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大家.我的摄影大家

我所拍的照片,就像我把要哭的哭出来了

2008-10-2 12:19| 发布者: | 查看: 1782| 评论: 0|原作者: 李楠

《影响》之丘:我所拍的照片,就像我把要哭的哭出来了      

我为《影响》栏目确定的基调是:以朴素冷静无干扰的语言为摄影师提供一个回顾摄影历程、阐述摄影理念的空间。这个空间是自由的、丰富的,期待异彩纷呈的观念碰撞。

 

  

《影响》之丘:我所拍的照片,就像我把要哭的哭出来了

主持人:李楠

本期嘉宾:丘

影响作品:童年家庭照(1983年)

 

主持人评介:

    或许每个人都会有这样的经历:面对自己幼年时的照片回忆金色的童年。这些产生于民间却又被许多个家庭珍藏的照片,就是一份既属于个人又属于大众的记忆。照片有时候就像一条线索或一把钥匙,我们沿着它的指引蜿蜒而行,走入我们的神秘花园,那里面,放置着一切我们终身难忘和无法面对的东西。

嘉宾访谈(根据对话整理):

唯有摄影,能让过去的记忆复活

    当你说到影响我的摄影作品时,我的脑子里一下子就浮现出这张老照片。其实自己一直都有看各种摄影作品,包括那些经典的照片,它们也对我产生过影响。但是,要说到对我最有影响的照片,我的第一反应还是它。

    这是我9岁的时候,我在广州的舅舅来探亲时给我们全家拍的合影。背景是我们盖的新房子,还没搬进去住。我们一家人特意为了这张照片花了差不多30分钟走到房子前照了相,其中的乡间小路并不是那么好走。你知道吗?我特别喜欢看这些老照片,我觉得我能非常清晰地回忆起当时的情景,当时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动作,就像放电影一样,好像自己又重新回到过去。有一张老照片,是拍我小时候和母亲在外婆家井旁边,我觉得自己至今还能想起我趴在井沿,听着母亲打水的声音,得拍几次才能把水打上来,很好听,水是不停的掉回井里也掉到井外,而且水是出奇的清,只是在煮的时候多了许多白色的沉淀。只是浑然不知道香港回乡的表姐就在此时帮助了我实现记忆这种奇妙的感觉,拍下这张照片,这就是我喜欢摄影的开始。唯有摄影,能让过去的记忆复活,能让我重温那已经消逝了的一切,奇妙却又伤感。

我觉得自己和拍摄的对象之间有一种"场"

    真正拿起相机拍照,应该是1999年,我大学毕业后在一个中学教美术,业余时间就和一帮摄影发烧友去周边拍照片。那时候,应该是锻炼了一些技术能力。自己挑出两张黑白照片,贴在床头,看一看,自己感觉还蛮好的。就这样慢慢地拍到现在。

    我有一个特别深刻的感觉是:少年时,有一次和父亲一起去走亲戚。晚上回家,父亲骑车带着我,我坐在后面,耳旁一阵阵的凉风吹过,呜呜的响声好像一直都没停过。那样一种夜色,那样一种风声,那样一条路,那样一种情绪,我总是忘不了。我好像很多次地又回到那时候,这种记忆反反复复出现在我的记忆中,同时也定格了我现在的心情,影响了我现在的观看方式。我觉得摄影就是保持记忆的一种方式。每一张照片,都可以当作一段记忆去珍藏。我自己到处游走,当然也包括回乡下,拍下很多照片,其实就是一个动机:我想把过去的感觉珍藏。

    我自己最喜欢的照片,是这张大海,在汕尾拍的。我喜欢大海,还没看见海,光是闻到那种海腥味,我心里就觉得舒服。其实我自己不是出生在海边的人,为什么喜欢海?我想可能也是潜意识里把海当成了一种渲泄吧。当时就我自己,海浪一波一波地涌上来,我就迎着浪头拍一张,然后就往回跑;下一个浪来时,我又迎上去拍一张,然后又往回跑。就这样,拍到这一张。这比较接近我心目中的海:灵异、诡秘,和我们惯常描述的海完全不一样。我想像自己好像住在它里面,和它沟通;我可以望着它,听它、闻它,看着那一朵朵的浪花,就会很开心。

    我觉得自己和拍摄的对象之间有一种"场"。我感受到了这种"场",才会去拍。拍照对我来说是一种直觉。从小到大,我体验这个世界,都是用眼比较多一些。我拍下这些人和物,就离开了。他们最终怎样了,似乎我也不太关心,也关心不了。

[FS:PAGE]

