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大家.我的摄影大家

久保田博二的“中国”

2008-1-25 09:47| 发布者: | 查看: 1523| 评论: 0|原作者: 鲍 昆

     久保田博二, 1938年生于东京,24岁大学毕业后移居美国立志成为摄影家,在随后的6年中赴美国纽约及芝加哥学习。1983年被马格南图片社吸收为正式成员,是该组织中唯一的日本摄影师。1968年,他进入跨越国界的主题创作阶段。1975年他赴菲律宾、越南,并由此开始了对亚洲的拍摄计划。从1978年起,之后的20多年中,他先后50多次访问中国,并先后出版了《桂林梦幻》和《黄山仙境》等中国摄影专集。1970年以来他多次获得世界摄影大奖,是日本当代摄影大师。
    久保田博二的中国影像,以一个外国人和东方日本人的视角,和玛格南式的摄影风格对变革中的中国进行了比较全方位的观看。他虽然不可能全面细致的审视中国发生的一切,但他的眼光由于距离的设定,还是非常敏锐和独特的。他能够比较准确地抓取中国社会的变化,和变化之中的中国人,而且其态度和立场非常友好,没有一般西方记者居高临下的歧视,这点是非常可贵的。久保田博二的技术纯熟,所用胶片长期坚持是柯达克罗姆,曝光色彩控制极佳。1980年秋和1981年春,他两次航拍桂林,并在之后北京中国美术馆举办大型的桂林航拍摄影展览,展览照片尺幅巨大,一时轰动京华。但当时因中国摄影师的物质条件还很低下,所以展览开始不久就传出久保田博二是一个娶了日本富婆的纨绔子弟的传闻,因为据陪同的中国人士说,久保田博二航拍桂林时使用胶卷无数,拍照时安上马达像机关枪一样狂扫。此说引起诸多中国影人的反感。后来才知此是讹传,他并非纨绔,只是一位职业摄影师,而拍摄方式和习惯,也是专业摄影师的工作方式使然。看来,国人因条件落后,少见多怪了。 
    今日观看久保田博二的中国影像,可谓弥足珍贵。因为其时的中国影人们,多数并不这样观看拍摄自己的生活。所以,久保田博二的工作,为我们留下了许多自己历史的真实瞬间,现在看来亲切无比。


上海港的帆船


晨起练武(上海)


打扑克牌(上海)


赶鸭回家(鄱阳湖)


释迦牟尼像和现代青年(重庆大足)


吹笛子(云南大理)


大圣殿的参拜者(西藏大昭寺)


羊皮筏子(宁夏中卫)


海滨之晨(青岛)


秋收棉花(山东巨野)


春耕(桂林,解放军帮助春耕)


早上的渡舟(桂林兴坪)


夕照高昌城


缝制厂的挂画(喀什)


鞍山钢铁厂


来一张高级房车纪念照(北京故宫)


解放军的集体纪念照(北京天安门)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收藏 分享 邀请

手机版|小黑屋|摄影大家 ( 粤ICP备2021111574号 )

GMT+8, 2025-5-4 01:46 , Processed in 0.126612 second(s), 3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