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大家.我的摄影大家

场景·32年前

2008-10-22 12:52| 发布者: | 查看: 1007| 评论: 0|原作者: 鲍昆

 

       多年销声匿迹的老摄影家鲍乃镛先生,最近拿出了他在32年前拍摄的"四五"天安门运动的大型场景照片。这是一张由14张照片拼接的天安门广场360°环摄照片,展现了那场改变中国人民命运的群众政治运动的恢宏场景。让我们的记忆可以循着影像的真实,返回那激动人心、波澜壮阔的一刻,重温自己或许已经忘记的历程。

    四五运动,是中国社会现代史上重要的节点,是五四以来中国现代性进程中真正表达人民自我权利的第一场民主运动。她不是政治家策动的、蓄谋的行动,而是广大人民群众自发的、表达自己内心情感和愿望的人民运动。她是人山人海的群众聚集,是中国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人民集会。她为之后的制定未来中国走向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提供了巨大的群众社会基础和精神支持,是我们在今天反思历史时必须大书特书的一笔。

    四五运动还开启了真正现代中国摄影的历史。后来众多的摄影大家从这场伟大的运动中走了出来。这些当时的中青年人,以简陋的摄影器材,记录了这个非凡的场面场景,用自己的摄影传播了民众的权利意识和自己的心声。他们的摄影,将镜头对准了自己的内心,决绝地告别了摄影曾经的权力工具身份,还原了摄影本来应该有的主体意识。

    四五摄影是辉煌的,后来也以盛宴的方式庆祝了自己。1979年,以《人民的悼念》的名义,四五摄影者们出版了大型的摄影集,将自己的历史光荣地镌刻在中国现代史上。在这本摄影集中,没有鲍乃镛先生这次拿出来的360°环摄接片作品,是一件遗憾的事情。鲍乃镛先生的这件作品,无论从场面和人物都十分真实地记录了当时的情景,现在看来当是万份珍贵的。

    鲍乃镛先生当时还是一个喜欢摄影的业余爱好者,勤奋学习长期积累的摄影知识,给了他以自己独特的视角记录这场群众运动的意识。他站在天安门广场的中轴线上,以自行车作为支架,制造了一个临时的制高点,然后进行了一个360°的环形拍摄,全部完成共用了14张底片。今天看来,鲍乃镛掌握的摄影技巧相当纯熟,14张底片的水平性近乎完美,所接的场景匀称自然。由于它当时身在人潮当中,一些近距离的人物无法回避,造成了所谓"天衣无缝"无法完成的遗憾。但今天看来,这倒恰恰构成了这幅作品独有的魅力。这些人物的表情,和人们拥挤的场面,都十分真实地记录了下来。它没有今天数字拼接技术的"完美",却留下了毋庸置疑的真实。而且,以今天的"艺术"标准眼光,也恰恰显示了各个分镜头之间形成的特殊的错落"美感"。其实奥秘就是真实,因为只有真实,才是打动读者的源泉。

    鲍乃镛360°的环形照片,如果放在一个环形的展场展出,将会给观众一个身临其境的感受--那么多的人、那么沉重的事,那是32年前......。

2008-5-11

 

    鲍乃镛(b.1938)生于中国北京,蒙古族,北京钢铁学院毕业。曾在北京钢铁研究院和内蒙古包头钢铁公司钢铁研究院工作,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放射性同位素在钢铁研究中的应用。

    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摄影家协会第三届理事。

    1979年参加第四次文代会;1979年参加第六届文代会。1980年被中国文联提名为"文艺界专人才",而后被内蒙高评委评为高级摄影家。

    现任中国摄影艺术家协会副主席,包克图博物馆馆长和澳大利亚鄂尔多斯基金会主席。

    1972年开始研究摄影学,而后赴内蒙大草原考察和拍摄蒙古牧民的生活。

    1976年1月和4月在北京系统拍摄了人民悼念周总理,反对四人帮的伟大的"四·五运动"。为中国近代史留下了珍贵的照片史料。[FS:PAGE]

粉碎四人帮后,鲍乃镛制作了大型"天安门悼念周总理"大型影集,并及时的寄给了党中央、新华社、人民日报、邓颖超、邓小平、周恩寿(周恩来的亲弟弟)和中国摄影家协会。                                                               

"四·五"  天安门事件被恢复名誉后,新华社采用了鲍乃镛的部分照片向国内外发稿,被国内外报刊广泛刊用。如《人民日报》、《解放军报》、《光明日报》、《人民画报》、《解放军画报》、《民族画报》、《人民中国》(日文版)、《中国建设》(英文版)和美国《纽约时报》、英国《泰晤士报》、日本《读卖新闻》、澳大利亚《悉尼晨报》、德国《世界报》、法国《巴黎竞赛报》等世界各大媒体广泛刊用。

大型画册《人民的悼念》收录四十余幅他的作品。

    1979年,其中一幅作品"白花送给周爷爷",在1979年4月5日被中国文联和中国摄影家协会授予"四·五运动"摄影一等奖。 

1985至1987年远赴澳大利亚,从事讲学、展览和摄影,足迹全国。在悉尼马克立大学 、墨尔本大学、 首都堪培拉国立大学和布里斯班市政厅举办蒙古族纪实摄影作品和民俗用品展。

墨尔本大学收藏了他拍摄的122幅有关蒙古族的反转片和20余幅中国著名作家的照片。

回国后,1988年4月在中国美术馆,由中国摄影家协会主办了题为"一个中国蒙古族人看澳大利亚--鲍乃镛纪实影展 "。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收藏 分享 邀请

手机版|小黑屋|摄影大家 ( 粤ICP备2021111574号 )

GMT+8, 2025-5-4 01:08 , Processed in 0.113685 second(s), 3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