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大家.我的摄影大家

现场抓拍实战攻略

2007-11-1 10:04| 发布者: | 查看: 1554| 评论: 0|来自: 博联社

    写实照片是从生活现场中直接捕捉。

    生活本身是杂乱无章的,又不能摆布,如何体现章法?怎样才能拍到布勒松说的"难以想象的画面"?敢不敢对人说:我一出手,必然能够拿回好作品?

    我说敢,谁都能做到。

    怎么拍?

.

 

    方法很简单:看好的画面,不要按一下快门就走。而是要随着眼前景物的变化,不断观察,不断构思,不断地拍,直到满意,或拍不成为止。

    谁也无法保证一下子就想得很到位(主题),或保证画面选得没问题。现场景物稍纵即逝,见到有感觉的东西,一定是先把这个画面变换着手法认真拍好再说,回来再决定去留;

    谁也无法保证一下子捕捉到满意的人物动态。唯有对准这个看好的画面不断地按快门,争取每个画面都能做到有选择,有意图,哪怕人物组合不同,远近不同,神态不同。当时把握不住,更要多拍,直到满意为止。

    我对学生说,如今胶卷不要钱(数码),留着它干嘛?^-^

    有几点注意:

    一是对生活要有感觉,有认识,确定想说什么,然后再去发现和捕捉;

    二是要排除杂念:老师说什么,大腕说什么,朋友说什么,评委说什么......当然要知道,要认真想。但在拍片时,要完全扔掉,要为自己而拍,而不是为他们而拍。这样才有可能拍到发自于内心的东西。

    三,当然要有一点画面经营的能力,和基本技术。

    看一组实战的例子:

    9月底陪小仪到宁化古城去玩,前后用了两个多小时,十分轻松地就得到了至少二十幅满意的作品。这组画面从11:10:21开始,到11:15:35完成,4分钟左右,至少拿到了三四幅满意的画面。在山西佳友贴出后反映良好,今发在这里,供大家探讨:

.


    远处这女子洗桶倒水,画面很好看,但没有拍到,先按两下再说,就算看看效果(因相同,只贴一幅)。

注:海虎站长要我加点注解,以便于初学者学习,便不赘冒昧,放开了胡说了!^-^

第一张(连拍两张),实是没有拍到好画面气得不行,乱按解气的!老天爷知道我不高兴,便马上给我送来了一大批机会,能不能拍好,那就是我的本事了!^-^

    夫人带着改改上去,出现呼应,画面有点感觉了。当然还不满意。

注:这张其实不错,体现出城里人和乡下人相见后的内心世界。但平淡了些,只能说一般,因此说有感觉,但不能为上品。


    以古城墙为背景,拍摄这对母女。

注:这张只算个开端:古城下的母女。人的姿态不好,画面也还不到位。所以还要拍,因为不满意。


    向左侧转些,加上现代房屋,强调新老对比。

注:这张好多了,但对比不强烈,老房和老城差不多老,因此仍然平。


    转过些拍,古城墙显得更明确。加上改改,也就加上了我的信息(现代摄影强调摄影人的参与性)。

注:加狗只是丰富一下画面,生动了些,如果把狗看成是村里人家的,他们便成了一体,没有起到多少作用。

    只要狗,不要人,试试此处无人胜有人。

注:这张我还喜欢,虽然没有人,但生活味很浓。

    强调城门洞。前面是否拍到了,没有注意,再拍一张,确保无虞。

    手挡脸了,再来一张。

    加上改改,再来一张。

注:上三张是在确定画面结构之后的完善。哪怕这画面最终是失败的,在当时,也一定要在原有的基础上设法充实、完善,这是本文的要点。

    换个角度,试试效果。

注:试着变换角度。这很重要:既然谁也不是神仙,构思不可能一下成功,在现场条件下,应该试着多变换角度,多调整内容,不要回来再说遗憾。[FS:PAGE]

    街上出现变化,来劲了!

注:这一组画面是我喜欢的,因为两组因素同时出现在画面中,内容一下子丰富了,可让人联想、发挥的主题已经孕育其中。如我的理论,这是艺术趣味、品味开始提升的标志。

    确保成功,再来一张。

    直拍到那赶驴人要走出最佳位置。

    那女子走开,画面出现变化。

    赶驴人没有走开,小孩儿的神态十分精彩!

注:这张我最喜欢。小孩子和奋力劳作的人强烈呼应,很耐人寻味。


不能确定场面大些好,还是近些好,拉远再拍一张。

注:场面大了,上述的主题也就淡了,因此这张算白补。(详细分析见后面)

    赶驴人走了过去。但转过身来看,一个新的画面出现了。

注:这张不错,情节性很强,容易让人喜欢。一般人读照片喜欢看情节,而不大会主动看静止的形象。


    没走多远,远处出现了羊群。

注:这张算瞎按(因为羊群出来,有点激动),完全没有章法。

因不知羊群会怎样变化,先按一张再说。

    羊倌出现了!

    赶驴人也加了进来!

    再近些。

    羊上了高台,高低出现变化。

注:这几张寻序渐进,是很重要的一招。在有限的条件下,尽可能得到最佳的画面。羊上高台,是意外的惊喜。

    这张更精彩!

注:这张是完善。从表现羊来说,当然是这张最好。如果我按一下就满足了,可能根本没有这张。

    羊要下跳,动势更强。

注:这张是补。羊跳下来,可能很好看,但他们不听我的,跳得不理想,这张就算费了。

    羊群过去了。转过身来,又一个新主题。

注:读静比读动难,这对读照片的人来说是一个通病。这张人们最关注的一定是行动的羊群,算是主体,或半主体(主体也可以是人)。事实上这动只是一个势,气氛,羊群、残城墙、小村、地面的杂物,从静的方面组织在一起,体现出来的主题可能更丰富,看最后的几张就能明白。

    为保证成功,再来一张。

    羊倌入戏!

    这张更好,城里人,乡下人,平等互视,有了交流。

注:羊倌走到哪个位置最好,我也不清楚,因此进来就要拍一张,以免错过机会。事实证明,第二张比第一张好。

    走远了,出现意境:古城、远山、小村、羊群……

    再远一些,意境更浓。

注:这张从写实变成了写意。比较体现意境而言,人不能太大,人大,情节太抢眼,意境就可能被冲散,变成了看“戏”。这两张比较证明,小了比大了好,人和羊群变成了一个点,留下的是残墙、地面、小院等东西,必然被强调,被细看,民生的东西非常自然地流露出来了。这个意未必是情调,而是通过细节观察后的浮想,越想越有意思。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收藏 分享 邀请

手机版|小黑屋|摄影大家 ( 粤ICP备2021111574号 )

GMT+8, 2025-5-7 02:18 , Processed in 0.070012 second(s), 3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