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楠
盛世修史,盛世收藏,摄影得遇盛世,如何掌握好自己的机遇呢? 北师大历史系李帆教授应邀来给我们讲了一些与历史有关的ABC。两个基本概念:历史一--客观发生的历史进程;历史二--主观记录的历史,也就是我们读到的历史。历史原来也有两张脸,史实是一张脸,对它的解释、阐述是另一张脸,这两张脸犹如平行线,永远不会重叠。原因是人类的主观活动都是有目的性的自觉活动,当然不可能完全客观。这不免让人心生郁闷,真相永远在那儿,可我们也许永远无法知道。 顾棣老前辈提供了几个他所了解的历史一:渡江战役的照片是第二天补拍的;攻占总统府的照片是第三天补拍的,天津战役的照片是一年之后补拍的。这些个历史一是对现有历史二的再一次"历史二",那么,它们会以什么样的面目出现在那一本《中国摄影通史》中呢?这一批照片又该作何评价?还有许许多多我们已经知道但很少提及的事实,盛世修史,能够比以往离历史更近一步吗?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我们需要历史,其实是需要一种记忆。当然,它应该是全人类的共同记忆,但有时候,它只是少数人的记忆。年深日久,少数人的记忆也可能被强化成为集体记忆。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其实历史的沧桑又岂是一笑能够了之? 记忆犹新,历史并不是过去死的材料,它是现在活的坐标。摄影史,横轴应是摄影自身发展变化的规律与脉络,而纵轴则是时代对于摄影作用的轨迹和梳理。这样,从原点出发,每一个有意义的摄影作品都能找到对应的位置,这个位置,如果用货币衡量,就是市场价值。而这正是当下渐趋热闹的影像市场所急需的参照体系。市场,需要历史来定位。 但当下还没来得及成为历史的人们,更直接地是看到市场上正在热销的物什,比如观念和当代,一些个纪实摄影师也改弦更张,甚至有"告别纪实"的声音。这是市场的指挥棒在历史上留下的划痕。而另外一些纪实摄影师则认为坚持就是胜利,市场遵循的规律之一是"物以稀为贵",当一个时期某种类型的商品生产急速膨胀,集中占有消耗资源时,往往同时意味着另一种类型商品生产的短缺。他们相信,当市场被观念和当代犁过一遍之后,纪实会长得枝繁叶茂。更何况,纪实保留的都是一去不复返、不可再生的事物。 历史上,生前一贫如洗,死后富可敌国的例子何其之多,历史记载市场这个东西特别会耍花枪。但又何妨?其实,拍摄照片和编撰历史一样,都是要拨开迷雾擦亮眼睛,捕捉一切虚荣浮华背后,可以让后来人肃然起敬的时刻。 |
手机版|小黑屋|摄影大家 ( 粤ICP备2021111574号 )
GMT+8, 2025-5-4 01:40 , Processed in 0.375642 second(s), 3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