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大家.我的摄影大家

浅议起步的中国影像拍卖市场

2007-10-24 09:43| 发布者: | 查看: 1583| 评论: 0|原作者: 曾 璜

    对中国影像收藏来说, 2006年是一个不平凡的一年。。。
    2月14日,美国著名摄影家爱德华·斯泰肯的作品《池塘月色》以$292.8万美元在苏士比拍卖会上成交,创造了摄影作品拍卖的新记录。
    9月31日,苏富比秋拍会上,北京摄影家王庆松的摄影作品《跟我学》以31.84万美元成交。
    11月23日,北京华辰拍卖公司组织了中国第一场影像拍卖专场,132幅中国摄影作品上拍,成交量是63%,成交额约250万。在2006年,中国影像界突然间与高端收藏市场发生关联,与资本市场距离得如此之近。
 
一、为什么是影像
 
    手机拍照、数码影像、宽带互联网的出现,社会进入了“写图时代”,并改变了许多我们所熟悉的游戏规则,比如最大的照相机生产厂家不是索尼、柯达、尼康、佳能这些熟悉的厂家,是Nokia!
 
    影像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不为收藏界所接纳,那写图时代对影像收藏意味什么?所有小学生都要练写毛笔字,而临摹的字帖都是柳公元,颜真卿。。。,虽然柳体,颜体的字帖无数,并还在不断的复制,但拥有柳公元,颜真卿的真迹等同与拥有无价之宝。目前已经和正在进入收藏市场的的影像,许多就出自中国影像界里等同于书画界的王羲之、颜真卿、齐白石、张大千这样大家之手的真迹。解海龙的《大眼睛》是一张“通过改变中国贫困地区几代人的生活而促进了拥有世界人口五分之一的国家公平与发展”的影像,必定为藏家感兴趣的影像,必定会得到国际上越来越多的收藏中国影像的机构,摄影博物馆,美术馆和收藏家关注和收藏,它在短短的二、三年的时间里从几千元升到几十万元就不难理解了。
 
    目前,我们还没有一本比较完善的中国摄影史,国外众多的世界摄影史中也少有中国摄影的章节和脉络,当中国还没有完善的摄影作品一级市场,中国的摄影评论还处在对人对物介绍的阶段,藏家拿不准那位摄影家值得收藏,他们的哪张代表作值得收藏,这提供了一个收藏中国影像作品的好机会。不仅是拍卖公司,还有外资的风险基金资金都看到了这个潜在的市场,愿意投入来培育和推动这个市场。
 
    中国有收藏文化,很多家庭都会有几件象样的藏品。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使中国人有了参与收藏的经济基础。国内逐渐升温的收藏热造成中国传统书画和当代艺术的价格偏高,藏家正在寻找新的投资点,这些都为影像的收藏提供了一个大环境,也为影像拍卖提供了可能。
 
   国际影像收藏越来越被认可,影像收藏市场越来越规范,游戏规则越来越完善。为正在起步的中国影像收藏市场提供了操作的模式。同时,中国影像开始成为全球许多博物馆美术馆和大收藏家关注和收藏的对象。特别在过去三、四年中,一批国外的收藏家收藏了大量国内的影像作品,这促使我们关注中国影像的收藏价值。最应该收藏中国影像的国内的美术馆和摄影博物馆都还没有腾出手缓过味,也为藏家提供了一个绝好的投资机会。就像中国当代艺术,早期的作品几乎都花落国外藏家,现在国内的机构和藏家如有需求,只能从国外高价回购。
 
二、影像的内容还是艺术家的代表作
 
   影像的收藏,有两个层面,一是收藏影像的内容,二是收藏摄影家的代表作,这两种收藏的价格大约相差几十倍。以记录类影像为例,国家的档案馆、资料馆和美术馆在过去的几十年已经花费了大量的资金,从内容的角度收藏了上千万幅的影像,收藏价格大约为几十元到数百元不等。随着影像获取方式的简化,更多影像被挖掘和发现,影像内容的价格应该不会有太大的升值空间。而摄影家的代表作作为紧俏资源,其价格已经达到大几千元,甚至数万元,而且还会有很大的升值空间,也可能很快地升值。如翁乃强的《回放》在推向市场的三个月里,就从24,000升值到120,000,并在2006年的秋拍中拍出了205,000元的价位。因此,收藏首先应该关注的是重要摄影家的重要代表作,也就是中国艺术史和摄影史上那些绕不过的艺术家的绕不过影像。
[FS:PAGE]
 
