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1939年,美国女摄影家贝伦尼丝·阿博特选择纽约整个城市作为拍摄的主题,带着一种矛盾的心情注视的纽约的变革。几乎70年过去了,轮到莫里吉奥·嘉里姆博迪出场了。不管人们多少次来到纽约,纽约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好像是第一次,永远给人带来惊奇。当然,他的照相机和所使用的材料和当年阿博特完全不一样。他对现场的要求以及拍摄的手段也是迥然有别。 然而有一点是相同的,是去捕捉都市的灵魂,带着深思熟虑,从而带回一些具有深度和广度的影像,并且通过近乎荒诞和琐碎的空间细节讲述令人惊讶的故事。这些“荒诞”和“琐碎”被炼金术般融合在一起,从而构成了真实世界的隐秘结构。 至于曼哈顿的拍摄,最著名的莫过于查尔斯·希勒和保尔·斯特兰德,就如同沃尔特·惠特曼所写的:无数水泄不通的街道——迅速上升的钢铁架构,高耸,强壮,闪光,以壮观的姿态直指晴朗的天空。而嘉里姆博迪则是延伸了这样的节奏和旋律,加入了自己对都市的体验:摩天大楼,码头上的船只扬帆远行,光的幻觉,无数微小的元素汇集成无意识的目标。还有街道的喧闹,交通,信号灯以及让人目眩的玩具风车,色彩诱惑的广告牌——重叠的幻觉构成了视觉的狂轰滥炸。 也许意识到这一点,摄影家非常理性地清理这些错综复杂的线索,将都市的表层编织成图像的网络。他通过分析和搭配,将所有街头的偶遇搭建跨越的桥梁:在构成的图案中他将天空变成了我们所不熟悉的模式,好像从来就没有见到的那样——温和的线条汇聚成直角的坐标,或者切分雷格泰姆音乐的节奏,或者是城市沸腾的泡沫。 其中单幅的瞬间捕捉也记录了流动的瞬间:餐馆和商店的标识,剪影的轮廓和穿行者,出租车和公共汽车,广告牌和题字,建筑和所有的控制点悄然潜入他的注意力。在小小的波拉片上,嘉里姆博迪使用类似画家的擦印画法(从不平的表面上拓印图案以构成一件艺术作品基底的技法),将看似无关的符号添加到画面中,在真实中注入了令人不安的感受。 嘉里姆博迪的确构建了一个非现实的都市,完美地展现出纽约的精神状态,正是人们看到的和内心所感受到的。他让所有那些重复的力量汇聚成飞舞的信息,穿透了人们的感知世界,并且以难以仿效的方式,蒸馏出隐喻的故事。 著名的意大利摄影家弗朗哥·方塔纳这样评价说: 很好,嘉里姆博迪,你已经表达了自我,一如往常,通过想象和创造力,以你的无意识揭示了头脑和心灵遭遇的灵感之光——点燃了摄影的光芒。你证明了所有的一切都是可以转变的,一切都在进化: 静止的和运动的融合了 在一次倾斜的诠释展开 纽约的全景,通过一种凌乱 整合成新的秩序 让天空触摸了摩天大楼 继续这样的实验吧,因为 没有人能复活这样的丰富多产! |
手机版|小黑屋|摄影大家 ( 粤ICP备2021111574号 )
GMT+8, 2025-5-6 10:13 , Processed in 0.071015 second(s), 3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