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老山前线,一位年轻的母亲学习抗日时期沂蒙山的“红嫂”,为“伤员”解怀挤乳汁解渴(这幅20年前知名的“假照片”由已故的新闻摄影界前辈蒋齐生提供,在艰巨历程展览中展出过) 按:这是《新探索》杂志的资深编辑董毅然通过他的同事刁家灵向俺约的稿子,大意是从科学的角度谈谈假照片的成因什么的。俺不爱科学也不懂科学,但也硬着头皮本着“走近伪科学”的原则“探索·发现”了一把假照片的问题。话是通俗的,例子是现成的,提纲是董编给的,俺只不过攒巴了一下,不过,这可苦了图编小范儿,小伙子最发愁的是,那些假照片咋就没有大图呢,可以上杂志体现印刷效果的大图。这也提醒俺,以后无论啥照片假都备份大图,万一将来有假,俺……闲言少叙,还是看俺是如何瞎白话的吧(这里的是俺写的原文,与见刊文不同)—— 作为一种媒介,影像有其“高大全”的一面,什么“时代的见证”,“历史的记录”等称谓,对于那些经典的纪实摄影作品和新闻照片来说实至名归。这些,其实都是照片最重要的见证属性的体现。 在刚刚过去的2007年末,陕西省镇坪县农民周正龙拿出一些华南虎的照片,硬说这在野外绝迹数十年的活物又现身深山老林,尽管有关此照片真假的第二轮鉴定结果还未公布,但多数人觉得这个引起巨大反响的互联网事件,似乎是在拿照片在跟全国人民开玩笑。 有人说,数码影像手段为摄影的真实性带来严峻考验,但影像有意无意的造假并不是近年才出现的,早在1988年,国内举办的《艰巨历程》大型影展上,就专门展出了一部分“假照片”。数码影像时代倒是给了我们更多便捷识别假照片的渠道和技术,也会让更多的假照片无处藏身。 摆出来的假照片 网易委托鉴定据称是周正龙拍摄的华南虎照片的六家单位公布的结论,多数认定照片上的老虎并不是PS的,但对质疑者认为其拿平面老虎图案放到森林里摆拍的说法则无人否决。摆拍作为一种现在看来很初级的照片造假方式,却并不那么容易识破。 曾获“荷赛”日常生活类单幅三等奖的《非典时期的爱情》的刊发单位和作者,虽然因采访不深入造成侵害名誉权等被判赔当事人损失,但坊间流传的摆拍指责至今尚无定论。 不少早期摄影名家的大作也被有人考证检举为摆拍之作。美国摄影家阿尔弗雷特·艾森斯塔特1945年拍摄的《胜利之吻》,多年后就有自称是照片中水兵的老人指摘当时被摄影师摆布拍摄。另一位美国摄影家乔·罗森塔尔二战时期拍摄的《国旗插上硫磺岛》,也有他未赶上此景,让几位士兵重插一次国旗补拍的说法。最有意思的是美国女摄影家多萝西亚·兰格的名作《移民母亲》,据后来被认为是照片主人公的一位女士回忆,兰格一下车就对她进行连续拍摄,而且她在美国已呆了十年,并非委托兰格等人拍摄的美国农业调查局关注新移民。从后来面世这个场景的一共6帧连续画面来看,兰格还是对画面中的个别人物在拍摄时进行了干涉。2000年悉尼奥运会期间,45岁的流浪汉泰勒因没拿到悉尼先驱晨报一位记者许诺的报酬而公开了他被摆拍的经历。这家报纸一位名叫希威特的记者事先许诺给泰勒20澳元,把他领到悉尼市中心的一幅大广告牌下,拍了一张他裹着床单躺下的照片,作为该报《奥运会新设项目:把无家可归者藏起来》报道的压题照片。 国内此类摆拍照也屡见不鲜,像没赶上抓捕现场的记者让警察重新摆个抓犯罪嫌疑人的场景拍摄等,在集体采访时,一人摆布,一群人同拍的情况也不少见。