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大家.我的摄影大家

钟维兴的《失落园》评述

2008-9-1 12:04| 发布者: | 查看: 1284| 评论: 0|原作者: 林 路

人体摄影在中国,已经不是什么新鲜的事。但是从无序走向成熟,我们是否已经看到了值得为中国人体摄影击掌鼓励的一天?
我曾经写过:中国人体摄影的艰难已经有人说了,中国人体摄影的泛滥也曾让人担忧,至于如何评价今日中国人体摄影的水准,也许会有一定的难度——尽管今天的中国人体摄影在日渐复苏的大环境中,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培植土壤。我们从这些年随之而来的风风雨雨中,又一次看到了人体摄影的巨大诱惑和潜在的危机。现在的问题是,我们所面对的人体摄影,究竟有了多少的心理准备?我们对人体自身的了解以及对人体摄影历史渊源的认识,是否具备了良好的文化拓展的基础?我们的人体摄影商业操作和人体模特儿的选择空间是否能够健康地步入良性循环?以及我们面对人体所掌握的拍摄技巧是否足以传达出人体的巨大魅力?

钟维兴策划的《失落园》,再一次将这个严峻的问题放到了我们面前。
大漠胡杨,加上人体造型,在中国的人体摄影实践中并不少见,然而始终无法脱离的一个怪圈:都是俊男倩女加上一袭红绸之类,借助大漠的金黄色光辉,营造一出具有浪漫色彩的喜剧——美则美矣,却似乎在生命体验的深处,让人感到怅然若失。从严格的意义上说,这样的经营布局,无论多么优秀的人体在历经沧桑的大漠胡杨面前,都显得如此苍白无力,因此不可避免地退居画面的弱处,成为自然的一种陪衬,失去了人体摄影的真实内涵所在。或者说,尽管此时的人体可以成为视觉的焦点(因为一旦美女褪去了衣物,总会让人心跳加速),但是美轮美奂的经典造型,让人多看了就会平添一丝疑虑:为什么一定要将如此矫揉造作的人体放在这些特定的环境和背景中,人和自然之间究竟有多少值得思考的关联?加上一而再再而三的重复,审美的疲劳也就不期而至。

钟维兴和他的朋友们开始“突围”了。他们的“谋略”就是放弃了专业的模特儿,选择了毫无拍摄经验的民工。很好。首先民工的身材不如专业的模特儿,更具有一种底层的质朴本色,和大漠胡杨有着某种视觉上的暗合。第二民工没有受过专业的造型训练,举手投足之间没有华丽的形体语言,因此不需要指导他们如何摆脱那些专业模特儿才有的习惯的姿态。在我的拍摄体验中,有时候要想让专业的模特儿“放弃”习惯的造型姿态,绝非易事——甚至要比指导一般人进入专业的造型空间更难。于是这样一种不加润饰的底色已经形成,大漠胡杨下的人体,才可能有另外一番叙说的语境。
然而我深深懂得,这样的一种尝试远比唯美主义的实践来得艰难。尤其是要想摆脱多少年以来形成的习惯思维的束缚,从沙龙式的画意人体摄影局限中杀出一条生路,不仅需要勇气,更需要超人的智慧和不断升华的灵性。当我们面对大漠中伴随着胡杨和历史的遗迹“同生共死”的人类造影一点点逼近生命的极限体验之时,我可以这样说,画面整体的厚重感和力量感已经出现,不同于简单的图形叠加的唯美主义风格的意蕴正在渐渐生成。

曾经有作家以《失落园》为题,或沉郁或诗化或抽离或诡异或明或暗或亮或晦,以细腻哀愁书写伤痛与失却,写实象征,各有所寓,复以《失落》之书写状态深化沉淀。《失落》在这里不单是情绪,它既是消失、陷落、追寻与失落、对回忆的偏执、一种存活的生命基调;它指向的不仅是过去和现在,也可以如哲学家海德格尔所言:“一种想象对所拥有的已然失落于未来的恐惧。”钟维兴他们的《失落园》正是以失落为美学对象,构筑出一个独特的生命世界。也许他们在内心上已经隐隐约约感受到现代社会的内部出现了一种毁灭性的东西,一种黑色的或残酷的东西。如果还是延续习惯的思维通过美轮美奂的影像去掩盖,只会是欲盖弥彰。他们也许希望站在毁灭性的残酷现实之中,以直面现实的力量,真正体验什么叫“天人合一”。

