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日下午,华声在线/大旗网精英博客运营中心举办了“网络传播与摄影批评"研讨会。人民日报高级记者蒋铎、财讯传媒(seec)集团副总裁杨浪、新华社图片编辑曾璜、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摄影教研室主任盛希贵教授、新京报视觉中心主任何龙盛、中国专业报新闻摄影学会会长安佑忠、中国摄影家协会函授学院副院长许喜占、中国民航杂志总编辑李石文、民族画报第二编辑部主任巴义尔、人文中国•山水摄影网负责人卓军、法制晚报记者黑克、中国摄影报记者刘彬、原人民摄影报记者吴平、中国记者杂志编辑张垒、新华社编辑、记者吕利民、徐洪枝,以及华声在线总编辑荣松、华声在线/大旗网精英博客运营中心总监陶源明等近20余人参加了会议。会议期间,还特邀了北京以外的博客通过QQ在线讨论和交流。注册者为柳春畔、齐洁爽(深圳)、唐大柏(湖南)、朱维芳(河南)刘胜三、王斌(山东)、萧沉(天津)。
… … 曾璜:抱歉来晚了,如有什么接不上茬的请大家原谅。我在摄影圈是一个比较直言,敢说话,不太忌讳的人。我对今天大家在这里谈,有些把握不住,我觉得杨浪的发言谈网络与摄影批评的论点比较好。大旗网/华声在线精英博客做为中国摄影圈比较好的网络平台,谈“摄影批评和网络传播”,可以谈的比较大一点,比较深一点,比较有意义一点。。。不应该局限到了影友评照片打假这个层面。。。 …….
曾璜:我个人认为大旗的氛围发生了变化了,从去年黄山会议,大旗就变成贴图博客。当然,如果成为贴图博客,就可以成就为另外一种商业模式,因为图像资源也是相当珍贵的,可以销售。不过这里的评论的氛围也变成好啊好的,很多都没法回... 我希望大旗不要设置检查,除荣松上面提到的三项内容(政治,毁谤和色情)以外的言论,都应该允许发表,不过我做的一点解释,匿名的东西我是不理的...
我建议在中国不要用摄影批评,用摄影评论这个词比较中性,在英文中批评(CRITIQUE)这个字没有贬义,在中文就不一样了...
即然有大旗网这么好一个评论平台,这么好的基础,完全可以设一个有关的栏目或频道,打假。这可能会是一个浏览率很高的地方,如果中国所有的编辑记者上班的第一件事就是到这里看看。。。当然你们要有承受能力,在心理上,在法律上,还有可能输官司。
另外像箫沉、刘树勇等人很快在摄影评论方面成名,这也说明中国摄影评论界簿弱。。。
我想提的是评论的科学化。1993年曾写过一篇文章提到了社会科学研究的科学化和量化问题。应该说我在这点做的也不够,因为中国摄影理论的构建还没有达到这个要求,也就不需要自己难为自己了,还是用传统的简单方法。。。这是我的实际想法。。。
谈到研究的科学化,举一个比较容易理解的例子 – 学科比较法。1993年我刚从国外学习回来,是新闻摄影领域的初来乍到者,就被一些人推到全国新闻摄影理论年会当评委。当时我力推有一篇文章,是新闻摄影理论构建的,很有启发。我后来问作者连相如,你怎么写这么好的文章,他是学医的出身,后来改当了摄影记者,他将比较完善的医学的学科门类来比较新闻摄影,提出了很多很好的设想,为新闻摄影建立了一个很好的框架。。。
如果我们把摄影做为一个传播媒介的话,实际上往前推,有新闻学、宣传学、传播学、社会学,心理学。。。可以从这些学科的框架参照来比较评论摄影,这样就会产生非常多的新话题。。。
还有研究结果量化也是中国摄影理论研究和评论可以发展的方向。
... ...
曾璜:刚才有人提到摄影评论的评价,提出摄影批评要建立标准非常好。不过标准有什么?何龙盛刚才提到的“理性”是一个标准,还可以提科学与否,量化与否,还有能??? |
手机版|小黑屋|摄影大家 ( 粤ICP备2021111574号 )
GMT+8, 2025-5-6 23:36 , Processed in 0.071093 second(s), 3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