早已经见怪不怪,见不怪反而奇怪了。不过还是很佩服马康以及那位《新京报》记者的怀疑的眼光,社会正因有了这样的眼光,才会进步。
    不过呢,平心而论,这些年来中国摄影确实是在“骂声”中进步的。比如那个刘树勇,当年他弄了个《权力……》,被摄影圈的口水差点淹死。我当年就是因替他鸣不平,才杀进摄影界来的。而现在再看摄影界对他的接受程度,真有天壤之别。由此可见摄影界的观念,还是进步很大的。当然,今天摄影界里又有些“观念”泛滥了,另当别论。
    现实永远都不会是纯净的,俗与雅,商业与艺术,可能永远都无法泾渭分明。这本就是一个多音共鸣的世界,就让它多元共存着吧。只要时代是在朝着进步的方向发展,话语处在不断的更新之中,也就够了,如此而已,岂有他哉!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收藏 分享 邀请

手机版|小黑屋|摄影大家 ( 粤ICP备2021111574号 )

GMT+8, 2025-5-4 00:58 , Processed in 0.069737 second(s), 3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