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05年3月的《时尚》英国版中推出了一个专辑,特别奉献给春夏的收藏,宣告时尚摄影家贾维尔·维尔霍耐特(Javier Vallhonrat)13年之后的重新回归。
维尔霍耐特1953年出生于马德里,1972年开始在马德里美术学院学习绘画,1984年他从马德里大学的美术系毕业。作为摄影师,他与众多设计师以及发行集团有过多次合作,并迅速在国际上声名鹊起。1992年,他开始指导广告片,并于1997年在美术学院教授摄影。长期以来,他一直与知名杂志合作,然而却疏远了英国的《时尚》。
他的回归对于英国《时尚》来说,无疑意味着欢迎浪子回头。媒体报道使用了这样两个词汇来形容他的作品风格:精雕细琢,浪漫传奇。这两个形容词是经过精心挑选的。甚至可以说是过度的精雕细琢、过于浪漫传奇。或者说,具有过于不受拘束、过于强烈的忧郁色彩而染上了风俗的快乐,让90年代以来的时尚摄影重新闪烁光芒。的确,很少有摄影家能有如此孜孜不倦的奋斗历程,在他33年的摄影生涯中已经完成了一万多幅经典之作,从而成为一个精致的手工艺匠人,一个多学科的艺术家,一个很有品位的绅士。在维尔霍耐特作品中唯一不变的,就是始终将自己和将他人同时放置在一个对创作处于不安的质询状态之中,永远走向一个极端的边缘从而让人们认出他的风格,甚至让人难以容忍。这样一种丰富的超巴洛克风格的时尚样式曾经在英国不被接受,被认为是带来了一种令人不安的矫揉造作,有一些古代深闺中少女的娇柔。
2005年他的回归,又让人产生一种错觉,似乎他未曾离开过。因为杂志轻而易举地接纳了他,没有任何审查制度,允许他完全展开自己个性化的风格,甚至借此治愈自己的痼疾。
维尔霍耐特始终工作于摄影室中,或许借此明确地表达自己对真实不感兴趣。然而画面中的女孩凝视着照相机,最初带着无穷的惊讶。在摄影家的目光无限地爱抚下,恢复了很久以前曾经有过的高贵,半是世俗的,半是无瑕的,但也是符合正规礼仪的。视觉如同水面上颠簸的船,出现在地平线上,有着时间的暗喻。
维尔霍耐特将自己的作品分为连贯的三个时期,这样三个时期的区分是非常明显的,不管是身体与空间的关系,还是真实与隐喻的关联,以及对光线、肌理以及色彩的控制。时间的出场在这里扮演了一个决定性的角色,一开始是有些心醉神迷和干燥的,接下来慢慢变得流动,最后使照片产生了叙事性的特征。他和外部世界的关联也可以从这三个时期看出。全部作品开始于八十年代。我们看到的是更多的艺术形态而非真实的身体。维尔霍耐特闯入了时尚摄影领域,并且论证了肉欲在文化领域的交替轮换。身体被光线所融化,在触手可及之处,使一切成为神话般的虚构想象。人物隐藏在斑斓的构成之中,逼着我们的目光需要一定的时间搜寻。人物在我们面前的出现如同珠宝,秘密而反复无常,超越了时间。
就在这一刻,令人感到荒谬的是,他获得了西班牙国家摄影奖,似乎让他准备退出时尚领域。从1995年到2000年,维尔霍耐特陷入了原创的困惑。他回到了最小化色彩的表达空间,并且在自然的风景中艰难地探索,试图理解对真实的依赖。然后从2000年至今,我们看到了一个成熟的艺术家,以精确的叙事方式,平衡于私密和公众之间。
这时候肉欲的奉献不再是痛苦的,而是兴高采烈,不需要文化的辩解,不再寻求神话的避难所,不在失落的天堂款待自己。摄影家以快乐的心情注视裸体,这时候的光线,不再虚幻,而是直接讲述此时此刻的情绪和气氛,是一种直觉的回应。他开始创造一些温度,展开一些张力的强度。模特儿变成了名流,甚至给观众带来一本震撼的小说。公众的时尚摄影空间并不为诉诸欲望而设计,而是进入一种风格化的模式,但是令人半信半疑。女性终于走向了自由和放纵。我们可以将其称之为一个“逃脱的计划”——计划去逃离时间。一切似乎都变成了虚无缥缈的蒸汽。模特儿似乎没有任何分量,弱不禁风,服装就是他们的躯体,散落成灿烂的星座。
|
手机版|小黑屋|摄影大家 ( 粤ICP备2021111574号 )
GMT+8, 2025-5-4 01:49 , Processed in 0.072747 second(s), 3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