三、拍卖市场与影像收藏
 
    拍卖市场是艺术品的二级市场,也称为终极市场,也是艺术品可能获得最大增值的市场。影像拍卖市场的出现意味的中国影像产业链的高端已经发生了变化,为影像作品提供一个高端的交易平台,建立了影像文化和市场的塔尖部分。以2006年11月中国第一场影像专场拍卖摄影师任曙林上拍照片为例,起价是2千,拍到3万,升值15倍。
 
   收藏应该是重要艺术家重要的影像,那能够进入顶级的拍卖市场的又是那些影像。首先,从市场价格准入来看,参拍的照片价值不能低于几千元,不然扣去手续  市场刚刚起步时,高于5000元的照片会是一张什么样的照片?此外,“拍卖市场是艺术品的奥运会,参加奥运会的应该是最好的运动员,拍卖行展示的应该都是精品。”[i]
 
    参与拍卖,可以将摄影师和作品入册拍卖公司图录,并通过市场为作品名码标价,还可以“为艺术家提供了一个公开的被认知的机会。[ii]。有些作品很有收藏价值,拍卖可以让该作品进入收藏典录,在大众传播层面提高其知名度,成为名作,如2006年华辰秋拍中吕厚民的《牧鸭》,张照堂的《在与不在》、《不在与在》,朱宪民的《劳动课》,吴家林的《时光》,袁东平的《精神病院》,严长江的《夜间动物园》等。。。
 
    拍卖市场还构建出影像收藏的框架和价值评价体系,如华辰拍卖目前将拍卖的影像分为五类:一是著名摄影师的著名作品,二是著名影像,三是老照片,四是体现摄影技术创新的代表影像,五是当代艺术的著名影像。当然拍卖市场还会发展,不会仅仅局限于这五类。。。
 
    中国影像第一拍的始俑者甘学军总结道:拍卖市场对影像收藏的影响有三个:
第一,定价,对市场的价格产生一种指数式
第二,对市场收藏取向产生影响
第三,同时也会影像到艺术家创作的取向[iii]
 
四、拍卖市场与学术介入
 
    拍卖其实是一个交易平台,有人来卖,有人来买,交易就可以进行。不过作为拍卖公司保护艺术拍卖品牌,保护拍卖公司的声誉和长远的发展,许多拍卖市场都有学术专家来评估拍卖作品,强调学术标准。
 
    有人认为并撰文说“学术不应该介入商业”,这个观点在一个拥有完善的艺术批评体系和成熟的影像市场的社会中,可能十分正确。但是,刚刚起步的中国影像市场相当无序,一本在收藏界十分有影响的杂志列出的4位最值得收藏的纪实摄影家,居然没有一位是摄影界熟悉和公认的纪实摄影大家。中国的影像收藏界,最需要的是学术界的正确的引导。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世纪之交,出现了许多新人新影像。当是,中国还没有一部比较完善的摄影史,影像拍卖可以对中国摄影史上重要的人和作品进行挖掘和梳理。华辰2006年秋拍选入厦门“五个一”成员李世雄和陈永鹏创作于八十年代的观念作品(当时称为艺术摄影), “五个一” 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活跃于厦门大学的一个学生摄影群体,他们应该是中国最早涉及观念影像的艺术家,这个群体的五位中间人物已有二位英年早逝,他们对中国艺术摄影的贡献也鲜为人知。一些当今活跃的艺术评论人是通过拍卖图录了解这段历史,他们没有想到,二、三十年前在南方一个偏远的小城有这样一个团体做着怎么前卫的事。中国当代影像的历史也将由于这些资料的出现,而不断丰富和完善。实际上,从华辰拍卖的图录上,还可以发现有更年轻一代的影像艺术家,正在通过拍卖市场来建立知名度和学术地位。
 
五 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
 
    自影像拍卖走入前台,有关影像收藏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的讨论不绝于耳。有人认为中国没有成熟的由藏家和画廊构成的影像一级市场,就出现拍卖二级市场,将导致藏品价格混乱,是不正常的超前。
[FS:PAGE]
 
    华辰拍卖甘学军则认为:拍卖的价格只是反映现场的交易价格,只是一个指数,反映某种行情,但并不反映同一类作品中其他作品的价格。一幅作品有二个人要,价格就会一直上去,但这并不等于其他作品也是这个价格。如果以袁毅平编号为八张第二号的《东方红》为例,这是华辰秋拍的第一号拍品,当时拍卖前的估价为10,000至30,000元,最后以44,000元成交。藏家志在必得后解释道:“八张第二号与其他七张画面相同的影像不同,虽然《东方红》是中国影像第一拍的第一张作品,但具体的承载就是第二号这张,这是唯一!是中国影像文化构建中的一张重要作品!”
 