上世纪80年代出现的一幅很著名的假照片,摆布了一位年轻母亲为战地“伤员”解怀挤奶的情景,曾被称作80年代的“红嫂”,新版的“沂蒙颂”,至今仍传为笑谈。摆拍的照片识别起来并不容易,只要摆得自然,摆得合情合情,除非当事人自揭,否则还真不好识别。 [FS:PAGE]修出来的假照片 修图师是现在最热门的职业之一,看看那些时尚杂志上光鲜异常的明星们的脸吧,大都是经过修图师的妙手用电脑软件不断打磨,谁要真生成那样还真会倾人国、倾人城呢。在前数码影像时代,这活儿可是全在暗房里对底片一点一点地修饰完成的,那时候,修图师估计更是个技术含量颇高的工种。 前苏联领导人斯大林曾指使有关人员利用暗房技术把所有不利于其巩固权力的历史人物从照片中剔除,窜改群众活动的场景。有时候,照片中的人物可能只变成一堆干草,一算片沼泽或者干脆漆黑一片……2005年,鲁迅之子周海婴编辑的《鲁迅家庭大相簿》出版后,他专门拿出1976年文物出版社出版的《鲁迅》照片集,提及当时有些照片特意将鲁迅修得特别冷峻,同时还用暗房技术涂抹、拼合照片中的有关人物,像林语堂等当时就暂时在与鲁迅的合影中销声匿迹了。 如果说上述例子都是将那些多余的人物、景物利用暗房技术从照片中涂掉的话,那么另一种修图则是为了保证照片的某些要求而将多张底片合成在一起。有位老摄影家曾讲过,几文革中,为了拍到重大活动中的重要人物且让每个人都在画面中表情较好,有关单位便指派一人专拍大背景,另几个人分头拍背景中的人头像,最终由暗房工人按比例将这些人头像和背景照片按照现实中的场景完美合成在一张照片上。 不过,作为一种创意手段,暗房修图技术是艺术创作手法,像美国摄影家杰利·尤斯曼自去年始一直在国内巡展的《想象的天空》中的作品即是此类。 在彩色照片普及之前,为让黑白照片有色彩的味道,手工着色也是一种流行技术,比如我们现在看到的数十年前的彩色人像照片,就是手工着色(即暗房工人将照片颜料按照不同色彩涂抹到黑白底片的不同部位的一种技法)的产物。至于用手工着色手法做假照片,目前尚无多少耳闻。 做出来的假照片 进入数码时代,连小学生都会巧妙利用PHOTOSHOP等软件,用数码技术对影像进行色彩饱和度、对比度等调整,已是人人必备的技术手段。如果或者调整过度,或对具有见证属性的照片中的元素进行修改,也会造成假照片。 如果说胶片时代的两底或数底合成颇需时日的话,那么数码时代的影像合成技术简直算是轻而易举:上世纪80年代初,美国《生活》杂志利用计算机拼接了时任美国总统里根邀集的巴解组织领导人与以色列首脑在一起的照片,这在当时显纯属天方夜谭。2003年6月,美国影星詹尼弗·安妮同意出镜做《红皮书(Redbook)》杂志的封面女郎,谁知刊出的效果却让她大吃一惊,封面照片实际上是由3张不同相片“大杂烩”而成。如今随着电脑技术的发展,用图像软件合成图像作期刊封面也越来越多,业内的通行做法是,要对照片进行的相应调整予以明确说明。 利用电脑技术对于照片细节的修饰也易引发误解。去年8月9日出版的《巴黎竞赛画报》刊登了一张路透社记者拍摄的法国总统萨科齐光着上半身与其子在美国湖上泛舟的情景,《快报》也刊登了路透社的这张照片。通过对比,《快报》编辑发现《巴黎竞赛画报》将萨科齐腰部的一块赘肉隐去了,从而让其更显活力。这样的行为也不能为读者容忍,甚至造成刚刚当选总统的萨科齐支持率下降。有的摄影者为了渲染气氛或让画面更为生动,便人为地为画面增添元素或者移动相应的要素。