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摄影家米哈伊洛夫又出版了一本新书,没有说明,只是注明了99幅图像,表现出他在那个特殊的年代里的曾经肆意妄为,也终于等到了世界对他认同的目光……
![]() ![]() 波里斯·米哈伊洛夫(Boris Mikhailo,1938— )给观众带来的就是这样一些纷繁复杂的、形态各异的画面,有时候还混杂着挑衅和惊愕,时间跨度超过了30年,展示了一道独特的自我扩张的心灵轨迹。
在90年代初之前,米哈伊洛夫的作品很少在公众范围展示。作为一个非官方的摄影家,他被权威的主题话语系统所放逐,甚至无法进入非官方艺术家的行列。尽管他的作品并没有被官方所禁止,但是他还是经常受到苏维埃“统一感觉”的批评,甚至他那些在街头拍摄人物的方式也是不允许的。他经常被国民军在街头检查照相机,并要求当即曝光胶片。结果就是他的照片在很长一段时间无法展出,没有演示的平台,只能在自己很小的公寓中和朋友处展示。尽管就是在这样一个极小的范围内的展示,照片还是在朋友和艺术家的圈子里引起了激烈的争论。
1990年,随着俄罗斯的开放,米哈伊洛夫终于浮出水面,逐渐成为时代的宠儿,其中就有以色列特拉维夫当代艺术博物馆的个展。90年代中期开始,他获得了大量的重大的奖项,其中有当代艺术基金会奖,哈苏奖,都市私人空间摄影奖等。他所出版的书籍在西方也引起了强烈的讨论,引发了独特的市场效应。俄罗斯官方也开始接纳他的作品,包括在基辅当代艺术中心的展出。到了2003年代春天,米哈伊洛夫终于获得了当代俄罗斯艺术发展的一个艺术大奖,这是一个新设立的、重要的艺术奖项。这位“迷路的儿子”终于被邀请回到了自己的故乡。
从这本画册中可以看到,他的多层次的、丰富的作品,展现出一种超现实主义的色情,一位悲哀的歌手,一个大笑的丑角,一个时代的现象学工作者,这些具有历史文本性质的编年史般的作品,是受伤的人类灵魂的影像,充满了幽默感和严肃性,也不乏镇静和怪诞——这就是米哈伊洛夫的复杂性所在。 注意在这些画面中,米哈伊洛夫自己也会成为其中的一个演员。他通过对一个时代的的解构,找到了心灵快感的输出源,也因此成就了一个时代的剪影。但是我就在想,为什么在和前苏联非常相似的环境下,中国在文革时期就没有出现这样一类反抗性的摄影家。如今在拍卖市场上卖得火红的照片,大多是顺从那个时代的专制所产生的经典影像——这就有点令人百思不解了。一个民族的复杂性,在此也可见一斑。
|
手机版|小黑屋|摄影大家 ( 粤ICP备2021111574号 )
GMT+8, 2025-5-4 01:48 , Processed in 0.150050 second(s), 3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