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平遥讯 (特派记者金煜)昨日的平遥摄影节进行了一场激烈的学术大战。一些上午出席过高峰论坛的中国学者和国外策展人,在下午临时安排了圆桌会议,讨论文化入侵问题,在"文化自信"以及"文化尊重"等问题上产生了激烈的对峙。
"融合前,应先了解差异" 昨天上午在平遥大戏院进行的高峰论坛中,中国摄影批评家鲍昆,批评中国众多的摄影节花了很多钱邀请无谓的"外国专家"。下午,一场"额外"的圆桌会议则展开激烈论战。 中国摄影界一些学术派人士对中国摄影界将并入西方为主导的体制向来不满,昨日,是两方第一次如此正面的直接对峙。美国联系图片社总裁普雷基成了对峙的焦点之一,他是最早代理中国摄影家照片的外国人之一。会议上,中国学者当面批评他及其他西方摄影人在他们选择代理或买卖的照片上存有偏见。对此,几位欧洲的策展人表示,偏见随处可见,所以才到平遥摄影节等地方进行文化的融合。而中国台湾视觉批评家郭立昕则表示,"在融合之前,我们更应先了解差异。"其他一些学者也提到了民族自尊心的问题,围绕着中国人是否有民族自信,如何建立文化自信等问题,两方又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让不同的声音发声是好事" 会后,普雷基表示,他是第一次听说中国国内对他及他编写的书存在一些意见,他表示不能理解一些指责,但觉得"沟通总比哑巴好"。另两位参与的策展人都表示这是他们参与的最好的讨论之一。发言最激烈的鲍昆则说,这是两方难得的一次对等谈话的机会,他也认为这体现了平遥摄影节"民主化"的特点,即能够给不同的声音提供讨论的平台。 高峰论坛副秘书长崔波表示,圆桌会议谈到了一些实质性的东西,"这些人都比较适应了摄影节的操作,更有前瞻性,能让各种不同的声音发声是好事。" |
手机版|小黑屋|摄影大家 ( 粤ICP备2021111574号 )
GMT+8, 2025-5-4 01:36 , Processed in 0.217661 second(s), 3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