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很多次谈论过观念摄影了,不少朋友对观念摄影常常表现出不屑一顾的态度,认为仅仅是一种游戏而已。当然如果缺乏先锋姿态的观念价值,仅仅是一个比较好玩的点子,在严格的意义上是称不上观念摄影的。但是观念摄影的真正定义,却因为其本身的复杂性,也很难说得具体。借助意大利摄影家的一些作品,这里不妨先来看看观念摄影的表现形态—— 观念摄影的一种,就是通过虚构的方式,折射现代社会的价值观念。这样的虚构往往通过精心的策划和摆布完成,耗费巨大,景象变幻莫测,甚至足可以假乱真,或真假莫辨。从而提醒观众思考一些不被注意的、或者早已被遗忘的现实,甚至直面生活中的荒诞。上海摄影家、这次被入选当代新锐艺术家的马良,选择的就是这样一种手法。而在意大利摄影中,出生于米兰的波罗·梵图拉(Paolo Ventura,1968— )也是个中高手。这位生活和工作于托斯卡纳和纽约之间的摄影家,其家人都是艺术家。他的父亲是著名的儿童图书的插图画家,他的双胞胎兄弟也是一位画家。在涉足时装摄影10年之后,他专心致志进入了自己私人的主题拍摄领域。他的影像出现在世界知名杂志如《纽约客》、《哈泼斯市场》、《光圈》上。他在2006年出版了一本书题为《战争纪念物》,作品在莫斯科、纽约等地展出。下面选出的一组作品,就是在2005年模拟1944年战争场面制作的影像,让时空的转换有了莫名的惊讶。 观念摄影的另一种手法,就是摄影家和一些观念艺术家合作,拍摄他们观念艺术的创作过程,并且从中抽出具有价值的片段,展现摄影家自己对观念艺术的理解。前些年中国摄影界的“为无名山增高一米”,就是这样一个典型的例子。意大利女摄影家伊莉莎贝塔·卡塔拉诺(Elisabetta Catalano)主要是在和意大利《时尚》等著名杂志的合作开始她的摄影生涯。接下来她到了纽约,为美国以及法国和英国的《时尚》工作。在70年代,卡塔拉诺主要和一些观念艺术家和行为艺术家合作,拍摄观念复杂的摄影作品。1973年举办了她第一个个人展览,标题为“多米尼1973”,展出了一些艺术家的肖像。以后她所举办的许多展览,证明她是当代世界上活跃的艺术家之一。下面的一组作品,就是她和一些观念艺术家的合作,一旦抹去了背景色彩之后,就成为平面的影像艺术,让人的观看颇费周章。因此,如何界定这一类观念摄影的表现空间和价值,是比较难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