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大家.我的摄影大家

平遥八年八评之四

2008-10-6 12:45| 发布者: | 查看: 1211| 评论: 0|原作者: 巩志明

人世间的一切艺术其实都是人文思想以及技术手段的复合,只不过"度"的把握和拿捏,情感的渗入和克制,思想的深刻和外化,这些因素的平衡决定着艺术的品味和价值。而《关怀-本》这组照片,很好地把握了这些关键环节。说真的,我喜欢这样的作品,以及它的整体风格和内在的结构,包括最后这张站在热力井盖上的孤独空寂的全景,我都感觉很有力量,而且是对整个专题的一种超然和提升。

 

 

"平遥八年"八评之四

 

情感饱满才能深切

 

 

巩志明

 

     昨晚去参加一个年过古稀的朋友的乔迁新居的聚会,这位老爷子干了30多年野外地质工作,50多岁后内退、改行自学保健医生,曾为我长期治疗腰椎病,我们很投缘。老人的新居在高层的二楼,有100平米,收拾得简朴大方。昨天是用老人的话说,是他招待他书画界的朋友(他长期在西安书画界行医),去了快20位客人,朋友们为他贺喜的字画把客厅装点地琳琅满目。老人很激动,带领大家喝了四瓶白酒。最后客人们不断地献歌庆贺,结果一曲《我的老父亲,我最疼爱的人》让老人泪水泉涌,双手掩面不止......

     我理解,一个古稀之人入住生平第一套属于自己的新居的心酸,更理解他为人父为人夫的几十年的艰辛,深深地为这一幕所感动了!

     我经常感觉到大量的摄影作品背后没有情感,尤其是缺乏那刻意节制着的饱满的深情。这次在平遥柴油机场的D区,这组《关怀-本》,让我过目难忘,再次反思这个问题。

    《关怀-本》是法国摄影师玛丽安•赛尔(Marian Sell)的作品。伤者本(Ben)是玛丽安的朋友,Ben的伤疤源于一次严的高压电触电事故。玛丽安与Ben默契的完成了这组照片,他让伤者赤裸于镜头之前,毫不掩饰自己的伤疤。实际上整个的拍摄过程被寓以一种深刻的人生态度:勇敢的面对一切灾难,生命无价。为了完成自己的思想,玛丽安对拍摄中的本进行了一些必要的设计化妆和造型。这样的摄影显然已经不属于严格的传统纪实摄影的范畴,我以为它就是为了表达思想而人为再造影像的所谓观念摄影。

     人世间的一切艺术其实都是人文思想以及技术手段的复合,只不过"度"的把握和拿捏,情感的渗入和克制,思想的深刻和外化,这些因素的平衡决定着艺术的品味和价值。而《关怀-本》这组照片,很好地把握了这些关键环节。说真的,我喜欢这样的作品,以及它的整体风格和内在的结构,包括最后这张站在热力井盖上的孤独空寂的全景,我都感觉很有力量,而且是对整个专题的一种超然和提升。

    在土仓我看到的最震撼的作品是这组《耶稣雕像》,我为它的思想的超越和视觉的真实而肃然,静静地,久久地,不忍离去,去而复返。以耶稣为主题的艺术,多如星辰。以之为主题的摄影作品近年来在平遥也屡见不鲜。可是它们共同的特点就是让人感觉雷同,不新鲜,还有就是有一些心理上的距离感和虚假。可是这组照片,打破常规,从最微观的视觉角度,诠释耶稣,倾注敬爱,表达思想。

     因为展场的照片,很大,我观看时的光线很好,展品布置得很有感染力,所以现场的感觉超强。六七幅无与伦比的作品吸引了大量的拥趸。

     别致的思维(思想+主题),饱满而节制的情感,独特的视觉呈现,这将永远是摄影的必杀技。

    刚才,我途经一个公交车站,特然听到一阵苍凉的"送君送到江水边,知心话儿说不完,风里浪里你行船,我执梭镖望君还。"我知道那是常年在卖唱的盲人夫妇又在夫唱妇随。不知怎么,一种强烈的情感顿时不能自已。我想起我上初一时,这歌还是反动歌曲,一个很有才华崔姓同学就因为喜欢唱这个歌,结果被劳教,从此一生被彻底改写......

     摄影真的是一个特别需要投入情感的艺术,这些年,我在摄影这个行当,感受到了许多许多,可是说真的,感受到的作品背后情感真的很有限,极少数的饱含深情的作品,我一直牢牢记在心间,譬如侯登科的《新帽》,譬如贺延光的《回家》,不敢忘记,因为它们不仅是摄影的名作,也是我们的做人的情感的源泉,每次想起,都会觉得人生是很有意义的,我不能虚掷此生。《关怀-本》和《耶稣雕像》,虽然没有强烈到那样的程度,可是我会记住它们的,也愿意和朋友们分享这份心理的收获。

[FS:PAGE]

   

 

 

一、关怀-本

二、耶稣雕像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收藏 分享 邀请

手机版|小黑屋|摄影大家 ( 粤ICP备2021111574号 )

GMT+8, 2025-5-3 12:16 , Processed in 0.069876 second(s), 3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