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从事装置艺术电脑艺术摄影录相艺术也策划先锋艺术展览也撰写激进观念文章等等的前卫分子,在一次重要的研讨传统国画的会议上,给大家描述了一个这样的故事: “一个秉持传统信念的国画家生活在现代化的大都市,居住在新建的豪华公寓的某一层楼。房间宽敞,窗明几净,巨大的落地玻璃隔开了喧嚣与嘈杂。客厅正中有一张深色原木茶几,上面置一讲究的围棋棋盘。国画家独自一人,身着唐装,面窗而跪,心怀千古,庄严地举起一颗棋子,然后,庄严地把棋子置于棋盘正中。” 据说这叫做“空谷回音”。一个居住在现代化的环境中的传统国画家,需要通过这样一种方式,抗拒着都市文明的侵蚀。 前卫分子略一停顿,突然换了一戏谑的语气,大声说:什么“空谷回音”?这是瞎扯! 一方面享受着现代化的好处,一方面又要抗拒这抗拒那,何必! 看来他是在批判一种称之为“空谷回音”的文化虚伪。既然如此,我当然非常赞成,因为我从不穿唐装,也极少穿西装,我只穿我喜欢的随意服装。对我来说,穿什么服装都正常,只要不过分夸张,甚至动不动就和“文化”挂钩就行。 接着,他讲起了自己从事的电脑艺术。 当然,他的艺术极有深意,因为解释时用了不少哲学名词,刚一听的人还以为他正在讲现象学之类的深奥东西,一时半会云里雾里,弄不清楚方向。 然后,他谈到了传统书法,一派崇尚不已的态度。他说,为了让传统书法能够在自己的电脑艺术中发扬光大,他一直坚持用“手写板”进行文字输入。雅 他的表情是严肃的,严肃到了让我不得不相信,在描述文字方式输入时,他是多么地热爱与怀念传统艺术。 原来,他也有一个自己的“空谷回音”! 在输入顶替书写的今天,一个艺术家能够摒弃键盘而用“手写板”,虽然在屏幕上出现的仍然是电脑字库里的“美术字”,但输入过程仍然和“书法”有联系! 这的确是一个前卫版的“空谷回音”的故事。 不过我对此有所疑虑:又有谁知道你在用“手写板”呢?即使你真的在用“手写板”,究竟是因为技术问题,比如学不会任何一种输入方式,不得不用“手写板”,还是因为文化态度,如前所述,心怀千古续传书法并使之发扬光大?况且,和前一个故事相比,这不是“五十步笑百步”吗? 一个在现代都市的豪华楼房中放置围棋棋盘,然后旁若无人地独自下棋,一个在进行先锋艺术的创新时,通过手写板来怀念几近失传的传统书法,两者之间的差别在那里呢?都是“空谷回音”,都是在抗拒某种过于当代的东西,都在怀念某种古代珍贵的东西,只是,第一个故事被作为反面教材而予以驳斥,第二个故事却被当作正面形象而受到推崇。第一个故事是虚伪,第二个故事是敬畏。 关键是,为什么要采用这样一种策略来为电脑艺术的“手写板”输入辩护?我想,在前卫分子看来,这种辩护似乎可以为以高科技为基础的艺术提供一种价值观的假设,通过解释,把电脑艺术中的文字因素上升到“空谷回音”的高度,从而完成一次社会名声与个人价值的秘密转换。不幸的是,前卫分子在自己的描述中无意露出了一条裂缝,让发生在前一个故事中的批判颠覆了后一个行为的事后解释,从而透露了名声与价值秘密转换的部分真相。 可能,先锋艺术的目标本来就包含着一个悖论,既要颠覆传统的样式,又要承续传统的品质,所以就出现了上述两个互相打架的“空谷回音”。而更接近真相的可能性是,先锋艺术的颠覆更多表现为一种姿态,品质反倒在很多时候变得无关紧要甚至多余。其中,颠覆的程度与品质的约定则与名声的增值与传播的扩大息息相关。这说明,在一个名声可以和利益进行实质性交换的体制中,构建艺术名声比人们想象的要复杂。 [FS:PAGE] 其实,在大都市的氛围中从容下棋,和用手写方式进行电脑艺术创作,从任何意义上看都的确是“空谷回音”,同样,身着唐装和用电子笔都与真实的古代精神与书法传统无关,这说明在艺术出名的竞争场中本来就没有“空谷”,更无所谓“回音”。所以,从这个意义上看,“空谷回音”只是一种虚拟,用以衬托言说者的不同凡响。只是,这一回言说者犯了一个小小的逻辑错误,致使此一“空谷回音”和彼一“空谷回音”互相打起架来,从而抵消了这个故事在建立先锋名声方面的神秘力量。 我怀疑艺术名声很多时候就是这样建立起来的,在一系列虚拟的言说中,让反驳和赞美共存。重要的是振振有词理直气壮的气势,只要坚持,最终就能让听众和外行折服。又有谁愿意去问有名望的艺术家,他说话的逻辑发生了错误? |
手机版|小黑屋|摄影大家 ( 粤ICP备2021111574号 )
GMT+8, 2025-5-3 11:52 , Processed in 0.071585 second(s), 3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