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大家.我的摄影大家

埃斯克洛德——来自公墓的脸

2009-2-12 12:14| 发布者: | 查看: 712| 评论: 0|原作者: 林 路

丹麦摄影家托本·埃斯克洛德(Torben Eskerod)说他自己是一个怀疑论者和无神论者,然而恰好对宗教和灵性产生了由衷的兴趣。于是他的肖像摄影自然更多地触及人类的精神状态。概括地说,他的作品渴望成为“生或死”的探索,或者说“身份和人类特征”的研究,具体的过程则是面对在一定地理学空间的人类的脸。然而其中也是和摄影家过去和现在的根系禁摩相关的。他说:“在孩提时代,我喜欢穿越公墓,想象死亡是如何存在的。我会编织一些死亡的故事,这些故事基于墓碑上的姓名和日期。如今,在根本哈根,我住在一个公墓边上,我依旧喜欢穿越公墓并且编织故事。当我第一次来到罗马的墓地Campo Verano,我马上对墓碑上死者的小照片产生了极大的兴趣。”的确,这些影像对他来说,就是讲述故事的最佳来源。


于是,这一系列42Campo Verano照片告诉我们的是我们都已经知道的一切:我们活着,我们时代,我们死亡。“我们活着”所看到的是色彩丰富、模糊的影像,是一些值得尊敬的中年男女;而“我们时代”和“我们死亡”则是一些褪色的和布满刮痕的肖像,面部表情千姿百态。我们看到了这些肖像一步一步走向死亡的过程。这些逐渐死亡的脸成为一种象征性的符号,既是一种自然的死亡,又通过表面碎裂的痕迹象征突然之间毁灭过程中的消亡,暗示了时间对我们记忆的影响力。摄影家说,他的这一系列作品,可以和查克·克洛斯(Chuck Close,近代肖像画家,其最为人所熟知的特质,是犹如透过栅栏方格状的半透明玻璃所映照的人物形)和德国著名摄影家托马斯·鲁夫(Thomas Ruff)的肖像摄影类比。


罗马的Campo Verano公墓除了是一部分普通市民的栖居地之外,还是一些意大利名人的最终栖居处,包括红衣主教、电影名导、影视明星等等。也就是说,社会各个等级的人士都会聚集在这里。尽管在摄影家的画面中难以辨别这些等级,但是每一张脸却似乎具有魔幻般的气息。在最初的浏览中,我们可以想象他们是演员、诗人、画家、歌手或者是科学家,我们想象他们都会有许多故事想要倾诉,有着和影像的死亡过程对抗的力量。更有意思的是,这一系列的肖像一开始给人的印象是温暖和坦诚,而在结束时,变得冷漠和抽象。

从温暖到冷漠的明显的转变,强化了记忆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暂,从而提醒我们对生命价值的重视。在照片的展览空间,“死亡的召唤”甚至成为一种余音绕梁的诱惑。尤其是面对画廊中超大尺寸的肖像,你无法不为之动容。


至于画面中人物眼神的凝视,摄影家是这样解释的:“我所探索的是人类凝视背后的东西,我在探索一种身份认证,一种脆弱的、人类存在的轨迹。”这样一种高度个人化的视觉追求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为什么摄影家会选择出人意料的色彩效果,给我们带来一种催眠般的美丽。然而这是属于时间和记忆的。

于是在这些画面中,记忆是至高无上的主题。因为毕竟我们相信,死亡是一个人最终留给我们的全部记忆,或者说,我们是如何出现在死亡和生存之间。于是,让肖像沉入墓地,尽管那么让人显得无助,还是倾注了那么多的爱、尊敬、以及宗教的信仰。甚至可以让我们联想到,如果让死亡的描绘能够让其存活在时间中,死亡也就不足为惧了。

更多的信息:www.torbeneskerod.dk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收藏 分享 邀请

手机版|小黑屋|摄影大家 ( 粤ICP备2021111574号 )

GMT+8, 2025-5-6 09:28 , Processed in 0.072616 second(s), 3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