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林在拍摄的过程中,所有的一切都是与世隔绝的,直接放在白色或黑色的背景前面,从而强化了画面之间的相似性。这样一种古典的拍摄方式起源于19世纪,在背景上悬挂单色的画布,完成于工作室。所有可能分散注意力的细节都被排除了,从而创造一种中性的空间语言,让视觉焦点完全注意到主体上。也正是因为这样,画面的透视和比例关系也被消除了,物体的力量感也被大大强化了。尽管从某种意义上看,她的作品以直率和不加掩饰的方式呈现出来,有点类似当年的波普艺术,但是她的处理方式远远超越了单一平面的波普艺术,也超越了波普艺术的60年代。或者,作品的某种构成空间有点类似于抽象艺术,然而其生物形态的构成样式又让人联想到托尼·史密斯的雕塑。 ![]() ![]() ![]() ![]() ![]() 当然,流行文化的解构并非是她的最终目的,她只是需要面对这一现象。她的兴趣也许在这些流行文化中所潜伏的东西,尤其是寻找年轻一代的行为解码,寻找一种哲学的入口。其中许多物体表面上的相似性,正是她强化对立统一法则的巧妙之处。 是否可以这样说,贝林作品中的人物或者静物,既有相似的连贯性,又有对立的冲突性。它们之间相互补充又相互排斥。贝林通过她的照相机,将这一切都转换成雕塑般的构成,成为一种类型的偶像。在这样的过程中,价值观也就发生了转换。肖像失去了人格力量,而静物却似乎获得了生命。所有的一切都被赋予的附加的价值和额外的空间纬度,真实的生活和虚拟的生活有可能相互关联,并且是在一个几乎相似的水准上。更重要的是,镜头中的所有的一切,看上去令人震惊,或者还会令人感动。 由此看来,流行文化的确让人乐观和充满活力,也是对抗专制主义的一帖良药。反过来,贝林的图像也从某种意义上大大影响了流行文化的意味。贝林的视觉力量无所不在,然而实际上她却没有超越任何道德的限制。人类的记忆原本就是交杂着强大的力量感和脆弱的失忆感,贝林则以其雕塑般的混杂记忆进入了博物馆。 ![]() ![]() ![]() ![]() ![]() ![]() ![]() ![]() ![]() ![]() ![]() ![]() ![]() ![]() |
手机版|小黑屋|摄影大家 ( 粤ICP备2021111574号 )
GMT+8, 2025-5-6 10:04 , Processed in 0.091961 second(s), 3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