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大家.我的摄影大家

我看52届荷赛的中国获奖作品

2009-2-19 13:52| 发布者: | 查看: 1255| 评论: 0|原作者: 巩志明

     中国一下子获得三个金奖,两个银奖和一个铜奖,创造了近年来的最好成绩。这是好事,可是我们也不能因之而飘,而看不到这里面的问题,更不能照猫画虎,邯郸学步。

     陈庆港的《走出北川》、吴晓凌的《血染赛场》、赵青的《四川地震的幸存者》都是传统意义的新闻照片,也基本在传统的表现手法范畴内,应该没有饶舌的必要了,因为大家不意外,我要说的是另外三组,让大家意外,甚至是有争议的照片。

  先说傅拥军获得自然类组照二等奖的《西湖之畔的树》,作品中展现了西湖的美景与人们惬意的生活,可谓是天人合一。这是一组静而美的照片,我个人很欣赏,不是因为记者长期的坚持,当然这种长期的坚持对于日益浮躁短视的新闻摄影界也很重要,我更看中的是作者在这组照片之后表现出来的艺术修养和独到的思想深度,好的创意在长期的坚守和精彩的表达中得以外化,我要是评委我也投票!

  再说赵青获得体育专题类/组照 一等奖的《北京电视中的奥运会》,这组照片聚焦的是2008年让中国人最长志气的大事,可是作者用了一个最笨也是最绝的思路来组织自己的专题。为什么说是最笨,因为它远离赛场,也远离了"近些再近些"的新闻摄影的指路圣经,虽然说是条条大道通罗马,可是赵青专门选择一条最远的道来折磨自己,也考验受众的的承受力。可是他的思路是最绝的,因为他把北京奥运移植在中国的文化背景之下了,在这里北京奥运已经大大"延展"了,它的信息量,以及带给受众的视觉感受和阅读回味要远远超越了哪些仅仅局限在赛场的摄影师,所以他不仅一举胜出,而且、留给我们深深的思考!

  最不好说,也是最"一言难尽"的是李洁军获得了肖像组组图照三等奖的《复制战争》,对这组照片的获奖非议声很多,有网友甚至因此质疑本届荷赛的权威性,以及它的"世界新闻摄影比赛"的概念。

  李洁军在回答媒体采访时是这样解释这组作品的:"我的这组作品名称是《复制战争》,用玩偶再现战争的经典画面,用摄影镜头复制经典的战地。我的摄影作品是新闻摄影与当代艺术的结合,全部是利用真实的场景与模型完成的,有人就问我你照片中的云彩怎么那么好?这就是我遇到的,包括长城就是慕田峪长城。"

  这段话的关键词是"我的摄影作品是新闻摄影与当代艺术的结合",说这组作品是当代艺术,我想应该没有人反对,说他它是新闻摄影,我估计反对的人没有看春晚的人多,也少不到哪去,李洁军的底气是来自与"全部是利用真实的场景与模型完成的"(不是网上的一些菜鸟诊断是的所谓电脑合成),李洁军的智慧是说它"是新闻摄影与当代艺术的结合",而没有说它是纯种的新闻摄影。

     那么荷赛的评委们为什么没有将这个明显"血统不纯正"的参赛作品淘汰,反而对之情有独衷,集体看走了眼?

     大家都知道,近年来,荷赛获奖作品中模糊画面的作品越来越多,可是大家没留意,荷赛对"新闻摄影"概念(定义)的模糊倾向也愈演愈烈。国外的例子不举,就说方谦华的获得第51届荷赛奖自然类一等奖的《中国万州自然保护区内濒临灭绝的植物》(也就是那片著名的"楠木叶子"),其实也有着让人"解放思想"的意义,因为那真得更像是一张艺术照片,或者说像一张科考照片。

      常河的获得第50届"荷赛"自然类组照二等奖的《中国动物园》,这组获奖照片当年就在国内引发了争议。虽然常河使用极传统的玩具式相机表现极现代动物与环保的话题,可是那正方形的画幅、发黑的四角,都在剥离受众对新闻摄影的传统的亲切感,而更像一次正而八经的,有行为艺术意味的现代秀。

    "荷赛仅仅是在给我们推出一堆照片吗,我们仅仅是在解读荷赛的图像吗,显然不是。荷赛在向全世界传播一种观念,推广一种文化!我们是通过这些照片了解我们无法了解的日新月异的世界,以及生活在这个星球上的人们的当下状态、所思所想、其乐其哀。"这是我几年前对荷赛的思考,也是对有着五十年历史的荷赛的文化趋势预测.或许这是这种不断移位,不断演变,而又在自己的原点上不断深化的荷赛理念的散发的魅力,它在世界新闻摄影界的地位一直无需多说,对中国摄影人影响也越来越广泛,像本届就达到颠峰;在5500余参赛者中,中国参赛者就达达490人,获奖的分额也达历届最高。 文化影响从来就不是单向的,中国摄影师在世界大赛中大放异彩的同时,也意味来自于欧美的荷赛文化(包括审美观点和新闻立场),被中国摄影界所接受、所认同。 [FS:PAGE]

  说了这么多,也未必说到点子上。非要我对《复制战争》的摄影属性归类,我个人倾向是它的艺术性多,新闻性少。另外,在获奖归类上,我也认为它归属"艺术类"而不是"肖像类"更合理一些。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收藏 分享 邀请

手机版|小黑屋|摄影大家 ( 粤ICP备2021111574号 )

GMT+8, 2025-5-3 11:58 , Processed in 0.076782 second(s), 3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