像2006年获得第二届“华赛”金奖的《中国农村城市化改革“第一爆”》,不仅用软件拉近了两座楼倒地的位置,而且在画面中添加了实际中并不存在的倒塌楼体。后来此照片被华赛组委会取消获奖资格。同样是为了让画面冲击力和感染力更强一些,美国《洛杉矶时报》2003年4月1日头版刊发的记者布莱恩·沃尔斯基拍摄的一张从伊拉克前线发回的照片也被证明有假。照片中,一名英军士兵右手持枪对着一群伊拉克平民,左手伸向人群的方向,与其形成对峙的一位怀抱儿童的伊拉克男子正欲站起,神色惊恐。后来有编辑偶然发现,士兵的动作和平民的动作分别来自两张不同的照片,布莱恩将两张照片的部分要素叠加移位,做成了这张照片,后来布莱恩因此丢了饭碗。[FS:PAGE]2007年5月25日,安徽日报头版一幅新闻照片画面中的第三艘和第四艘快挺完全一致,当年底被有关新闻杂志评为年度十大假新闻之一,而同样的造假手段2006年杭州某报头版照片中也出现过。2004年8月,美联社发布的一幅中国西安暴雨照片,被一位欧洲读者发现有电脑修饰的痕迹,后来有证据表明,这张照片将原本只漫到小腿的水位人为地“抬高”到腰部。可以说,利用电脑软件技术制作假照片是一件比较容易的事儿了,良心的考量和诚信体系便成为被人们寄予厚望的控制假照片的法宝。 写出来的假照片 有评论家说,大部分假照片是写出来的。图片说明张冠李戴或指鹿为马之类,照片本身的元素是真实的,不恰当的图片说明造成了假的传播效果:或是用图者偷懒,李代桃僵,或是编者知识有限,识别不清,也偶有有意为之者。2004年底印度洋海啸发生后,加拿大《卡尔加里先驱报》头版刊发了一张触目惊心的“独家海啸照片”:数米高的浪潮正向人们席卷而来,照片上方的标题是:“海啸死亡人数可能超过10万”。有编辑怀疑照片中的巨浪过于精彩,后经调查,原图表现的是2002年9月中国钱塘江的江潮,作者是就职于杭州铁路部门的陈加华。 前几年有则著名的假新闻“木乃伊怀孕”,当时国内一些小报不仅转发了美国《世界新闻周刊》(这份刊物以专门刊登荒诞不经的假新闻为乐)刊发的这条奇闻,还配发了这具木乃伊和看守者,据说也是木乃伊怀孕的始作佣者西塔尔的照片,尽管照片上的木乃伊裸露的腹部高高隆起,但肯定不会是“有喜”了。 至今仍被新闻摄影界引以为戒的著名造假事件是20年前李锦的《小夫妻》。因《小夫妻》等作品报道失实,李锦被撤消了1987年全国新闻影展金牌奖和全国十佳新闻摄影记者称号。《小夫妻》拍的是两位并无关系的男女童在一起玩耍的场景,图片说明却写成河南某县山区农民迫于贫困,通过为幼女订亲,靠婿家逢年过节的送礼维持生计,在当时造成恶劣影响。 说实在的,假照片的例子说也说不完,照片的真假更多是在其使用中来体现的,随着人们对影像见证性的更加看重,记录类影像对于数码手段应用的许多细节和规范仍在探索之中,比如对比度、色彩饱和度的调整尺度仍有争议。国外新闻界对于照片造假的处理十分严格,国内大部分造假事件发生后,有关机构似乎还过多地纠缠于面子等,让一些假照片事件在公众的质疑声中不了了之。 |
手机版|小黑屋|摄影大家 ( 粤ICP备2021111574号 )
GMT+8, 2025-5-3 12:00 , Processed in 0.071230 second(s), 3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