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大家.我的摄影大家

进入现场重要,比这更重要的是进去干啥?

2008-9-18 13:29| 发布者: | 查看: 1269| 评论: 0|原作者: 巩志明

——评孙元华的组照《刘翔退赛》

 

巩志明

 

      孙元华是《华商报》体育部的文字记者,是一个被同事称为"一手拿扇子一手拿大刀--能煽能谝"的名记,他这次是北京奥运会有我们很少的有采访证可以进入比赛场地的记者。他拍的《刘翔退赛》这组照片,我以为值得说道。

      三张里面最好的那张孙海平的脸,因为里面有感情,也有视觉的张力,什么叫视觉张力,我以为就是抓人眼球的能力。但是,这张照片的来源,我以为是运气。因为记者恰好在现场,而且有这么好的角度和距离,当时孙元华距离孙海平距离就1米左右,这时候他连拍了五六张,这张是最好的。最直接的照片是那张有刘翔背影的照片,因为那有事件的主体,新闻的主角。因为距离目标有五六十米,现场光线特强,需要的技术控制较高,这张照片并没有完全拍好。怎么没有拍好,就是主体不够突出,这个时候应该最大程度地弱化环境,突出主体。新闻现场杂乱是必然的,怎么才能拍得干净,那是要永远追求的境界。最有意味,彰显记者思想的是这张赛道的空镜头,但是,这张照片是思想到位了,记者的表现没有到位。构图还是有些不正,画面稍微有点空,要是有点点缀,或者陪衬来烘托就更好了。

     三张照片都有这样那样的欠缺,可是组合在一起却很有力量,而且有与众不同的新闻的价值。

      没有欠缺的新闻照片几乎是不存在的,十全十美的新闻照片往往叫人怀疑,因为世界上没有完美的事物,尤其是强调"第一时间,第一现场"的新闻。可是这并不能成为我们不总结每次出现遗憾的借口,这更不能成为阻止我们不断提高不断进步的前提,因为,新闻就是为了推动社会进步的,一个要推动整个社会进步的事物本身不进步,就如同一个教育别人学习的人,自己不学习一样的可笑。

     我们华商传媒集团(四家日报)这次北京奥运会的比赛赛场上的照片不多,也不是很好,因为我们的场地证件很少,摄影记者能进场的可能性很小,奥运会一结束,新华社在中国美术馆办了个《北京奥运 赛场瞬间》的展览,从发稿10000多张照片里,挑选了300多张展出,的确很精彩。看后我想,我们华商传媒什么时候能办一个这样的展览呀,有梦想,现在就应该努力。

     我以为这样三张照片反映我们记者眼中的刘翔退赛,也是很棒的,因为独特,因为视觉丰富,因为耐人寻味!

 

 

8月18日中午,鸟巢,刘翔在鸟巢热身的背影。孙元华摄
                   8月18日中午,现场一位记者突然在孙海平离开主席台时,扑上来,抱住孙海平,一场大哭。孙元华摄
                    8月18日下午,鸟巢的观众都已经离去,空空荡荡的110米跑道上,起跑器还在,这就是刘翔所在的“第二大道”。孙元华摄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收藏 分享 邀请

手机版|小黑屋|摄影大家 ( 粤ICP备2021111574号 )

GMT+8, 2025-5-3 11:25 , Processed in 0.095635 second(s), 3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