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进入新世纪,摄坛流行“读图时代”之时尚说法,立即风靡不已。
进而,又流行起“不会摄影就是21世纪的文盲”之惊世说法,颇为耸人听闻。
无论如何,在中国现代文化里一直处于“妾身未明”地位的摄影,似乎终于熬到了云开日出的好时光。既然而今风水轮转到了“读图时代”,甚而竟然还到了“不会摄影就是21世纪的文盲”之严重地步。如此,谁要是再不会摄影,不但就是落伍于时代,而且还要沦为文盲,那还得了?
于是乎,向来说不出什么道道来的摄家与摄坛,凭此二说,大有翻身得解放的兴奋,顿生后来居上的自豪,甚至因而夺得了当家做主的地位。
然而,比之“读图时代”来得更其迅猛的,居然是不必借用理论说法开道的“摄图时代”。拜数码科技的神奇之赐,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没等自以为已然成为“读图时代”之领军人物的专业摄家们空前得意个淋漓尽致,不期地,满大街满世界的“21世纪的文盲”们,却无师自通地忽然就都会了摄影了。
“摄图时代”的扫盲工作,就这般不可思议地,被电子科技给花俩钱儿买个数码照相机就地解决了。往昔费过九牛二虎之力苦学苦练暴光构图高深技术的专业摄家们,没来得及借“读图时代”光临而风流得意几天,就被“摄图时代”铺天盖地潮涌而来的摄图大军,给趁机夺领去了风骚。
如果说“读图时代”是为专家张目,那么“摄图时代”则是给大众松绑。
于是乎,普天之下无数用数码摄影器材武装起来的普通“摄盲”大众,摇身一变都能够跻身于“摄图时代”的影像制造业之先进生产者的光荣行列。被数码科技解放出来的“摄图”生产力,随即以不可抵挡的摧枯拉朽之势,出其不意地落实了世界“波普艺术”首领安迪沃霍尔的大众流行艺术之宣言:“每个人都有出名五分钟的机会”。
现如今,“摄图时代”的 “波普”(波澜壮阔的普及摄影)潮流,正在如虎添翼地凭借互联网的“博客”传播,更加造成不尽长江滚滚来的浩瀚文化景观。
我喜爱拍摄城市的街头景象,以往最怕的是,我的照相机一举起来,前面的对象和周围的旁人,时常会条件反射地“看镜头”。这样的照片我不要。现在不同了,照相机在中国已经司空见惯,“扫盲”后的摄图大众,也兴致盎然地纷纷举起相机“扫街”。我拎相机如鱼得水地游历街头,没有几个人还会对当街拍照这桩事情少见多怪。
而旅游名胜景点因摄影而形成的奇观,已经大有喧宾夺主的观赏价值。例如我前年秋天游览九寨沟时,导游讲述过发生在著名景点前的游客拍照大战。话说在夏天旅游旺季时,蜂拥而来的各地游客,每天都排起长队在刻有景点名称标志的地方,拍到此一游式的留念照。某日有来自内蒙古和安徽的两伙年轻游客,为争抢有景点名称标志的影位而引发冲突,从对骂发展到动手,双方的混战蔚为壮观处在于战亦有道,两地团伙的战斗队员撒手肉搏,男对男,女对女,以“童话世界”的风光为背景,演出了世俗社会的全武行招数。最后是剽悍的北方汉子和泼辣的北方娘子,双双获得决胜。
导游还说,在夏天旅游旺季时节,谁要是能够在有著名景点名称标志的黄金影位,拍到一张只有自己在内的单人照片,那几乎就是奇迹了。那时节,所有游客的留念照,都不可避免地成为与其他很多不认识的人众的集体合影照。这样的现象,真正地体现出了“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走到一起来了”的数码革命精神,不但是走到一起来了,而且还拍照到一起来了。
这也是摄影普及运动自然会焕发出来的文化奇观吧。它也许标志着一个群众性的摄影大跃进时代的辉煌到来,已然导致了摄坛传统秩序的面临崩溃。眼下的和镜头中的摄坛革命形势,岂不是:东风吹,数码擂,我不是摄盲我服谁?
2006年4月
《中国摄影报》2006.6.30 |
手机版|小黑屋|摄影大家 ( 粤ICP备2021111574号 )
GMT+8, 2025-5-3 11:44 , Processed in 0.073880 second(s), 3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