    李楠:"你的照片有时候看起来就像是隔着玻璃在观看这个世界,可以看得纤毫毕现,却无法触摸得到。"

    是的,我的照片其实是很冷漠的,虽然我拍的时候其实是非常投入的。

    这样一种状态就像我和我父母的沟通。我们很少说话,我也经常不记得给他们打电话。电话里我不会对他们说什么,因为我并不善于这种表达方式。但我回家的时候,会把他们拍下来,然后藏起照片,时时翻看。拍照片的时候我会很热情,拍完了好像又是以前那种平淡的样子。这就是我对他们的表达。我也曾想过是不是应该改变一下?但我做不到。

    我喜欢拍自己身边的人,自己的家庭、亲人,这好像是我唯一能为他们做的事情。我做这些的时候不会想太多,就是一种单纯的快乐。虽然我爸妈觉得我的照片都是垃圾,黑乎乎的什么也看不清。但是,它们对我有意义,对我很重要。或许这是我很自私的一面吧。

    这次汶川地震,我没有去。如果我去了,我想我也会把那里的人当成我身边的人来拍。摄影对我而言的终极目的,就是珍藏一份记忆。

影像如果太完美,就好像不存在一样

    我对自己其实真的谈不上什么期望。如果要说的话,就是希望自己好好地生活。以前下了班就背着相机去拍照的冲动现在是没有了。实际上,我已经有一阵没怎么拍照了。除了端午节回老家探亲时拍了几张。也许我错过了很多应该拍下来的画面,但我想,不拍其实也挺好;拍到了也不过如此。一直一直地拍下去,也不过如此吧?那不如放它在一边好了。很多时候,我越来越像一个旁观者,而不像一个参与者。

    有一张照片,是我让我的侄儿站在我小时候玩耍过的原野里拍的。好像是我希望我身边的人站在我生活过的地方,找回我当时的感觉。其实,当一个旁观者是痛苦的,做一个体验者要舒服得多。

    好像我目前工作拍的都是些"风花雪月"的东西,没什么社会责任感。对很多事情,我觉得似乎都是理所当然的,或者这样那样都行,无所谓吧。我好像是一个不喜欢现实的人。我把自己的很多作品都命名为"梦"、"梦呓"、"白日梦"等等,因为我觉得它们就是一种不确定。我不能确定它们。就是觉得自己看着舒服就好。我觉得影像如果太完美,就好像不存在一样。太完美的东西总是很快在人的大脑里消失。记得我上初中以前特别喜欢哭,我想,我所拍的照片,就像我哭出来了,我把要哭的哭出来了!

    我最近喜欢虚幻的东西,像仙境一样的东西,比如对雾气,我特别迷恋。也许这是我内心深处的一个障碍。我拍照,是在不断克服障碍的过程。我现在下意识想去改变的一点是:我如此固执地喜欢一个东西,是否说明我有问题呢?也许我可以尝试从不同的角度去看这个世界。比如一朵花,每个人看到的都不一样,也许我也可以站在别人的角度去看一看。我觉得,这是一种心态上的提高。

    现在的照片,震撼的特别多,经营的也特别地多,我更喜欢看以前的那种老照片。我也经营,可发现自己的知识就那么一点,实在做不了,还是做自己能做的事吧。好像转来转去还是转回到我自己,最终我想表达的还是我自己最想要的东西。

丘的作品:

 

丘的简历:

1974年12月生于广东平远

1998年07月 毕业于广东教育学院美术系

现工作生活于广州

参展:

2003年09月 《并不真实的丘》 平遥国际摄影大展 平遥                        山西

2003年12月 《中国人本》 纪实在当代摄影展 广东美术馆                       广州

[FS:PAGE]

2004年04月 《在路上》 开放的姿态  广东美术馆                              广州

2004年09月 《在路上》 2004武夷山国际摄影周  武夷山景区                   福建

2004年12月  四位中國年輕攝影家展「往哪裡去?天人合一」 守护神艺廊     日本东京

2005年01月 《2005广州国际摄影双年展》 广东美术馆                          广州

2005年11月 《丘》 连州国际摄影年 连州鞋厂                                 广东

2007年04月 《梦呓的丘》 75号画廊                                         广州

2007年07月 《梦游者-丘》 阿尔勒国际摄影节                                法国

2008年03月 《外象》 三影堂四人摄影联展                                   北京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收藏 分享 邀请

手机版|小黑屋|摄影大家 ( 粤ICP备2021111574号 )

GMT+8, 2025-5-4 00:59 , Processed in 0.204715 second(s), 3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