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大家.我的摄影大家

我和《摄影之友》的一段趣事

2008-11-22 12:11| 发布者: | 查看: 924| 评论: 0|原作者: 鲍昆

打起来了?

--我和《摄影之友》的一段趣事

 

我曾经离开摄影十多年,而且也比较决断,就是再也不闻不问摄影之事。对于摄影界的朋友们,也基本不再往来,除了那些曾经虽因摄影而交往,却在交往中友谊已经超越摄影的若干朋友。这些朋友们不但持续坚持摄影,个别甚至因此走上了职业道路。他们还和我保持断断续续地来往,也是那几年我离开摄影却还能了解摄影状态的渠道。虽然摄影并不是我们之间的主要话题,但毕竟他们是从事这个职业的,所以在交流中还是涉及许多摄影之事。

九十年代上期,在这些朋友们的口中,渐渐听多起来的一个名字就是《摄影之友》,但它是一本什么样的杂志,我却一直未见"庐山真面目"。后来,原在《大众摄影》工作的那日松去了《摄影之友》,他每期都给我寄送杂志,我才对《摄影之友》有了非常具体的了解。应该说,当时这是一本朝气蓬勃的摄影杂志,甚至有些鹤立鸡群的感觉。她活泼的版面设计,和时尚的编辑手法,非常符合那时新媒体运动的特点,一改传统摄影杂志专业化和体制化的特点,能够抓住年轻一代读者的阅读特点。

也就在那时不久,我被CCTV《瞬间世界》聘请担任栏目执行主编,《摄影之友》于是更成为我密切关注的媒体。因为我必须在摄影的刊物上去寻找节目的相关资源和信息。不过,在我还没有采用他们的资源时,他们却先"采用"了我。记得是当时的副主编吴欣环给我打的电话,请我参加一次他们杂志的月赛评选。

到日子我去了。见到另外两位评委,一个是北京电影学院摄影学院的老师宋靖;一位是中央美院的老师姚璐,两位我一个也不认识。简单寒暄之后开始评选。作品已经经过杂志编辑部的初选,所以并不多,很快评完。吴欣环作为东道主,请每位评委按杂志惯例发表几句对获奖作品的点评。吴欣环请宋靖先说。宋靖快言快语地开始说了起来,结果有些问题来了。她是院校的老师,分析照片自然是课堂一路,以平面的构成元素为主。我那时刚回摄影界,对当时摄影界一片沙龙唯美的风气十分不以为然,认为这种分析办法极容易把读者引入这个方向。于是我面露愠色,但也未直接和宋靖冲突。到我讲时,自然是另一路子。因为路数并不投机,这场评选也就冷冷地结束了,然后各自出门。

等下月《摄影之友》寄来,翻开一看,这场不热烈的评选,已经被吴欣环的文字整成了基本是"打起来了"的一场冲突。记不得具体的了,只记得好像是"西边来的"主编(央视)和"北边来的"教授(电影学院)关于这场评选冲突起来了。看得我开始惊愕,而后哈哈大笑。看来《摄影之友》了得。因为好像不久前,我刚刚对那日松说,编辑之道,就是惟恐天下不乱,没事也得挑事,这样才能吸引读者眼球。好嘛,这招先用到我身上来啦。

其实,这个编辑恶招儿,也不是我的原创,是原来《读书》杂志的老主编沈昌文的一辈子心得。我也是趸来的。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收藏 分享 邀请

手机版|小黑屋|摄影大家 ( 粤ICP备2021111574号 )

GMT+8, 2025-5-4 01:29 , Processed in 0.081886 second(s), 3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