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丽君
任悦对本文亦有贡献
几乎全裸 系列之一 沈玮
日前,新一期《美国摄影》(American Photo)公布了2007年度15位新锐摄影师评选结果,其中包括吉哈德·因卡(Jehad Nga)、尼古拉·霍尔沃特(Nicolai Howalt)、特林·桑德加德(Trine Sondergaard)、唐纳德·韦伯( Donald Weber)、沈玮(Shen Wei)、艾米·斯泰因(Amy Stein)、桑切斯兄弟——亚森和卡洛斯(Jason & Carlos Sanchez)、卡米利·希曼(Camille Seaman)、麦克尔·苏博斯基(Mikhael Subotsky)、马特·艾可(Matt Eich)、亚利桑德拉?卡提尔(Alexandra Catiere)、米歇尔·克里斯托弗·布朗(Michael Christopher Brown)、里克·卡布拉尔(Lyric Cabral)和斯蒂文?拉克斯通(Steven Laxton)。这15人是《美国摄影》在听取了12位包括摄影师、策展人、图片编辑、图片代理商和摄影教育工作者在内的影像专家建议,并在浏览摄影师们的网站等相关资料基础上,从100位候选人中最终评出的。《美国摄影》认为,他们的评选并非只是对摄影师已有成绩的肯定,而是对他们未来的发展表示看好,认为这15人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未来世界摄影的发展趋势,可谓摄影界的潜力股。
这15位新锐摄影师风格各异,却也有不谋而合之处。其中吉哈德、唐纳德、麦克尔、马特和卡布拉尔的实践证明,新闻摄影仍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30岁的吉哈德生于美国堪萨斯州,早年曾移民利比亚和英国,后返回美国,是一位利用摄影捍卫世界和平、促进世界发展的自由摄影师,他拍摄中东曾得到玛格南图片社和《纽约时报》的支持,同时他的个人拍摄项目“索马里系列” 也在洛杉矶MB画廊(M+B Gallery)和纽约博尼??(Bonni Benrubi Gallery) 展出,图片出售所得将用于索马里学校的建设。
生于加拿大多伦多的唐纳德34岁,目前居住于莫斯科和基辅,其拍摄项目“乌克兰橙色革命”和“切尔诺贝利地区的人们”是典型的新闻摄影。用唐纳德自己的话说:“我要做得就是尽可能接近新闻的真实。” 唐纳德的拍摄得到了《纽约时报》、《时代》、《美国新闻周刊》和古根海姆奖金的赞助支持,他目前被公认为最出色的加拿大新一代摄影师之一。
麦克尔、马特和卡布拉尔是80后的新生代。25岁的麦克尔生于南非,2004年大学毕业后便开始摄影师生涯。其耗时5年的毕业拍摄项目“南非监狱”曾让他获得2007 KLM Paul Huff Award奖和(Civitella Ranieri Fellowship)基金,目前,麦克尔的作品已在欧洲众多画廊和博物馆受到关注,另外,他还受玛格南图片社之托拍摄人物肖像、风景和360度全景图片。明年他要前往意大利的翁布里亚地区接受培训。21岁的艾可是美国俄亥俄州人,小城雅典在他的镜头里充满了温馨与祥和。作为一名自由摄影师,艾可2005赢得了1万美元尼康成就奖学金(Nikon Achievement Scholarship),2006年被密苏里新闻学院(Missouri School of Journalism)评为年度大学摄影师(College Photographer of the Year),他的作品发表于伦敦的(Fader)、(Hot Shoe)和波特兰的《俄勒冈州人》(Oregonian.)等著名刊物。25岁的美国姑娘卡布拉尔高中时即爱上摄影。2005年,卡布拉尔作为乔斯林·本扎金摄影奖学金(Jocelyne Benzakin Fellowship)推荐的第一批受资助者,在纽约国际摄影中心社区项目中接受了一年的培训。2006年,她通过与纽约黑人区哈尔拉姆(Harlem)塞西尔旅店(The Cecil Hotel)的住户真诚交往,拍摄并编辑了《旧习俗》(Old Habits)专题,捕捉了当地居民沉迷吸烟的风俗,还得到了著名摄影师法兰克·福涅尔(Frank Fournier)等人的指点。
肖像摄影也在年轻摄影师的照片中重新复苏,其中沈玮的《几乎全裸》(almost naked)则是其中的代表。
