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大家.我的摄影大家

第四届连州国际摄影年展学术研讨会记录2

2009-1-7 13:52| 发布者: | 查看: 835| 评论: 0|原作者: 鲍 昆

续前: 

鲍昆:谢谢陈教授,陈教授从水墨艺术经验和教育方面谈了一下对摄影的感受,最后还是回到了郭力昕教授对青年一代完全个人经验的话题上来,希望哪位先生对这个话题愿意接下去谈谈。金江波,你怎么看待这个问题,许多人提到你的作品《经济大撤退》。

 

金江波:不好意思,我是来学习的,想通过今天这个机会能够得到一些老师和前辈们的指点,刚才来晚了,有很多精彩的言论没有听到,但是听了之后几位嘉宾的发言,觉得很感动,其实做艺术挺不容易的,特别是现在,艺术的繁荣已经起来了,但是撤退也马上就到了,所以艺术家也挺不容易的。我从自己的创作来讲,我做了几年的艺术,所以可能有几个关健词是我自己一直比较坚持的,第一,立场,就是说艺术家的立场对我是非常重要的,我保持这样的态度在做艺术创作;第二,现场,身为在这样的社会环境当中生活的人,现场带来更多艺术创作的土壤,这种土壤是挺珍贵的;第三,原点,就是回归到艺术创作的原点,原点就是我的价值观所在,所以我很感谢评委会给我奖项,我认为其实就是对这三个方面的肯定。所谓的立场,从摄影的角度来说,不单单是一个工具,更主要是一个态度,艺术家的观念没有这样一个清晰的立场来传载、传承的话,摄影只是成为一个图像,并不重要,但是如果有了这样清晰立场之后,摄影的工作就会变成观念传达和反思的场域,这种东西是很关键的,也是应该要提倡的,特别是在现在信息时代和图像时代特别泛滥的时代。以往的相机只是在特定的历史人物、特定的社会角色当中使用的时候,可以看到记载历史或者记载社会产生很特殊的视觉景观,都很有价值。现在每个人手里面都可能有相机,拍摄照片非常容易,数码PS营造图像非常简单,创作出来的视觉体验也会非常丰富,往往会忽略一个艺术家在社会当中的角色,在文化当中的一种身份。所以我觉得有立场的摄影在今天看是非常重要的。刚才说到原点,就是回到基本的摄影工作当中,我是拿大画幅相机创作的,之前我一直用的都是一些数码和传统的中幅胶片相机,从来没有把它当做艺术的创作工具载体在做。现在拿大画幅拍,感觉特原始,根本没有任何电子的设备,可以提供类似数码的快捷的方式来获取结果,用大画幅拍照片要两三个小时才能完成一幅作品的创作,重复一张又要花掉同样的时间,这种劳动成果是摄影当中非常本质的东西,很珍贵,因为体现了艺术家的一种行为,一种身体的行为,告诉我们对社会现场取证的时候,摄影的对象是需要筛选的,要经过思考和汗水才能够达到的。所以我觉得这个是我的原点,也是回到摄影最本质、最初的状态,带来很多的快乐。这个时候摄影的现场就变的更加重要,《经济大撤退》这样的题材,和我个人以往的经历有关,我以前做过生意,也是浙江人,对于商品市场比较敏感,我们老家所有的人都是做生意的,只有我一个人搞艺术的,所以很多人都认为我不是跟他们一伙的。那么这种身份和经历就是我的立场和现场之间的关系,遵从什么样的线索,在现场当中来挖掘这样的土壤去做,《经济大撤退》就是我从去年股市泡沫、楼市高涨都可以看出所有东西都将有盛极而衰的可能。新《劳动合同法》的出台引起我对背后制造业基地的担忧,就跑到东莞,通过几次现场的采样,我没有找到合适拍的"现场",后来经过特殊的办法,找到了法院一些朋友的帮助,到达了最终我想要到达的"现场",这种现场看起来是那么的震撼,这反映了经济溃退时期的匆忙和快速。我想这个就是对现场的研究获得的。我不认为现在是与后殖民说再见的时候,而是后殖民的特征正在全球一体化的合法外衣下变的比前殖民经济更加隐秘和疯狂,因为前殖民是一个政治的符号,用一个国家的概念插一个国旗来获取殖民地的财富,而后殖民跨越了政治的版图,跨越了国家政府的影响,用资本投入的方式同样获取财富,而且他们的撤退是那么隐蔽和快速。这个就是我要说的,通过现场的研究更清晰证明了我的观点。[FS:PAGE]

