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丢了的相机和照片回不来了,但还可以说说有趣的话题。欢迎大家讨论。
傻瓜机:对摄影的谋杀?!(下)
有的人用傻瓜机对着电视,上面放着卡拉OK的光碟,全是各种穿着三点装的美女搔首弄姿的媚态,一张接一张地不厌其烦地拍下来, 然后串在一起,就拿去展览了。人们一看,发现这才是我们日常视觉景观的重要部分,每天都看得麻木因而也记不起来的图像。而且,其中还有被伪装起来的色情。看完了,摇摇头,一笑了之。可是,仔细一想,一笑了之还不能了之,反而留下难以磨灭的视觉记忆。想起那些曾激动人心的影像经典,我们似乎闻到了一股"后现代"的怪异味道。 更或者,有人干脆做起导演来了,叫些朋友在家里装扮成各种暴力场面,比如抢劫、强奸、做爱、生孩子等等,要不就是奇异的化妆,用卫生巾做道具,上面涂满红色,放在人脸上、身上,或者用嘴咬着,或者扔在地上,反正,摆弄出一个别致的色情与暴力的双重场面,接着就拍下来了,用的当然是傻瓜机。看的人可以说哭笑不得,却又想哭又想笑。毫无疑问,这是现实,一种戏仿的现实。是伪造的,同时却是真实的。 有拍各种各样的天空飞过的飞机;有拍各种各样的街头行走的人;有模仿流行的"美人照"拍女人,但分明艳俗了许多;还有的去红灯区里拍笑着的和闹着人,拍发廊小姐,末了,干脆拍自己那并不怎么漂亮的裸体,等等。 用傻瓜机做作品的前卫艺术界和用高级相机拍照的影像界完全是两个不相关的领域,各干各的事,但不能由此而断定傻瓜机对影像界没有形成冲击。至少,由于前卫艺术界玩弄相机的结果,对影像的认识开始不那么清晰了,原来对于影像所形成的标准开始发生歧义。 这是一场影像的革命还是对影像的颠覆?傻瓜机所带来的新影像与当代消费社会处于一种什么关系当中?是调情,是共谋,还是颠覆?如果是调情和共谋,传统影像与傻瓜机影像都有出色的表现,有时,傻瓜影像做得还更加直露坦率。两者同时又都包含了对社会潮流的颠覆意义,这是有目共睹的。传统影像现在也开始了他们"走出亚洲"的过程,不时在一些著名的国际影展上传出中国摄影家获奖的消息。可傻瓜机照片却卖出了高价,这些影像参加的另一类的国际著名艺术大展。一九九七年,德国举办了一个题为"摄影作为一种媒介"的国际性展览,参加的全都是违反全世界各大图片社和出版物所认定的影像标准的照片。日本有人把这一类照片叫做"艺术界非摄影的图片"。 专业摄影家当然完全可以对这一类现象置之不理。他们照样参加他们的"荷赛",照样关注美国的"普利策新闻摄影大奖",照样去激烈分辩法国马格兰图片社对全球摄影的伟大贡献。光圈、快门、暗房技术、抓拍的现场感、对事件的敏感程度、对社会现象的长期追踪拍摄,仍然构成专业摄影家们令人敬佩的日常行为。桑德、阿勃丝、克莱茵、卡蒂一布勒松、雪曼、威金、冠德卡、马克·里布、荒木经唯、兰·戈丁这些人依然是影像历史中赫赫有名的大师。傻瓜机不能动摇这一影像传统的基础。 问题是,跟在傻瓜机后面的还有数码化成像方式。数码相机正在一步步地逼近令人难以忘怀的相纸与胶片,数码成像方式也在严重地威胁传统影像的审美趣味,数码化还彻底地颠覆了影像世界的"真实"概念,让怀旧的人们闻不到化学药水和感光材料的香味,更让点击的快感替代按快门的神圣。何况,当今世界早已经是一个传播的世界,进入传播媒体的所有信息都只能是信息而不是什么经典。影像成为图片,隐藏在图片背后的信息随着人们的读图行为而得到释放,然后,图就完成了任务,在传播的时代,谁还有心思去细读影像的经典及其价值? 傻瓜机摧毁的是摄影的专业壁垒,使摄影成为人民大众手中通俗易懂的玩艺儿。于是,这种简单的机器也就成为了民主化与个人化的有力象征,使得任何一个人,只要你愿意,都可以在瞬间成为"摄影家"。关键是,傻瓜机提供了一个历史性的机会,使真正意义上的私人摄影成为事实。摄影不再是偷窥的昂贵代用品,而是每个人随随便便都可以在隐秘的私人处所审视自己的简单工具,任何人只要愿意,他完全可以把自己的图像隐私拿出来,让它成为暴露癖的表现符号。傻瓜机还为大量不经意的图片进入影像的历史大开方便之门,把人民大众从解读影像经典的沉重负担中解放出来,使读图变成轻松愉快的视觉消费游戏。傻瓜机的时代就是一个全民消费摄影的时代,于是,摄影家所面临的威胁就是:既然全民都能够拍照了,消费图片变成一件普通事情,为什么还需要他们来扮演该看什么影像和不该看什么影像的审查官?[FS:PAGE] 当然,说傻瓜机摧毁了摄影的专业壁垒可能还是言过其实,摄影家可以对此不屑一顾。至于好照片和坏照片的区别,相信大多数人是能够一目了然的。可是,我想请大家设想一下,假如这个地球在未来的一千年里,由于全面的核大战的爆发,人类死去活来,图书馆图片资料馆等等文化设施也给毁得差不多了,幸运地只留下了一批二十世纪初叶不知是什么人用傻瓜机拍的照片。结果会怎么样?结果非常简单,那就是这批照片理所当然地成为新千年影像传统的基础!会有一大批一千年后的摄影家为这些前人不经意所拍的照片感动得热泪盈眶。显然,我们不得不重视傻瓜机所带来的民主化与个人化的强大的浪潮,虽然这个重视多少带有世纪末的悲剧色彩。而且,从千年后的这个历史角度上来看,究意是傻瓜机谋杀了摄影,还是摄影谋杀了自己,恐怕只有那时的人类才能回答了,尽管这个问题今天看来来压根儿就不是问题。 |
手机版|小黑屋|摄影大家 ( 粤ICP备2021111574号 )
GMT+8, 2025-5-3 11:20 , Processed in 0.072754 second(s), 3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