沈玮1977年生于上海,现工作居住于美国纽约,曾获得纽约视觉艺术学院纯艺术硕士学位。沈玮素来爱好肖像摄影,其已经拍摄了4年的代表作《几乎全裸》提出了关于人性、情感、欲望、本能和社会角色等问题的理解。经历了国内传统教育和美国开放教育的沈玮认为,自己要揭示的是一种只有内心才能感受到,不可解释但凝固的心理世界,分析和探索的不光是肉体赤裸,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的赤裸感,一种不完全但有掠夺感的赤裸心态。他表示,这个肖像系列是用他个人的视角对美国人和社会的观察,但他强调自己并不会强迫模特做出某种表情,他只是记录他们的自然流露,而且他认为观者对这些肖像人物的评判和人文意义的发掘更为重要。《几乎赤裸》中的部分作品曾参与他在马萨诸塞州格里芬摄影博物馆(Griffin Museum of Photography)、纽约(Jen Bekman)画廊和西雅图当代艺术中心(Center on Contemporary Art)的展览,其中两幅在2006年美国年度图片评选中获得提名(American Photo's 2006 Images of the Year Competition)。目前,沈玮正在筹划出版自己的《几乎全裸》专论,并希望作品可以在国内得到更大的推广。
将摄影作为对现实世界的探索和质疑的手段,体现在尼古拉、特林的《如何狩猎》(How to Hunt),卡米利拍摄的最后的冰山系列及斯蒂文的人体摄影作品中。
37岁的尼古拉和25岁的特林来自丹麦,他们数码合成的《如何狩猎》系列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关系,说明狩猎在现代社会与其说是一种生活必需不如说是一种娱乐消遣,其中的暴力屠杀已淡出了人们的视野。他们使用的合成手法借鉴了风景画的层次透视特点。目前,《如何狩猎》已经在欧洲的博物馆和纽约(Silverstein Gallery)得到展出。
38的卡米利来自美国加利福尼亚,她镜头中的冰山犹如具有了个性生命的人物,缄默却又熠熠生辉。用卡米利的话说:“此前我从不认为自己是一个伟大的肖像摄影师,但在南极我意识到土地、动物生命的意义,这使南极让人感觉亲近了很多。”出身艺术世家的卡米利曾师从约翰?科恩(John Cohen)和简·格鲁夫(Jan Groover),并与《国家地理》摄影师史蒂夫?麦凯瑞(Steve McCurry)一起游历中国西藏,还和著名摄影师塞巴斯蒂安?萨尔加多、保罗?福士高(Paul Fusco)和(Eli Reed)一起工作过。1999年的北极游历和2005年的南极之行让她爱上了冰山摄影,为此命名为《消融》。
29岁的斯蒂文来自澳大利亚,曾在伦敦从事时尚摄影,2004年起在纽约为著名摄影师玛丽?艾伦?马克(Mary Ellen Mark)和克雷格?(Craig McDean)做助理。他的个人拍摄项目是把纽约芭蕾舞团的演员们拍摄成风景。他和演员们彼此合作愉快,总能让斯蒂文得到他想要的效果。斯蒂文的抽象人体摄影作品美丽而本真,因为“我视他们为风景。” 拉克斯通同时也拍摄其他题材的图片,并进行照片的整理工作,他认为摄影师欧文?佩恩(Irving Penn)和纽约的环境对他的摄影风格产生了相当大影响。
另外,不少摄影师都从艺术世界中汲取养分,亚利桑德拉的时尚作品让人联想起19世纪的锡板摄影作品。米歇尔所拍摄的中国是一部纪实风格的作品,但是明亮的色彩让人联想起绘画。桑切斯兄弟使用了布景的手法。艾米因将报纸中有关人与动物的新闻搭设布景,然后寻找模特,使之原景重现,借以探讨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29岁的亚利桑德拉出生在白俄罗斯的明斯克,2003年曾得到莫斯科艺术家(Yuri Kuper)的指点,2005年起师从著名时尚摄影师欧文?佩恩,因此也难怪他的时尚作品多次发表于《纽约客》(The New Yorker)、法国《世界报》(Le Monde)、(Deutsch Magazine)、(Madam)等著名报刊上。
29岁的米歇尔是一位自由摄影师,为《纽约时报》(The New York Times)、《财富》(Fortune)、 《国家地理》(National Geographic)、《经济学人》(The Economist)等报刊拍摄照片。他的得意之作是2005至2006年拍摄于中国的一组图片。当年的第一次中国之行让他为他开启了一个崭新的世界。
桑切斯兄弟是30岁的亚森和26岁的卡洛斯,他们来自加拿大蒙特利尔,是一个合作甚密的兄弟摄影组,布景拍摄是他们的专长。作品《忙碌的孩子》(The Hurried Child)展示了紧张状态下孩子的惊恐和不安。他们的作品在北美洲和欧洲艺术界备受关注。
36岁的艾米来自美国纽约,系列摄影作品《居家》(Domesticated )将报纸中有关人与动物的新闻搭设布景,揭示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她的作品在华盛顿、纽约、西雅图和伦敦等地均有展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