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大家.我的摄影大家

摄影的“日常生活”

2008-7-1 11:42| 发布者: | 查看: 1129| 评论: 0|原作者: 李楠

"你觉得地震报道和摄影评奖之间是什么关系?"一个刚从汶川地震报道前线回来、但从未谋面的摄影记者在网上问我。

    "我觉得这两者之间没什么关系。"我说。

    "可是现在它们已经扯上关系了。"

    "为什么要扯上关系呢?假如我是一个摄影记者,在灾区拍照片时我不会去想评奖的什么事儿;同样,如果是参加评奖,那就让图片说话,跟我在灾区的经历没什么关系。"

    "我在犹豫要不要参加地震的评奖?报社领导希望我去,我想慝名。因为我觉得如果获奖了,那我不是在拿别人的苦难往自己脸上贴金吗?"

    我想起报道最为紧张的日子里,本报一名前方记者发回邮件时说:"这次照片拍得不好,对不起。"

    我回复他:"照片不重要,平安回来就好"。

    我回答网上的朋友:"无须自责。你只是做了你应该做的事情。我的建议是:参加评选,并且实名。"

二 

    "我昨天在忙××展览,前天在××摄影节,真的忙死了。忙得连吃饭和睡觉都忘了。"一个多次成功策展策节的朋友在线上说。

    然后他发给我一个网址,不用看,是相关的新闻报道。这几乎是每一次我们对话开始的模式:忙、累、工作--完成时的工作、进行时的工作、将来时的工作。

    "是啊,你心里全装着中国摄影事业呢。"我说。

    "我正在写告别中国摄影事业的文字。"

    "准备进入中国艺术事业了是吧?"

    "不,我计划去当厨师。"

    "好啊,那你把这条也写到告别书里吧。"本来后面还想调侃:"那中国得有厨师节了。"但,没有说。

    "会的。"他说。

    想起另外一个朋友在回答“为什么干摄影”时的答案:"因为想锻炼身体。"

    干什么都好,为什么都好,只要心甘情愿。

三 

    "在?"我在线上问一个朋友。

    "什么事呀?"

    我说了一个与摄影联姻的活动。

    "哦,我现在越来越不愿意参加这种集会了。如果有时间,我宁愿一个人呆在家里,看看书,听听音乐,胡思乱想。"

    "嗯。同意。现在一些拿摄影当幌子的事儿让摄影贬值了。"

    "你说得对。"

    "好比有钱人开堂会,名义是欣赏艺术,可谁去认真看那台上的戏子?"

    "呵呵,不是戏子,胜似戏子。"

    手机忽然响,一位现就任某总编的前同事来电:"我想问问你,目前国内摄影比赛最高奖金是多少钱啊?"

    "怎么?你要搞摄影比赛?"前同事以前主持的是时政新闻报道。

    "是啊!"

    "哈哈......"我终于忍不住笑了。

    ——交稿的时间又到了,惭愧地发现近日并没有深刻地思考过摄影。在一片纷纭的思绪中捕捉摄影在这几天留下的痕迹,这三段关于摄影的对话和场景就跳到了指尖。我把它们纪录下来,就算是"拍"了一段摄影的"日常生活"吧:

    它裹挟着每一个参与其中的人,复杂着,纯粹着,真实着,虚伪着......活色生香,琳琅满目。喜欢它,靠近它,逃离它,利用它,因为它四海之内皆兄弟,因为它条条大路通罗马,因为它分了合了,因为它赚了赔了,因为它,人生多了很多种可能,同时也少了很多种可能。它使我们高尚,也使我们卑微;它使我们亲近,也使我们疏离;它我们更深刻地看到这个世界的幽深,同时扩大和蔓延我们的无知与肤浅。它使我们倍感荣耀,也时常让我们怀疑自己。它明确我们的位置和身份,同时让我们日复一日地迷失;快感和失落,真实与虚妄,它所构建的生物链还在飞速地延长。它,还是那个它吗?它,其实只是那个它......[FS:PAGE]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收藏 分享 邀请

手机版|小黑屋|摄影大家 ( 粤ICP备2021111574号 )

GMT+8, 2025-5-4 01:33 , Processed in 0.121712 second(s), 3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