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大家.我的摄影大家

关于沙飞精神与颜色的一席对话

2007-11-6 11:04| 发布者: | 查看: 1721| 评论: 0

    因沙飞摄影奖相关文稿的发布,与影友陈智勇展开了一席有关"精神"与"颜色"的对话.
    其实不仅是我们两人的不同看法,而反映出不同年代不同经历的人对同一事件的不同认识,应该说是有些代表意义的.大家都很认真,也很平和,以平等的身份讨论问题,这种风气十分难得.
因篇幅过长,恕我不能全部拷贝到这里了.只把我最近的一贴转来做个引子,大家有兴趣,可以随时到原处看,全部在上一篇《杨克林给我的留言》中。
 
 
精神大于颜色
    司苏实 | IP地址: 221.131.60.* | 2007/05/06, 00:53 
    从四十年前走过来的人,大概无人能忘“语录”式传播给社会带来的强烈精神动力和革命激情,但同样能够使人意识到,割裂开核心前提与综合背景性质的断章取义,极可能带来严重后果。“红色狭隘”,“淡化红色”,“历史虚无”,“为现实而历史”等,这样的抽象方法,可能造成读者本质性的误解,并因而导致讨论的变性。这在过去叫“扣帽子”,在某种适宜的土壤中,它可以轻易置人于死地。即使今天,这样的手法同样有人在恶意使用,例如“殖民主义”、“文化侵略”“文化自尊”等,可以轻易颠倒黑白、混淆是非,然后使谋者从中渔利、营私;要想使人恨我、鄙视我,只需找准对方的性格弱处和潜在需求,几句“片面真实”,便足以扭转乾坤,因为这种武器在中国太容易产生杀伤力了。解决的方法很简单,要么,不予理采,只当听了几声鸟叫;要么从多几个方面了解真相,不要轻易上当。我并非指你在给我“扣帽子”,而是针对上述概念,以一个亲历者的身份提醒你:过度忽略前提的抽象方法不可取。而且讨论应该集中在一个范围之内,不要离题太远,特别在性质方面。
    沙飞研究至少涉及两个大的方面,一是历史研究,一是其精神的现实意义。我前面多次谈到,两者不应混在一起谈,在这里直接套用“为现实而作史”,武断了些。历史研究当然要努力还原史实、真象。沙飞自参加革命,便在红色军队做红色摄影工作,当然不能回避红色。这方面的研究在王雁以及一些有眼光学者的努力下,已经取得辉煌的成绩,我自己也在研究这段红色摄影史。但在中国摄影界,关心这段历史的人还远不够多,这使我们摄影事业的发展因失去历史积累的依托而显得单薄,也难以在国际专业领域体现出足够的、本应有的实力。但这并不意味着一谈沙飞必须以红色为前提。强调红色,可以强调其革命属性,但也可能强化其时代的特殊性,甚至暗示其为宣传而歪曲史实的属性,并因此而否定其在今天被强调的意义,限制沙飞摄影奖的奖励范围,这并非组织者的愿望。
    以史为鉴只是历史研究之意义的一个方面,绝不是全部。精神上的东西,与其说是鉴史,不如说人类精神领域无论在什么时代都有着许多共同的东西,当红色符合其精神内核的时候,他可以义无反顾地投身红色;如果不符合,结果可能完全不一样。这种精神中的东西,因历史环境的影响,可能彼时某些更强,此时某些较弱(例如今天的因强调经济效益,而忽视人性道德;与当年的为抵抗民族侵略,而全心投入抗战之彼此消长)。研究今天的问题,扬古人(精神)之长以醒当世,即使不可能离开历史成因,并非全是史的效果,也许比喻成借诗词曲赋抒情言志,弘扬正义、针贬时弊更为得当,这是强调精神而非强调颜色的意义所在。在我心中,精神是大于颜色、久于颜色的。如果你为表述方便想用某个抽象词语概括我的思想,那就用这句好了。
    历史研究,尽管在不断努力,并非我之所长;政治讨论同样不是我的兴趣所在,我不想,也没能力多加议论。但毕竟是经历比较多的人,认识、感想总是有的。阅你此文,我有一种极为强烈的警醒感。
    边上影友提到的“对焦问题”是极为重要的。读你全文,我们应该说早已走到了一起,想说的东西大同小异(我这样认为),但用词(体现出的态度)却总是扭着。我同意你的说法,我并不很了解年轻一代。但我也是从年轻走过来的,年轻人一个基本特征便是怀疑一切,思考一切,甚至反叛一切(这“一切”只是强调用法,不可误解),特别是“正统的”东西,这没有什么不好。特别是经历过长期极左大潮余势的年代,许多不尽人意的东西至今仍然存在。但同样话该分两头说,特别在今天,“正统”、“正面”并非划分阵营的尺度,还是有一说一,有二说二为好(你也同样反对形而上、大而空),支持的应敢于大声称赞,反对的当然可以明确反对,总之态度要正确表述。严格意义上说,沙飞摄影奖并非“官方”,也不一定是“强势”,但愿望是好的、旗帜是鲜明的,也努力在向理想的方向发展。如果承认这一点,用“贬”的态度来指出不足,或提醒可能会出现的偏差便不很恰当。这会直接影响人们对你观点、态度的正确理解及认识,也容易让人怀疑你另有所指、所图。我非常高兴你文中提到了人性的问题(这正是我想在今后一个较长时间内强调的问题),杨克林身上刚好体现出“人性”化的一面(包括长期的实践和不谈自己辛苦的感言);你也高度赞扬(或肯定)了沙飞的精神(包括颜色),高度赞扬(或肯定)了王雁女士的善意努力,并且对沙飞家庭表示出深度关怀,等等。既然如此,为什么还要坚持用“煽情”和许多冷嘲热讽的文字? [FS:PAGE]
    当然,同意你说,话已经说清楚,无须再多谈。需要讨论其它的话题,我们随时可以开始,只要我力所能及,一定知无不言。
    顺便说一句,你文前引的,我曾引用的那话是曾经的央视名嘴陈耀文近日在太原与博友见面时所说,也并非指我,而是指他自己,不可弄混。至于耀文“司机”是否让老婆逼得曾在京城环铁溜狗,我不得而知,不敢妄加猜测^-^。但理共通是真,我有同感,因此引来一用。未点原作者名,不过不想节外生枝而已,别无它意。
    五一陪朋友爬山,迟复望谅。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收藏 分享 邀请

手机版|小黑屋|摄影大家 ( 粤ICP备2021111574号 )

GMT+8, 2025-5-7 01:59 , Processed in 0.072496 second(s), 3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