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大家.我的摄影大家

沙飞摄影奖,应该颁给谁?

2007-10-26 11:10| 发布者: | 查看: 1479| 评论: 0

    4月12日晚,获得首届沙飞摄影奖的杨延康请大伙儿吃饭,于是,余海波、秦军校、周展、贾玉川,赵卫民、罗凯星、张清和我便一起在沙飞女儿王雁大姐的居处会所餐厅聚了一桌。 
    席上话题自然离不开沙飞、沙飞摄影奖和沙飞摄影奖的获得者。王雁大姐说:"沙飞摄影奖评完了,在沙飞网站上,有人留言说,评出来的两位摄影师(指杨延康和陆元敏)值得尊敬,但也让人感觉遗憾。" 
    这话引得大家讨论甚是热闹,观点鲜明。因为聊得兴起,纷说让我将此一"博"。呵呵,恭敬不如从命,以下就是当日话题:"沙飞摄影奖,应该颁给谁?"
     
    沙飞摄影奖组委会对这个奖项的诠释是:"旨在发扬沙飞精神,奖励使用摄影手段关注社会与人类自身命运的华人个体,以及在推进摄影和使用图像方面对社会产生过重大影响的华人个体。"那么,从评选摄影师的角度讲,获奖者除了能够提供足够份量并有独特地位的作品之外,是否应该在精神传承和作品气质上也应当与沙飞保持一种延续性和继承性呢?
    正如网友留言所说,杨延康和陆元敏无疑是当下中国拿得出有震撼力作品的摄影师,在前一条标准下实至名归;而在后一条标准下,两位的作品,尤其是陆元敏的作品,和沙飞摄影是存在一定距离的。陆元敏持续近20年的上海影像,揭示了繁华都市的迷离与怅惘,孤寂与伤痛,为这座城市提供了无法缺少的视觉记忆。评委会认为其是“沙飞精神在全球化背景下的当下延续”;但是,它和沙飞那些在战争年代于血与火中淬取,饱含革命激情,富于人道主义情怀和探索精神的摄影,应当是属于不同个性和气质的作品。两种并非一脉相承的摄影样态如此统一到一个奖项之下,那么,这个奖项中所蕴含和所希望发扬光大的精神与思想,落脚在何处呢?
    当然,这样理解沙飞精神是否狭隘?沙飞是中国20世纪具有开创意义的摄影家,在沙飞所处的那个时代,他的作品或许就如同我们现在的"当代"一样前卫,从这个角度出发,沙飞摄影奖似乎也尽可以宽泛地颁发给更多具有差异性的摄影师。但如此一来,沙飞摄影奖,这样一个以个体名义命名,无疑带有鲜明个体烙印的奖项,又如何清晰地向公众传达它独特的理念?如何持续地向历史延展它恒久的影响力?
    授予和接受荣誉,并不止于一种光耀的仪式,同时也是一种理念、精神和气质的传承和递接。这些,也正是诸如诺贝尔奖、普利策奖等奖项长久地被敬仰被渴望的重要原因。而当这个奖项面向世人,面对历史的时候,它所昭示的同样是一种态度。因此,沙飞摄影奖所要发扬的"沙飞精神",就应该更加明确和坚定。
    一个奖项设立的意义在哪里?如何能将这个意义以最恰当的指标诠释出来、流传下去,而不仅仅是颁发几座金光闪闪的奖杯?算下来,我们的摄影奖项也实在不少,能彰显精神的,却不多。我们对摄影世界的探索,必须同时由影像的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出发,后一个,显然更为重要。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收藏 分享 邀请

手机版|小黑屋|摄影大家 ( 粤ICP备2021111574号 )

GMT+8, 2025-5-3 12:14 , Processed in 0.070437 second(s), 3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