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中的东方画意 看黄贵权先生的艺术 鲍昆 与欧洲艺术自希腊滥觞的写实主义不同,古代东方的绘画艺术一直以重意而不重形的脉络发展。在古代中国艺术家的眼中,万物皆是自我精神的意义对照,而并非是视界的复制再现。客观的世界,在中国艺术家眼中绝非是物理性的对应关系,它们不过是艺术家倾诉表达自己内心的材料而已。这种直接将视觉经验转化为艺术形象,只求神似而不求形似的方式,构成了中国古代艺术的基本特点。中国古代的文人,常常将自己的人生观、政治理想以绘画的方式表达,并在绘画中排遣平抑自己失意的情绪,因此中国古代绘画又具有极强的文学性和娱乐性。它们常常是诗歌情境的视觉再现,而且和诗歌文字常常不分彼此,在画幅内并置出现,互为衬托。晚近的中国绘画,越来越不重视物象的真实结构,画法越来越肆意妄为,笔触和颜色不拘一格,只要能表达出艺术家的心情即可。这很像西方现代主义以来的抽象绘画,但比其出现要早许多。 摄影术传入中国以来,对中国传统的视觉艺术几乎毫无影响。反而是中国的艺术家利用摄影的媒介再现传统的绘画意识,继续追求传统性的个人表达,表现了一条迥异于西方实证主义视觉观的东方表现主义路线。在上世纪二十年代以来,中国产生了一批以摄影术作为媒介的艺术家,像郎静山、蔡俊三、老焱若等。摄影术中的暗房技术,被这些中国艺术家运用得纯熟。他们以雷兰达Oscar G. Rejlander的《人生的两条路》(The Tow Ways of Life)、罗宾逊Henry Peach Robinson的《消逝》(Fading Away)类似的合成创作方式来完成自己的中国意象式的作品。深厚的中国文化,在这些艺术家们身上,再次显示了巨大的融合能力和自主性。20世纪以来,随着中国社会生活的现代性转变,摄影开始了多向的变化。但坚持在摄影中融入古典绘画精神的一脉,仍然意兴阑珊。在中国的香港,有一群这样的艺术家坚持这一路线,它们是陈复礼、简庆福和黄贵权等人。其中的黄贵权先生,近年来的作品更呈现出一种非常具有价值的继承与创新。 黄贵权先生没有简单地以摄影术对中国古典画意进行表面模仿,他恰恰是从摄影媒介的本体性出发,创造性地将中国古典画意中的一些思维方式放进极具摄影性的表达中。他的作品既有摄影本体美学特征的表达,又有一个深谙东方视觉艺术思维的艺术家的个性。他以多重曝光的纯粹摄影技术,营造一个虚实相间、充满动感的惟美意象;他以超常焦距摄影镜头制造的虚幻效果,营造了类似中国古典绘画泼墨大写意的粗犷感觉。近年来,黄贵权先生的实践路向,也恰恰像一个中国古典画家对现象处理的变法过程。他前段的影像,自由快意,跳跃奇幻,但略有些强调技巧的感觉,但最近的“英雄树”系列,则越发显得直抒胸臆,质朴和单纯,跨越了技术技巧的思维屏障,进入一种大巧若拙的境界。黄贵权先生的艺术,也回答了东方艺术在摄影,这一现代性媒介中如何重新获得生命力的问题。他的艺术,是值得关注的现象。他也自然成为人们必须关注的人物。 2007-4-1 就以黄老的英雄树给大家贺年了。祝愿大家在2008像英雄树一样枝繁叶茂,红花盛开。
|
手机版|小黑屋|摄影大家 ( 粤ICP备2021111574号 )
GMT+8, 2025-5-4 01:26 , Processed in 0.071465 second(s), 3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