或者说《失落园》即是《失乐园》,是曾经有过的以史诗一般的磅礴气势揭示人的原罪与堕落。那里有上帝对人类最初的失望与忧伤,也有人类背离上帝的最初的堕落与痛苦。上帝知道人的僭越已无法挽回,既然他具有了智慧,就应承担与智慧相称的责任。结果,人类因为发挥智慧而创造了文明;因为滥用了智慧而受到诅咒。回想一下真的是非常的可怕——沃土长上荆棘,绿色原野成为荒漠,晴朗的天空变得乌烟瘴气,清澈的河流秽物漂流。人性如果受到邪恶败坏,就会导致可怕的后果——毁灭,人就可能失掉永生(生生不息繁衍)的权利,他将出于尘土而复归于尘土。这也是一个古而常新的警钟。从此,上帝失落了人;人也失落了上帝。而钟维兴他们在大漠胡杨之间,似乎就在寻找着什么,在人与天地之间印证着冥冥之中的一段呓语。他们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在绝望和幻灭之前拯救自己,然后才可能拯救更多迷失的灵魂。
[FS:PAGE]

再回到人体摄影的本体:即便是撇开人体摄影所涉及的心理因素和道德层面,也不说人体摄影的观念意识和审美层次。我想关于人体摄影的表现手法和创作技法,对于中国人体摄影的创作来说,还是有相当大的拓展空间的。中国不乏专业的商业摄影或艺术摄影家,他们凭借对摄影技术炉火纯青的掌握力度,利用他们在人像摄影中所积累的深厚功底,曾经将中国人体摄影的光影形色腾挪自如,的确创造出了不少美轮美奂的精彩作品。一抹光影、一段身姿、一隅道具、一点眼神,在他们的镜头中,说出了多少年来许多人渴望读到、却又无法亲近的故事。但是就表现手法和创作技法来说,这些作品的涵盖面恐怕是不尽如人意的——尽管我们已经看到了一些摄影家所做出的有益的探索。所以,《失落园》所带来的冲击和价值,也就不言而喻了。尤其是从历史发展学的目光打量这些作品,你可以看到其中的奥秘——人类的历史,其实就是人和世间万物之间的关联与延伸,将大漠胡杨和裸体的人物以尽可能原生态的方式并置,其实就是试图找到敢于面对过去、现在以及将来的话语权,从一个被许多人忽略的视点揭示人类生存的现状与困境。

当然,我不是说钟维兴他们的尝试已经是非常成功的。因为正如我在前面所说,这样的一种尝试远比唯美主义的实践来得艰难(是否可以这样说:《失落园》的“难度系数分”已经远远高出以往的许多作秀的表演)。优秀的人体摄影可以是通过精确的光影形色,以写实、变形、抽象、异化等种种手法,将人体转化成超越时空局限的视觉样式,再现人体外在形态的魅力和人物内在气质的丰富多样性。更重要的是,借助这些外在的手段,同时挖掘出人与生存空间、社会环境以及道德观念等特殊的关联,同时不回避情欲和性感等与人体密切相关的因素,尽可能将性的力量在通过人体在自然中得以升华和提炼,才可能将人体摄影推向一个更高的层面。作家李锐曾经这样说过:“因为任何一个艺术都应该从刻骨铭心的体验和处境出发的,在这样一个具体的处境下,升华出的艺术和形而上才是有力量、有生命的东西。我从来不相信断绝了人间烟火气的高雅的形而上。”没有和钟维兴他们直接对话,但是从画面的感受和画册中的文字中,我可以说,他们至少和这样的“刻骨铭心”距离不远。

也许,在肉体和灵魂之间,并没有不可跨越的鸿沟。关键是我们如何看待人体,又如何从人体中(包括借助人体与现实世界的关联)挖掘出精神的力量。人体不仅仅是一个唯美的空间,更是一个神秘的剧场,为所有的创造提供了一个舞台——包括物质的,精神的,甚至是感觉的——从内部一直到外部的世界。
我期待着《失落园》的延伸。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收藏 分享 邀请

手机版|小黑屋|摄影大家 ( 粤ICP备2021111574号 )

GMT+8, 2025-5-4 01:26 , Processed in 0.069742 second(s), 3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