 

鲍昆:金江波是比较新的艺术家,而且我觉得他非常好的解释了摄影的敏感性,而且他的实践也告诉我们,任何一个优秀的艺术家和摄影师,他的观察方式必须是现实主义的。金江波在中国摄影界第一个对经济衰退做出敏感反映,这点非常难得,实际上在一个多月以前华尔街金融全面崩盘,才知道我们曾经快乐的这10多年终于到头了,但是金江波这种敏感实际上从今年年初就已经有了,他有可能是全球化经济衰退最早的见证者之一,从摄影角度来讲,从今年初就开始关注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经济衰退的迹象,如果坚持下去,可能会对资本主义从某一个层面做最好的记录,希望他以后做的更精彩,我们大家应该给他一个鼓励,给点掌声。

下面我们的这个老朋友每个摄影节都来,是所有人熟悉的老朋友,他就是美国联系图片社的普雷基先生,他参加摄影节的次数远远高于在座每个人,因为我们都有可能两届没有参与,他几乎没有一届不参与的,借这个时候请他从他的视角来谈一下他的感受。

 

普雷基:连州摄影年展,也包括国内外其他的一些摄影节我都参与过,我和栗宪庭先生也是同一个时代的人,坐在我旁边的这位段煜婷女士也是非常重要的摄影节组织者,前几年是在北京认识的,当时我是一个老师,段煜婷是一个学生,觉得她非常有潜力,之后她邀请我到连州来参加摄影活动。我每年都来,来了四次了,许多朋友问我为什么要到这么远的地方,还是一再的来,正是因为这个地方值得我重返,每年还是会来参加的。过去几年来,参加过中国很多不同的摄影展,不过我觉得连州的摄影年展对我而言是最有意义的,最有趣的。连州这个地方不是特别适合观光的城市,这个城市也正是因为它远,反而特别有意思,更不用说展览里面的内容,或者说作品的水平。连州摄影年展对我而言,最有意思一个地方是策展的重点,是跟当地脉络紧紧扣在一起的,很多东西在其他地方也看过,但是唯独连州摄影年展里面的展览有传载的脉络。我在第一次来中国是在20年前,那个时候连州不存在,不是指这个城市不存在,而是在摄影地图上面并不存在,我也去过许多世界各国有名的摄影节,譬如说法国的阿尔勒摄影节,我看到连州的摄影年展更类似于在去年澳洲的一个摄影节的质感,有着同样的水平,这个也使得连州摄影年展有特别的意义,跟世界的水平是连接的。我觉得任何一个摄影节活动都会有一些缺点,譬如说昨天碰到连州市市长,我说这里有一个非常精彩的摄影节,但是有其他的硬件条件还没有完全配合好,譬如说没有一条非常好的高速公路直接通到连州,使来参与连州摄影活动的人更加方便,虽然最近在交通上有些改变了,还是有待改进。这对于这个摄影节的文化影响力和效率增长是非常关键的。我觉得有一些展场因为光线的受限而不完全到位,尤其有些摄影作品在布展上光线非常重要,否则会让一些好的展览没有发挥到最好,因为光源的不理想使作品失去光彩,因为摄影是艺术的东西,光线的准确是很必要的前提条件。另外一个问题,如果连州摄影年展要变成长期经营的文化活动的话,我建议需要扩大年展对世界各地的宣传,如果能够让墨西哥、印度、日本等等这些国家的摄影专业者知道的话,更多的人参与到这个活动里面来,就不会白费策展人、主办者所花的苦心,如何把连州在国际上能够促销出去,不是商品意义上的促销,是文化意义上的促销,这点还可以加强。我提的一些建议或者是批评的话,只是因为希望站在朋友的立场,不能报喜不报忧,做一些积极性的有建设性的提议。总的说来,我欣赏连州摄影年展,重要的经验就是,像这样小的城市,能够有这样的热情,而且是连州市民,更大一层社会群众集体的热情,集体的能量这样子的参与程度是令我非常动容的,看到在摄影展里面可以有家长带着小孩一起来看展,跟我刚才提的经验类似,看到这样的展览有群众参与的,不只是局限在摄影圈里面,一个展览可以创造这样集体市民社会的热情和能量,这是让我非常感动的,这是连州摄影年展最大的亮点。我今天早上在图书馆看了一下业余沙龙性质的照片,觉得即使在这个层面的展览,他们也带动了民众观赏摄影的乐趣,另外在专业几个展场里面,我觉得,未必每个摄影师都在同样的创作高度,有很多摄影师因为这个展览,因为策展人策展的理念,使得一些长期不被注意、不知名但是有价值的摄影作品可以面世,这是我对连州摄影年展总体的印象,这个活动创造了一个能够让一些非常独特的作品让大众观赏的机会,这个就是连州摄影年展非常独特的原因。依照我自己从世界各个城市的摄影节得来的经验看,我对连州摄影年展的总监段煜婷,能够通过这样的活动,创造出这样好的结果,表示非常大的敬意,我就先谈到此,如果有其他的问题可以随时提出来。[FS:PAGE]

