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大家.我的摄影大家

目击一幅名作的诞生——邓肯镜头中的毕加索

2008-6-13 11:40| 发布者: | 查看: 888| 评论: 0|原作者: 林 路

作为世界级的艺术大师,帕勃罗·毕加索有许多摄影家朋友。这些声名卓著的摄影家都曾经为毕加索拍摄过许多肖像和生活作品。然而像摄影家大卫·道格拉斯·邓肯这样为毕加索的一幅名作的诞生过程,连续两天两夜拍摄的经典例子,在摄影史上却是罕见的。这里我们不妨通过镜头的引导,感受这两位艺术家在不同的艺术领域中创造的艰辛和快乐。

具有国际声望的摄影家邓肯曾经是毕加索以及他家庭成员的亲密朋友(上图为邓肯和毕加索),他们的友谊在十七年的时间里不断向深度延伸。邓肯曾经在毕加索的工作室兼家居中为他拍摄了数千幅艺术家的生活照片。其中一些珍贵的镜头直到1996年才公布于世——在一本名为《毕加索画肖像》的画册中,摄影家展示了这位艺术家不为人知的创作过程。画面所记录的,是毕加索在油画布上所不断完善和创造的全过程,整整两天两夜,在毕加索完成了具有构成色彩的杰奎琳肖像的同时,邓肯也留下了一段精彩的镜头目击旅途。当时的杰奎琳是毕加索的生活伴侣,也是他后来的妻子。
这些具有历史性的画面拍摄于1957年的夏天,从数百幅作品中花了两天时间精选出来的。当时76岁的毕加索和摄影家生活在一起,在仲夏的炎热氛围中,周围是毕加索的油画、拼贴画,以及雕塑作品。毕加索沉浸在绘画的激情中,摄影家则在静静地拍摄,两者很少用语言进行交流,然而却碰撞出激情的火花——这些照片就是最好的证明。

现在我们看到的画面,是一个连贯的系列。邓肯在这些照片下面没有留下对应的文字说明,只是在画册中写下了文字优美而简短的序言,以及仅仅两页的“回忆”,分享了摄影家对这位天才画家的真实情感。的确,也许没有人像邓肯那样亲历了艺术家如此漫长的绘画历程,整整两天两夜,空气中弥漫着夏日灼人的气息。然而这些带有传记体裁式的画面,无声却具有震撼人的力量。

我们看到,一开始是一只手和画笔的特写,从画框的外部进入画面,仅仅是第一条直线,却具有神秘的力量。当这样一个举止优雅的细节出现在画面中时,人们很难和毕加索这位艺术家举重运动员般结实的身躯产生联想。
然而邓肯却从这只手产生了奇妙的联想:“一切都在寂静之中……然而我始终记得那只手。……他的手再一次悬在画布的上方,就像是另一只手一直指向了遥远的天堂,而下面就是一张似乎很遥远的向上的脸。”

“我突然间想到了米开朗基罗,仰望西斯廷礼拜堂的天顶,以及上帝创世纪之手的那幅壁画。然而毕加索的手离我却是那么近,整天在我的眼前出现。这只手修长且优雅,除了在为杰奎琳塑造那个金属的侧面肖像时,手上突出的肌肉才显示出力量。这一切一直延续了两天两夜,直到他突然停了下来。”
接下来我们在画面中看到了一片金属薄片构成的雕塑,一种令人难以想象的创意——这是杰奎琳侧面剪影的描绘。杰奎琳是艺术家晚年灵感的来源,而在画面中,我们只能看到毕加索和杰奎琳模糊的剪影,摄影家一直想把悬念留到最后的那一天。

在毕加索的工作室里,夏日的部分作品占满了整个空间,都是和杰奎琳相关的肖像作品。从绘画到各种材料的雕塑,构成了一个丰富的空间。在这样的夏天,毕加索经常只穿内裤或泳裤工作,这样显然更舒服些。当然,毕加索只留给我们一个背影,一个很小的背影。
毕加索开始做创作前的准备工作了。我们依然看到的是一个背影,耸起的肩,像炮弹一样的头颅,带着一顶马戏团小丑的窄边礼帽。他正在清洗绘画用的画笔,一丝不苟。相映成趣的是一尊白色的雕塑,无言相对。