    对一个有历史而成熟的市场,二级市场理所当然地可以也应该建立在一级市场的基础上,但是中国照片收藏的一级市场刚刚起步,多年以来全国只有一个纯粹的摄影画廊北京“百年印象”,它们每年只能推介12位摄影师的部分作品,不可能承栽和满足蓬勃发展的影像收藏的需求。
 
    已经有了一级市场的摄影师很幸运,可以很容易通过代理进入二级市场。但那些还没有机会进入一级市场的摄影家来说,只要按照收藏市场的运作规律,完全可以到二级市场去收取摄影家应得的收益,华辰秋拍袁毅平的《东方红》就是最好的例子。
 
    近年来,国际艺术品拍卖市场也已经发生了变化,二级市场直接从艺术家手中征集组也很平常了。法国摄影家Yves,就将他2005年9月应邀采访北京时拍摄的照片送到2006年巴黎的春季拍卖会上,成交价4,000欧元。据他介绍,许多功成名就的摄影家选择,让照片进入艺术品收藏市场,进入拍卖这样一个全新的市场,以应对互联网时代图片市场的变化。
 
  十几年前,在商讨油画进入拍卖市场时, 邀请的26个专家25人不看好这个市场,其中的理由之一就是中国没有成熟的一级市场。但是事实证明油画拍卖的二级市场已经建立起来了,并带动了一级市场发展和成长吗?华辰拍卖老总甘学军预见中国影像的一级市场也将由于二级市场的出现而快速发展起来。。。事实也表明,最近出现了许多专营影像作品的摄影画廊,如北京的云天画廊,北京影天画廊。。。此外,还有许多画廊开始经营影像作品。
 
六 影像拍卖市场的法律问题
 
    与其他的艺术品拍卖相比较,影像艺术品拍卖的法律焦点有影像人物的肖像权、著作权和物权。为此,华辰影像拍卖专门为起草有影像拍卖合同书,对这些权益进行了严格的界定。
 
    由于影像真实记录的特性,被摄对象肖像权成为了一张影像能否进入拍卖市场的关键所在。虽然华辰拍卖专门为影像拍卖起草有合同书,特别主张了影像作品肖像的使用权,但是在组稿审稿中还是感到了委托人对被拍摄对象肖像权的漠视。拍卖作为一个商业活动,必须要有影像作品肖像的使用权。
 
    中国拍卖法第二章第六条界定“拍卖标的应当是委托人所有或者依法可以处分的物品或者财产权利。” 目前中国所有的影像拍卖活动中所拍卖的都是一张特定照片的物权,不涉及著作权。因此,只要上拍的这张照片在制作、使用过程中,合理合法获得了著作权使用,而影像的使用也仅仅局限在与物权的转移有关的使用,应该不存在著作权的问题了。我们不妨以华辰拍品278号叶华拍摄的毛主席和刘少奇的照片为例,这张照片应该是为举办某个展览而制作的,使用者当时就应该对著作权的使用支付了某种报酬,并合理合法地拥有了这张照片。随着时间的推移,许多与类似的照片,要么没有留下来,要么没有收藏价值。。。而这张照片因为有摄影师的亲笔签名,加之叶华特殊的背景,其藏品的特性显现出来,有评论家认为这是一个文物,而进入到拍卖市场
 
尾声
 
    中国图片产业链的两端已经发生了变化,由于手机拍照、数码影像、宽带互联网的出现,社会进入了“写图时代”,并改变了许多游戏规则,谁都可能成为影像的创作者。在市场的高端,影像艺术的终级市场–- 拍卖平台已经建立起来,只有最有收藏价值的影像才有资格进入到拍卖交易中。当前,市场刚刚起步,搞摄影的不了解拍卖,而搞拍卖不了解影像,准入较低,这就是机会。不过,它会发展很快,并成熟起来。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收藏 分享 邀请

手机版|小黑屋|摄影大家 ( 粤ICP备2021111574号 )

GMT+8, 2025-5-6 23:33 , Processed in 0.074628 second(s), 3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