 

段煜婷:非常感谢普雷基先生对摄影年展的建议和看法,因为我们这次研讨会本来计划是国内的人员参与,没有想到外国专家和一些策展人也对研讨会这么感兴趣。我刚才也听很多在座的学术委员和策展人的发言,大家真的是越来越对连州摄影年展倾注了很多关心和热忱,包括现在提到的很具体的建议。连州确实是一个各方面条件都比较有局限的小城市,无论从地理上还是经济上,我们也一直在尽可能创造更好的条件把这个摄影活动做好,刚才普雷基先生提到的几个问题,也是应该值得我们进一步改善的,比如说公路,这个不是连州市能够解决的,是一个区域和省的规划问题,现在看来今年高速公路已经初步开通了,正式开通是12月26号,希望明年这个路会更加平坦、顺畅。还有一些展场灯光,专业方面的不足之处,也是我们需要改善的。作为这样一个项目已经到了第四年,一些基础设施也需要进一步提升和改善。另外一方面对于一个摄影节来讲,或者甚至推而广之到整个中国摄影,或者中国当代艺术的推广方面,刚才普雷基先生提到一些海外的地方,北美、印度、墨西哥和亚洲一些国家要做更多的推广,这四年来我们也一直在这方面比较重视,我们觉得作为一个艺术项目或者是作为中国摄影要建立一个自己的文化形象,必须要主动的,西方对中国文化和中国摄影有很多的误读,主动权应该掌握在我们自己手里面,我们应该更加主动来推广自己好的摄影和文化形象,在这方面也是应该再进一步加强的。我们每年都会在欧洲摄影之家,还有伦敦英国摄影师之家做全球新闻发布会,也做海外推广活动,应该还会再做更广泛更深入层次的交流,甚至是一些巡展。接下来还有一个海外的策展人也在场,来自挪威的策展人Emil Fedida,请他发表一下对这次连州摄影年展的一些看法。

 