1957年加州的夏季,杰奎琳的形象无处不在。有炭笔画,拼贴画,帆布上的油画,以及片状突出的雕塑,都是和杰奎琳相关。在这样一幅充满了艺术品的静物画面中,前景是一个已经下陷的藤椅,破旧不堪。但它却是毕加索的所爱,和他须臾不离,却从不修复。摄影家通过对细节的发现和对艺术家的理解,将无声的静物串成了故事的情节。
[FS:PAGE]
毕加索开始准备他的画架,他在设定画布的高度,不断调整。整个过程就像是一场宗教仪式,带着无比的虔诚,甚至就像是上十字架。直到他双手放下,缓缓地坐在椅子上,开始工作。

毕加索开始了他的第一笔,这就是我们在一开始看到的特写的全部。摄影家意味深长地评说:“就像是五千年前的尼罗河延伸向金字塔。然而这一次不是延续历史,而是指向未来的创造。”
接下来我们看到了整个绘画的过程,毕加索始终没有在乎摄影家镜头的存在。他一直在想象的长途中不停跋涉,有时也会失望,直到新的海市蜃楼又在心头浮现。这时候摄影家的镜头从不同角度展开了画家的形象,从背影到侧面,甚至是巨大的特写。

正如邓肯的回忆:他沉浸在绘画中,我沉浸在拍摄中。甚至在40年以后回首往事,我似乎还沉浸在当年的“热恋”中。
整整两个日日夜夜,他们一直默默无言地相处。尽管杰奎琳有时会在楼上睡上很长一段时间,但是杰奎琳的形象一直成为支配毕加索创作的力量。这次创作和他以往的创作似乎都不同,因为他在创作一幅杰作,就像是在午夜的天空划出一道耀眼的闪电。然而整个过程并非一帆风顺,如同暴风雨魔术般的突然转向,一瞬间的光芒又会在瞬间消失。杰奎琳已经上床休息了,又一个黎明到来,毕加索也快77岁了。

甚至在第二天,毕加索只是静静地坐在自己喜爱的摇椅上,凝视着地板,直到晚上来临,又一次开始绘画。
那天中午,大功告成。我们终于在摄影家的镜头中看到了和毕加索在一起的杰奎琳,剪着短发,一起静静地关注着新的肖像。摄影家依旧在一边默默地拍摄,终于在他们的两人世界中完成了这样一幅正面面对镜头的画面。接下来,毕加索又开始了新的航程。
邓肯回忆说:“我们相互之间几乎没有说过一句话。”
直到第二天早晨,毕加索才对他笑了笑,然后说:“邓肯……开始要比停下来容易多了。”邓肯也终于有机会向世界展示这位天才画家的创作全过程,是用镜头的语言。

邓肯出生于1916年,在摄影界久经沙场,是二战时美国海军陆战队的摄影师,也是后来《生活》杂志最早的专职摄影家之一。他的摄影生涯长达半个多世纪,获奖无数——两次荣获罗伯特·卡帕奖,并出版过20多本书和画册,其中六本就和毕加索相关,包括在1974年引起轰动的《再见毕加索》。如今他和妻子生活在法国南部,陪伴他们的还有一只可爱的小狗。

也许作为一个报道摄影家,邓肯擅长的正是通过连续的画面讲述一个动人的故事。从一开始的悬念到最后的结局,从全景的展望到特写的细微之处,无一不显示出摄影家过人的功力。毕加索完成了一幅名作,邓肯却留下了无数动人的画面。艺术从此变得如此多姿多彩,生命的传奇也就有永远流传下去的价值……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收藏 分享 邀请

手机版|小黑屋|摄影大家 ( 粤ICP备2021111574号 )

GMT+8, 2025-5-4 01:25 , Processed in 0.073561 second(s), 3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