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西安·克雷格长在法国的“摄影之都”阿尔,从小便与毕加索熟识。因此,在他那些经典的人体摄影作品中,自始至终贯穿着一个词——抽象。
吕西安·克雷格,1934年出生于法国南部充满阳光的小城阿尔 —— 一个曾经给凡·高等伟大画家带来无穷灵感的地方。阿尔是摄影之都,法国唯一的国立摄影专业学校就设立在这个城市。阿尔也是一个古迹遍布的城市,古老的蒙玛珠修道院就位于附近的马儒尔山岛。 在文物古迹中长大的吕西安·克雷格自幼就与蒙玛珠修道院结下了不解之缘。修道院周围岩石上墓穴的各种情态——奇特的人形墓穴,墓穴在雨天的积水,积水倒映出的天空,以及边缘蔓延的青苔……深深地吸引了克雷格并成为他观看古迹的一个主要的视角。在他看来,岩石上空荡荡的墓穴,正是人在历史时空中存在过的痕迹。而1952年母亲的去世,促使他更加深入去思考生命、死亡。他的目光随着镜头,穿透到岩石的最深处。他以一种抽象的方式赋予了墓穴建筑以拟人化的情感。
他那带有抽象主义意味的作品,甚至他的整个艺术生涯,都与好友毕加索有着莫大的关联。他在19岁时认识了毕加索,之后,经过毕加索的介绍又认识了让·科克托,这两人随后都变成了克雷格最好的朋友,也对他的艺术创作风格造成了相当大的影响。 在他开始尝试人体摄影时,Edward Weston的作品给他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也正是受到weston作品的感召,使他真正开始创作拥有自己风格的人体摄影作品,而之后他的这些人体摄影创作被业界称为“重新定义了人体摄影的里程碑式作品”。
吕西安·克雷格的人体摄影在光影间传达生死与空寂,令人心动共鸣。而他本人的性格和生活也与自己这些作品相似,充满神秘气息。 他那带有抽象主义意味的作品,甚至他的整个艺术生涯,都与好友毕加索有着莫大的关联。他在19岁时认识了毕加索,之后,经过毕加索的介绍又认识了让·科克托,这两人随后都变成了克雷格最好的朋友,也对他的艺术创作风格造成了相当大的影响。 曾经有人评论他的人体摄影作品时说道:“克雷格把一个个女人体抽象成神秘又流畅的线条,融合在黑白灰之中,这不禁让人产生更多的哲学思考。”
至于在人体摄影和哲学思考之间是如何建立联系的我想大部分人都无法理解,但至少通过克雷格的这些人体摄影作品,我们应该能够安静的反思一下:在目前国内摄影浮躁的气氛下面,你在参加那些人体拍摄活动之前,在融入长枪短炮的色友中开始对着模特狂按快门之前,有没有想过自己拍摄的目的是什么,究竟是“人体”还是“摄影”呢? |
手机版|小黑屋|摄影大家 ( 粤ICP备2021111574号 )
GMT+8, 2025-5-7 00:03 , Processed in 0.089158 second(s), 3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