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奥运天气说开去

2008-7-30 13:25| 发布者: | 查看: 988| 评论: 0|原作者: 鲍 昆

这几天无事也要生非的西方传媒又开始做起了北京奥运天气的文章。这也没什么不好,一是这是他们的"本分"和"饭碗",二是这种质疑和异议有助于咱中国人"吾日三省吾身",而过去,就是因为缺少自省的态度,才造成这么多积重难返的弊端。

不过,我想还是从一个土生土长的北京人角度,来说说北京的天气和与天气有关的城市问题吧。

按惯常的说法,北京气候的特点如下: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干燥;夏季暖热多雨。其实这也是中国东部地区的主要气候特点。所谓季风气候,就是北京要受季节风的影响。中学上地理课时,告知北京冬季受西伯利亚寒冷季风的控制,夏季受东南沿海的温湿季风控制。这个说法今天看来有些不太靠谱,并非准确。咱虽然不是气象学家,但毕竟自小天天受风霜雨雪伺候,经验还是有点。尤其是这些年天天可以看中央台新闻后气象卫星云图,大致琢磨出点道道。北京实际上受两大天气系统的控制,就是原来所说的西伯利亚气旋和现在云图上不断自西南向东北方向吹来的印度洋方向的暖湿气流。是这两股力量影响整个中国东部和北京。当这两股力量不活跃的时候,就是咱中国人比较难受的时候,尤其是夏季,闷热,蒸笼一样。这时候的地面天气主要特征就是雾霾,天气蒸笼一样,雾气腾腾,能见度极差。这时,人类活动造成的可悬浮的废物就都跟着悬了起来。空气肮脏,气味难散。雾霾中的成分学问也大了去了。有机的无机的都混在一起,形成微小的凝胶物。这是最不健康的空气。但这却是中国气候相当一部分时间的常态。这种情况对在欧美有过生活经验的人来说是不太常见的,同样,对在中国有高原生活经验的人来说,也罕见。因为那些地方空气对流活跃,形成雾霾的机会并不大。也因此,拿这些地方的经验来考量甚至指责咱们这地区的气候就有些不公平了。至于北京,因为西北两个方向都是山脉,又有自己更为独特的区域气候特点,在没有空气对流活跃的时候,雾霾的情况就更多了。因为所有的东西都窝在这里了。所以对于我这样的北京坐地户来说,每年都要享受相当多时间的这种雾霾。我小的时候,三伏天基本都是在这种半阴不阳的日子中度过的。这几天的北京,其实也没什么大惊小怪的,常态。

这么说,是否是为北京糟糕的空气辩护呢?不是。先说说大环境,再说说问题。北京既然有这么操蛋的气候环境,那为什么历代皇朝还要把京城放在这呢?这和气候无关,是游牧文明和农耕文明怎样统治安全和协调的问题。因为北京正好处在这个分界线上,皇上要两边都顾着,这才是原因。可这些年北京半阴不阳的气候,可不是以前的半阴不阳的气候,两回事。因为后来的城市发展设计者是从来不考虑这个问题的。他们只考虑怎样把北京做大,铺更多的路,盖更多的楼,卖更多的汽车,安更多的路灯,陈希同在任时一个牛逼的口号就是"让北京的夜空亮起来!"现在听这种口号有多土,整个一个乡巴佬要现代化,非要学美国。就因为这些,北京的空气是真的让人无法忍受了。最恐怖的就是可悬浮颗粒物,空气那个叫脏。北京人现在多数时间都没法开窗户,早上刚清洁完的屋子,下午就灰头土脸了。家里到处都是尘土,拿手一抹,都是黑的。原来北京的尘土也不小,但那灰尘是黄土,不黑。现在这个黑,你可以想象,是汽车的废气、汽车轮子与地面摩擦掉下来的橡胶颗粒和碾碎的柏油路沙子的混合物,是饭馆的油烟和家庭的炊烟,加上晚上到处游击队般出现的烤羊肉串大军贡献的羊油烟,再加上千万烟民吐纳的尼古丁烟油子。这个城市的管理者们,从不考虑这个城市的容量,从不考虑灰尘都是怎么来的,直到现在还有大量的裸露的土地,汽车碾过,将沙土带到柏油路上,再精碾,再扬尘,再在空气里和这些带粘性的物质胶合,北京的空气质量就可想而知了。

不否认这些年有些进步,每年都在报喜,说空气质量达标天数越来越多。情况果真如他们所说的吗?细心的北京人其实都知道,这两年空气质量有所好转,并非是人为的效果,而是老天爷施恩的结果,就是沙尘暴因大气环流变化相对减少,跟着路面降尘也少的缘故。尤其是今年,北京好的空气质量累计数肯定要多,那是因为今年中国春天以来降水丰沛,路面尘土被冲刷减少的缘故。北京今年是多少年来难得好空气,汽车可以一周以上不洗,因为降尘少。家里也今年比每年都干净。这是老天爷的功劳,并不是这些人类的功劳,所以对这种生往脸上贴金的说法真是让人没法接受。

[FS:PAGE]

话说多了,还是回到开始的本意。北京的这些天气官员连话都不会说。面对那些挑衅的传媒,你就老老实实把情况都说清楚不就得了。非得把什么都说成是自己整治的结果,人家也无法相信啊。在把这雾霾的历史真实也讲清楚,介绍这个地区的地理气候特点,不也理直气壮吗?非得绕着简单说复杂,把人家最不信的使劲儿说,结果恰得其反。

新京报一篇评论说得好,希望把为奥运下的力气变成常态,让暂时的好变成永远的好(记得大概是这个意思),那才是北京未来的希望和福分。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手机版|小黑屋|摄影大家 ( 粤ICP备2021111574号 粤公网安备44049002001081号 )

GMT+8, 2025-8-2 20:00 , Processed in 0.031976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