Emil Fedida:我是一个搞艺术的人,对我而言创造艺术有一个特定的原因。我很高兴连州摄影年展在高速公路到来之前举办,我并不那么建议连州是否先要有很好的硬件,先要搞好方便的高速公路,才可以有摄影活动,这是因为城市本身会不断的改变,或者是因为艺术活动会带来城市的改变,我相信上海曾经也不是那么繁荣的地方,相信10、20年以后人都会改变,有更丰富的资源,更精彩的面貌,但是艺术正是带来改变的原因之一。摄影是一个非常强而有力的传递媒介,所以作为一个政府的机构,应该支持像这样子的活动,因为作为一个政府部门,要关心的不应该只是经济的改变,还有文化的改变。所以凭我的经验而言,这个经验不是在欧洲的经验,文化的改变需要政府的支持。我这几年在中国参与许多教育计划,从家庭教育到学校教育,我认为所有的改变来自于教育,因为文化可以带来很多的改变,如果这里有更多的外国艺术家和策展人来参与,共同来讨论的话,这个改变可以发生的更多。因为这个世界改变很剧烈,经济并不是很稳定,其实文化可以带来不光是艺术的改变,对艺术家心态改变都是有很大影响的。对我而言,连州每年办一次摄影展览,实际上是非常辛苦的工作,因为每年必须要消耗很多的资源,从创作到物资,据我所知很多国际的经验是两年办一次,这样有很大的喘息机会,年年都办的话有很大的压力。如果是两年办一次的话,看到很有意思的地方,也许是并不很有知名度的摄影师,可以慢慢在两年之间能够被发现,比较从容的把他们的作品带出来。比如说我在挪威有一些经验,有很多不知名的摄影师,但是非常有潜力,可以因为双年展获得更多的机会和舞台。艺术是需要时间的,并不是速成的东西。今天有很多最好的艺术家是在中国,时间可以使得这些艺术创作更精彩。西方有名的艺术节譬如说纽约艺术节等等,都有专门做艺术教育的部门,就是培养或者是研发的部门,而不仅只是展览,这是对于任何一个传统的艺术节都很重要的部分。这样的功能不只是对中国的艺术家,全世界的艺术家都可以在有教育功能这样的设计里面,能够展现连续或者更前瞻的视野。[FS:PAGE]

   

段煜婷:下面我们觉得大家进行自由讨论会比较好,哪位朋友想发言都可以尽兴的说,包括之前发言的一些学术委员,很多话还没有展开讲,很多观点还可以再讨论。

 

陈卫星:等一下我就要退场离开了,所以我想再说几句。我觉得还有一个跟当下全球化很相关的主题,也是符合中国大政方针、科学发展观的主题就是环保,这次我看到有一个展览,云南老摄影家的作品,拍摄滇池的,这次被挖掘出来,作者已经死了,大家都知道滇池的污染情况,我们感觉历史的呼唤跟现实的需求是一脉传承的,现在在中国其他很多地方也面临工业化过程中对环境的破坏,造成的生态破坏,同时也看到很多年轻艺术家在探索这个主题,实际上延续了人类的灾难主题的思考。因为以前我们说看什么东西,古典美学是人来定位,主观的视觉,后来到了机器化时代,我们视觉往往被技术的力量、商业的力量所规范,约束你怎么去看,这些角度和规则程序都已经确定好了,人类再继续发展的时候,按照中国的说法天人合一也好,和谐世界、和谐社会也好,人跟自然的关系怎么样重新定位,在当下已经是一个很严肃、很迫切的问题,而且对中国后续的发展,以及对全球未来的影响也是刻不容缓的问题,所以第三点我要讲就是绿色美学的复兴,这个主题在今后还会有很大的探索空间。

 

段煜婷:谢谢陈老师精彩的发言,策展人姜纬先生还没有发言,下面请他发言。

 

姜纬:我一开始真的是不想发言的,我觉得作为策展人来说,要说的话已经在选择艺术家或者在写的前言里都已经表达了。要再说几句也可以,以前也讲过的,我觉得我们这些策展人还是比较忠实的执行了艺术总监段煜婷女士的理念,在我们这些人心目当中还是有一个理想,希望连州摄影年展不是一个论资排辈的封神榜,也不是一个论功行赏的劳模表彰会,应该是更多的对中国年轻摄影师进行一个发现、鼓励、推广的平台,因为我们觉得对中国的年轻摄影师来说,他面临的压力是蛮大的,有意识形态方面的压力,有市场方面的压力,所以我们觉得在中国的年轻摄影师,如果他坚持直面现实,直面当下我们生存的情境,这样的摄影师是值得发现、鼓励和积极推广的。我们做的展览基本上还是比较能够体现艺术总监交给我们的任务的,谢谢。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收藏 分享 邀请

手机版|小黑屋|摄影大家 ( 粤ICP备2021111574号 )

GMT+8, 2025-5-4 01:17 , Processed in 0.135033 second(s), 3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